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0岁成都女孩,一个拥有数家公司的年轻老总,以志愿者身份来到汶川帐篷小学做老师
一个刚满21岁的成都女孩,一位拥有两部奔驰汽车当坐驾的老总。大地震发生后的当晚8点过,她从惊恐中平静下来后,开着奔驰车,装满矿泉水和蛋糕面包,奔向了重灾区都江堰。13日到28日,她往返于都江堰、绵阳、广元和映秀等地震重灾区,自己买水和食物并订制帐篷,租来大货车亲自运送。
6月1日凌晨,她搭上运送救灾物资的汽车,向一直牵挂着的汶川出发。这次,她只是一个普通志愿者。
6月3日,她开始了当志愿者老师的特殊生涯。学生从一个到50多个,课堂从两棵有16年树龄的樱桃树下到在当地抗震救灾部队捐建的帐篷小学。一个帐篷,一个人,她坚守至今。
她叫李卓,身高貌美,是典型的80后女孩。她从小在成都长大,在北京和杭州分别拥有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她新婚不久,却独自奔忙于四川各个地震重灾区。
奔驰女孩
18个日夜的救灾路
李卓生于1987年,向来特立独行。是个标准的美女,但却有着“假小子”性格。“我总会干出让朋友和家人吃惊的事来。”5月12日,天府之国第一次感受到了地震的恐怖力量,得知地震震中在映秀后,她想到那里去看看。
当晚8时许,李卓终于给家人打通电话报了平安,然后开着从北京托运回来的奔驰车,在刚认识的男邻居的壮胆下,到成都西一环路边干杂店里买了满满一车矿泉水、蛋糕及面包,前往都江堰。在“外逃”的车流中走走停停了三个多小时,晚上12点,他们终于来到了都江堰城区。到处是垮塌的楼房,到处是哭喊的人群。虽历经商海磨砺,这个21岁的女孩还是被眼前场景惊呆了。她哭着安慰那些流泪的母亲和哭喊妈妈的孩子,把一袋袋蛋糕、面包和一瓶瓶水分发到他们手中。凌晨4点过,李卓回到成都自家外的街边,一个人在车上疲惫地睡去。
13日10点过,李卓醒来了,腿麻腰酸。她没顾得洗脸漱口就直奔附近的人人乐超市。买了满满一车东西,独自一个人驾车又向都江堰开去。“广元灾区急需大帐篷!”汽车电台里传来主持人发布的信息。在成都附近灾区忙碌了几天的李卓立即决定买些帐篷送到广元去。但她走遍成都的几大户外用品店,却连小露营帐篷都没买到。得知成都熊猫大道附近有家生产帐篷的工厂后,她赶紧开车赶去。17日晚,她守在厂门外等两天前就通知定做的可容纳20多人的特制帐篷。当晚,电视里滚动播出夜里有6到7级强余震的消息,她却并没有离开。
从18日到28日,李卓开着自己的车领头,靠租来的货车不断地往灾区运送买来的帐篷、食物和水,有时也买一些药品送去。都江堰、绵阳、广元、青川和映秀都有她的身影,也留下了她难过和感动的泪。31日,传来汶川很多山区孩子因地震无家可归无书可读的消息。李卓决定,绕行夹金山,翻越马尔康梦笔山,经理县前往震中汶川。这一次,她就想去看望灾区孩子。
美女老师
从云朵间飘然而来
6月1日,儿童节。李卓终于来到了在网络和报纸电视上看到过上千遍的汶川,美丽的县城已变成了“站立的废墟”,95%的房子或危房被限制使用。到汶川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到后,李卓被分到县城3公里外大山深处的克枯乡。
大寺村,海拔近3000米。克枯乡乡政府和小学就在它脚下,穿过山谷飘浮的云朵缝隙依稀可见。村民正在集中接种育苗,三四个姑娘正跪在地上给几个老人进行肌肉注射,从小怕打针的李卓也在其中,这是她到过最高的地方。旁边,一个看热闹的小朋友好奇地看着眼前这个美丽的大姐姐。他就是李卓的第一个学生,杨童果。李卓也注意到了这个眼睛清澈表情怯怯的小男孩,这一刻,她萌生了当临时老师陪孩子们读书的想法。
6月2日,半山处的一块菜地里,两棵直径约30厘米的樱桃树顶着满树樱桃,薄皮的樱桃红得快滴出水来,两个身影静静地坐在树下。李卓正和在这里认识的杨童果聊天。“你们其他同学在哪里?”收下第一个学生后,李卓考虑着把附近孩子都召集到一起,希望能带给他们一些不完全是课本上的知识,最主要的还是想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暂时忘记灾难。第二天,杨童果带来了村里另外3个孩子。第三天,得知“云朵里来的美女老师”(孩子们这样称呼李卓)要上课,整个杂谷脑河附近的孩子都来了,有60多个。学生从4岁到10多岁不等,李卓这下傻了眼,又高兴又着急。几个学生还可以在樱桃树下拉个篷布挡风遮雨上课,这么多孩子可怎么办?
