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文静
沸沸扬扬的“虎照”真伪风波似乎终于有了结论。回顾过去的8个多月,“虎照”真假已经成为一个公共事件。在公共管理部门没有给出一个权威说法的时候,一批有探索精神的公众对真相的不懈探究与追问,与某些相关部门的缄默不语、闪烁其词形成鲜明对比,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真相的昭示天下。
镇坪县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评是最早质疑其真实性的人之一,但他的意见不仅没有引起重视
,反而受到压制。
在“虎照”推出之初,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傅德志即以一个从事植物研究20余年的权威专家的身份,“以脑袋担保”照片是假的。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也就“华南虎”照片事件发表声明,称照片中华南虎的反应不合常情。
曾打过多个公益官司的青年法律学者郝劲松曾向国家林业局发出行政复议申请,要求国家林业局对陕西省林业厅的失职行为以及周正龙的造假欺骗行为进行查处。今年6月23日,郝劲松到西安市莲湖区法院起诉陕西省林业厅,要求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开相关信息。
2008年5月8日,美国著名华人刑侦专家李昌钰博士在福建一场专题演讲中,否认了“华南虎”照片的真实性,并表示,“照片后期处理得相当好”。
但在这场“打虎”斗争中,冲在最前面、态度最坚决的无疑是成千上万的网民。正是在网民的合力之下,互联网大浪淘沙般淘去虚假信息,促使相关部门真正开始调查,并慢慢显露出事件的真相。
8个多月的沸沸扬扬,“打虎派”中一批专家学者以及普通公众的较真精神让人感动。可以说,“虎照”已经成为一个代表着公众底线、社会公信力底线的符号,其在公众知情权与社会公信力层面的意义,已远远大于“虎照”真假本身。
8个多月的“打虎”与“挺虎”的较量中,社会对于真相的质疑和求索,折射出公民精神的萌发与觉醒。可以说,正因为有了这些爱较真的公众,社会秩序中才会少一些虚假,诚信意识才能更大地弘扬,公共管理部门的权力才会受到制约,普通公民的权益才会得到更多的保护,社会才能一步步向前发展。
“虎照”风波,给了造假者及其庇护者应有的惩罚。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比“虎照”更值得质疑和追问的不合理的规则和现象,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这种较真的精神不懈地探索和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