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初中毕业靠收酒瓶子生活,20多年的时间从中淘金500多万元,带动了周围的群众靠收酒瓶子致富……写下这段传奇故事的,是阳信县商店镇燕店村的农民丁建明。
初中毕业
走街串巷收酒瓶
1983年,丁建明初中毕业,因家里困难,辍学回乡务农。那一年,丁建明16岁。看着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背影,丁建明立志将来做成大事业,挣钱孝敬父母。
丁建
明在帮助父母干活的间隙,骑着家中唯一一辆破自行车,东跑西奔,走街串巷,收酒瓶子。收酒瓶子不就是收破烂的吗?这要是被熟人看见了,传出去,叫自己以后还怎么做人?怕人认出来,他买了一个大口罩,将自己大半个脸遮了个严严实实。第一天,丁建明清楚地记得,一共奔波了上百里路,往返废品收购站两次,赚了十多元钱。虽然这十多元钱不起眼,可是,当时一个国家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一二百元。如此算下来,自己的收入,要比国家干部的收入还要高得多。
丁建明意识到,这一行很有干头。于是他一心一意地干了起来,钱一天比一天赚得多了,渐渐地,丁建明觉得自己这是在靠劳动赚钱,并没有什么可耻的,便摘掉了口罩,大大方方地收起了酒瓶子。每天天刚刚亮,丁建明就起来进村沿街叫喊收酒瓶,晚上很晚才收工。到年底一算,居然净赚了近3000元。那时候别人把万元户当作梦想,丁建明3年就成了万元户。
到了1990年,“丁建明收酒瓶子发了”成了村里最时髦的话题。村民们坐不住了,很快有30多个村民,加入到他收酒瓶子的行列中。开始他们骑着自行车收购,后来全部换上了三轮车,一人一年的收入有五六千元。“方圆150公里范围内,到处都有燕店村收酒瓶子的人。”丁建明说。一个劳动力种一年地,纯收入也只有四五百元,收酒瓶子每年收入四五千元,这一回全村村民都动了起来。
签约酒厂
当起了大老板
丁建明收的酒瓶子越来越多。他看到一些当地人不太懂行,收回了很多特殊的酒瓶子,这些酒瓶子大都是装名贵酒的,因为形状或质地特殊,加之离生产这些高档酒的厂家路途遥远,废品收购站一般不要这种瓶子。丁建明觉得,这些酒瓶子都是花钱收回来的,扔掉了太可惜,只好把它们堆到一边。1995年8月,一位中年人找到了丁建明,想要高价收购这些特殊的酒瓶子。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丁建明感到很奇怪,问他要收这些酒瓶子干什么时,那人竟然毫不避讳地回答说:“造假酒呗。”丁建明不想挣这种昧良心的钱,断然拒绝了。
这件事也给丁建明提了一个醒儿。长久以来,丁建明一直和废品收购站打交道,所收的酒瓶子都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废品收购站不但给的价钱低,而且还经常挑三拣四,态度也不好,合作得一点也不愉快。自己为什么不直接和酒厂联系,把收到的酒瓶子直接卖给酒厂呢?1996年,他先后和市场上销售形势比较好的4家啤酒厂、白酒厂签订了旧瓶回收合同,成为这4家酒厂的酒瓶回收代理商。
有了废酒瓶的销售渠道,丁建明为了把买卖做大做强,先后买了7辆大卡车,并涉足物流业。此时,他已经不再需要自己去叫喊收酒瓶了,而是当起了大老板。
每天数万酒瓶
送上门
1999年,丁建明租了50多亩盐碱地,购来电脑,扩大公司规模。如今,周围县市每天有100多辆三轮车将数万个空酒瓶送到他的公司;每天公司用7辆大卡车将空酒瓶运往全国各地。事业的不断扩大,带动了方圆150公里以内的群众从事空酒瓶收购,仅在他公司的从业人员就有100多人。
3月20日记者采访这天,正赶上天津北辰区双口镇的李全福开着货车为丁建明送酒瓶,缘何从天津向这里运送空酒瓶?李全福告诉记者,他与丁建明打了二三年的交道,图的就是丁建明守信用,从不欠客户的钱。
现在,丁建明的公司总资产超过了500万元。村里上规模的收购户也有50多户,家家都有三轮运输车,全村仅此一项,户均年收入1万元。最近,丁建明跟村里另外两个生产工艺品的私营老板商量,准备每家拿出10万元,把村内村外的路修成柏油路。给他打工的村民听说要修路,也纷纷要求捐款。丁建明于是根据三轮车的数量,每辆车“摊派”1000元。丁建明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说:“为村里发展做点事是应该的!”记者 王进军 通讯员 翟成新 张勇 张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