第一个徒步走进汶川救援的队伍,参与克枯乡抗震救灾的解放军某部某团参谋长谢全盛听说李卓的故事后,马上前来商量。“我们部队早有建个帐篷小学的想法,就是没有老师啊!”
很快,老乡们捐出的一块最大的菜地被战士们平整了出来,一个可容纳50多人的帐篷建了起来。6月6日,部队捐赠了50多套桌椅,两个小黑板。上午9点过,就着两个小果树拉起了“帐篷小学”横幅,当地中心小学和乡政府领导及该部队首长参加了最简单的开学仪式。家长和孩子的掌声代替了鞭炮,李卓作为惟一的老师和老师代表讲话,孩子从来没有在现场听过这么标准的普通话。下来后,两个小女孩抱着李卓的腿,看着老师流泪的眼睛。
帐篷小学
杂谷脑河边的琅琅书声
早晨6点过,山林里繁忙的鸟叫就会准时在李卓住的帐篷外响起。有时会有一两个女生悄悄地等在外面,她们来陪老师一起下山上课。几道下坡,一条山间小河,再经过几棵枝叶繁茂的野核桃树,就到了离杂谷脑河不远的帐篷小学。
上午8点半到中午12点是学校的上课时间。天气不热的下午,偶尔也会上课。由于只有一个老师,50多个学生从学前班到小学6年级不等,上课内容也是每节课不同。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的课间隔着上。
6月8日,记者前往汶川采访灾后安置,来到了汶川这所著名的帐篷小学。
中午,太阳照在军绿色的教室帐篷上,帐篷里传出老师和孩子们间隔的读书声,随风飘送。几只飞倦了的蝴蝶停在帐篷的拉绳上。旁边菜地里,一两个村民在安静地忙碌着,偶尔抬头向帐篷看看:他们的儿女正在那里上课。
相聚别离
泪流满面的坚守
“从一来就注定要离开,我不知道自己要待多久,能留多久,我只想尽力。”面对采访,李卓平实地表达着自己的无奈。
李卓和部队的两位女战士同住一个大帐篷,每天早上7点前起床,一起吃饭。战士们忙着协助老乡灾后重建,李卓就日复一日地下山上课。“地震让我最大的改变就是遗忘了洁癖!”李卓笑着说。这里洗澡是比较奢侈的想法,常常是从山下提半桶热水到住的帐篷,再分一部分给同住的女战士,所以洗澡都是不用香皂(也没有)——水不够冲干净香皂泡沫。帐篷外,用一块塑料布围在四棵小樱桃树上就成了“澡堂”,每一次风吹草动都会惊起一声尖叫。“洗澡的同时可以看到鸟在树梢上跳舞唱歌。”李卓呵呵笑。
李卓10多岁才离开成都,到北京发展。如今她在北京和杭州都有自己的公司,业务涵盖房地产和采矿等多个行业。“员工们都很担心我,我也会不时想起他们。”李卓认真地说:“这次地震教会了很多人包括我,明白没有比活着更宝贵。”“我最对不起家人,让他们担心了。”李卓从小很少独自一人外出,而这次是到到处飞石和泥石流的地震重灾区。每到晚上,李卓都会习惯地一个人坐在樱桃树下“发呆”,思念新婚不久的丈夫,思念天天盼她回去的父母。习习的夜风吹柔了李卓白天的坚强和开朗,想家的眼泪打湿了地上的樱桃树叶。“虽然艰难,虽然我最终会离开,但我会尽所能帮助这些孩子,这些喊我‘妈妈’的孩子们!”李卓对记者说。
□记者手记
20岁的坚持20岁的爱
5·12大地震后,众多NGO(民间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直接走向救灾第一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响亮名字——志愿者。李卓就是这成千上万人中的一员。
在网上键入“李卓,中汉卓信”,就能搜索到许多关于她的报道。其中就有四川广元朝天中学“侧记”,标题是“千里送情义,师生沐恩泽”。
一位网友写道,“李卓,1987年出生的成都女孩,从5月12日地震发生当天开始,就一直奔忙在抗震救灾的前线,四处筹集救灾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当人们正在为80后的社会责任感大发感慨时,在这次震灾中,李卓以及无数个和她一样的年轻身影,用行动向人们昭示着80后的爱心。”
在汶川见到刚下课的李卓时,她一再强调“请忘记我女老总的身份,我只是一个普通志愿者。我选择当帐篷小学老师,只是觉得‘长期的爱心,胜过一时的捐助’。”
我们都心怀大爱,只是尘封了。是地震,是灾难,让它觉醒。谢谢像李卓一样的志愿者,唤醒了我们原来的大爱。 (记者 王长久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