在奥运会帆船比赛的颁奖台上,从来没有站上过中国人,但昨日在青岛,这个历史被徐莉佳改写了。
2005年徐莉佳成为第一位站上世青赛领奖台的中国选手,一年之后她又收获了世锦赛激光镭迪尔级金牌,成为中国帆船史上第一位世界冠军,那时她从欧洲级转为激光镭迪尔级只有短短的八个月。
如今,徐莉佳又以奥帆赛激光镭迪尔级铜牌得主的身份,让自己无可争议地站在中国帆船运动的最高点。
四岁开始与水结缘
就像鱼儿一样,徐莉佳在4岁的时候,就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候,徐莉佳学游泳,400米、800米、1500米,样样在行。10岁那年,上海帆船队青少年OP级教练张静一眼看中了她,这个皮肤黝黑、聪明机灵的小女孩,从此走进了帆船世界。
试训时,徐莉佳听课特别认真,老是把头伸得直直地听教练讲解,而且她的驾船动作也比别人快。勤奋、敏捷,这就是张静教练相中她的原因。此后徐莉佳开始了自己的帆船生涯,不过10岁便离开父母开始长期的集训生活,这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相当残酷的,回忆起那段往事,徐莉佳说:“那时候和爸爸妈妈的沟通方式只有写信,我几乎每次收到家里的来信都要哭上好几天,还好有张静教练每天陪着我,她虽然在训练时特别严厉,但在生活上对我和对自己的亲生孩子没有分别。”
“海上的气候变化很大,所以我小时候经常会发烧。这时‘胖妈妈’张静就会细心地整夜整夜地守在床边监护我打吊瓶,每当想起这些事情时,我就渐渐地不怕大海了。因为我知道张静教练会永远支持我。”在张静的指导下,徐莉佳的成绩突飞猛进,并且一举在2001、2002两届世锦赛OP级帆船比赛中获得冠军。
2003年,按照国际帆联的规定,超过15周岁的选手必须由小级别的OP级帆船改练大级别的项目,这样徐莉佳也就转投到了张静教练的丈夫——名帅刘小马手下开始练习大级别的帆船。
最痛苦与最幸福的事
对于徐莉佳来说,帆船运动虽然累,但也很快乐。不过最开始,帆船给她的印象却并非如此。“10岁那年,我正在福建集训。有一天,天空阴云密布,可教练仍然指挥着大家下水。由于帆船下水需要整整两个小时,所以当船下水时,周围已是一片漆黑。巨浪有两层楼高,坐在已满是海水的小船上,我举目无亲,急得直掉眼泪。而那时,教练的船已经翻了,一位队友的船也因为发生故障,被浪花翻卷着冲向了礁石。面对生死,我唯一想到的就是父母,就是那个清贫但温暖的家。”
半年后。徐莉佳无意中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但我对他们讲:不告诉你们是怕你们太担心了,怕你们不让我练了。但既然老天让我活了下来,我就一定会出人头地的。”
而对徐莉佳来说最向往的事,就是能好好地吃一顿。“我最幸福的事就是吃饭,因为长年减肥,饿久了能痛快吃一餐就是享受了。”当初练OP级,为了保持52公斤的体重,1.73米的徐莉佳每天就习惯于只靠喝汤吃蔬菜维持营养。
曾经差点截肢
2004年奥运会,徐莉佳也想努力拼一把:“2004年的时候,虽然不一定是我去,但是我想我还是有希望的。”但是就在徐莉佳备战雅典奥运会的时候,又一次人生的风浪向她袭来:“我就忽然间觉得膝盖有些疼,检查的时候发现膝盖没事,但是左股骨上却长了一个瘤!因为我当时把目标放在了雅典奥运会上,所以我不想放弃、不想动手术,但是我的家人和教练都觉得应该做手术,我只能听他们的。” 最后医生告诉她,幸亏及时,再过一段时间没准就转为恶性了,那样她一条左腿就要截肢了。
世锦赛上一战成名
2006年激光镭迪尔级世锦赛,让徐莉佳一战成名。去之前,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激光镭迪尔级帆船世锦赛,徐莉佳的目标是学习,所以没有敢想拿冠军。“当时去的时候,我很轻松,因为人家都是种子选手,我不畏惧他们,也没有包袱。”
但当比赛还有两轮的时候,徐莉佳已经大比分领先,并最终夺得冠军。但即使在夺冠之后,徐莉佳也认为自己只是世界前十名的水平,“人家练了那么长的时间,我才练了几年。”
今年3月在美国奥克兰举行的世锦赛,是徐莉佳参加的第三届世锦赛。因为徐莉佳被取消了一轮成绩,造成了她与冠军无缘。但在这次比赛上,徐莉佳却有了最大的收获,“10轮竞赛除了第一天的两轮是大风以外,其余4天的8轮竞赛全都是小风,这对于考验我小风能力来说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以前害怕跑小风的我竟然在这次比赛过程中渐渐喜欢上了它,小风感觉差是我改练镭迪尔级以来备受困扰的一个大问题。而如今,在通过了教练和我们不懈的努力之后,终于打开了这扇向我们关闭了太久的大门。能够解决小风感觉问题是我这场比赛最大的收获。”
为奥帆赛恶补体能
从世锦赛回来后,徐莉佳认识到自己除了小风技术外,体能不足也是一大问题。用她自己的话说,力量太差了,每次比赛都会受到体能不足的影响,速度不及人家也就算了,就连脑子也会跟着一起发昏,注意力集中不起来等等。
来青岛进入到最后备战阶段,徐莉佳除了总结之外就是狠练体能。“上半年的多场比赛都是吃了体能太弱的亏,这似乎已经成为了我提高成绩的一个瓶颈。”当时徐莉佳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把握奥运前最后三个月的时间加强自己的体能,而事实证明,正是有了体能上的保证,徐莉佳在关键的第三个比赛日里,后发制人反超到前三,奠定了夺牌的基础。
徐莉佳一直用一句话来激励自己:自信,不是相信自己强,而是相信自己会变强!
本报记者 赵 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