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余恨
时代在进步,国人的权利意识在觉醒,这从高考有偿查分的问题上能够很清楚地看出来。
几年前,高考有偿查分还是一个通例。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花几个“小钱”去查分,自然不值一提。但他们却没有想到,自己对高考成绩本来就有着天然的知晓权,根本不需要“购买”。随着有识之士的关注并呼吁,公民的这个权利意识逐步苏醒,通过媒体等渠道向有关部门诉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
8年,已经有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江西、重庆、河南等地“免费”查询,除了考试网站免费查询外,通过声讯电话快速查询则只收取市话费。当然,还有为数不少的省市依然我行我素,继续收取每分钟1-2元不等的“信息费”,利用高考成绩的这个“公共信息”进行寻租,估计也挺不了多久了。
舆论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呼吁高考查分热线公益化。教育部门作为一个职能部门,天经地义有为广大考生提供周到服务的义务,包括在第一时间内为考生提供准确的高考成绩。更何况,每位考生都交纳了不菲的考试费用,这费用就应该包括高考分数发布成本。考试部门出卖这种“垄断信息”以自肥,实在有损形象。
现在看来,教育部门还没有完全放弃这个收益。且不说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依然在出卖高考分数,收取不菲的信息费,就是无偿“提供信息”,也会通过“独家授权”而获得一些回报,这是人所共知的秘密。因此,“公益化”还没完全做到。
事实上,查分里的公民权利还远不止于此。现在,教育部门承诺高考成绩发布的无偿化,只是如果你要快速查询,那就要“付费”。但在技术手段已经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为什么“快速”就要收费,这个“时间差”与其说是技术上的问题,还不如说是观念上的问题,是懒政加寻租的结果。
高考信息关注度高,舆论压力大,于是部分地区免费了,但其他各种考试,性质不也一样吗,这些考试成绩查询的信息费同样不合理。
高考成绩对考生个人来说是公开的,对别人来说又不是公开的。对自己公开是知情权,对别人公开则是滥用知情权,侵犯隐私权,因此,即便是可以公开查询也要进行一定的限制,如何以人为本地从技术上完善细节,将好事做好,服务更加到位,也是一个要回答的问题。
查询虽然免费了,但考试费是否提高了,从而变相地将这部分收益从考试费里获取了呢?这更是一个问题,国家审计署就曾公告发布了考试费里的巨大黑洞。我在国家审计署的网站上,就曾看到公民的建议,要求审计署不仅要对信息费的去向进行审计,对考试费更要加强审计并公布,这些都是公民权利意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