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中国企业界的标志性人物张瑞敏,也有“出尔反尔”的时候。
四年前,即2003年的福布斯全球行政总裁会议上,张瑞敏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的身份高调表态:海尔将以本业为主,不准备投资国内房地产行业。
但是,近日本报记者独家获得的可靠消息称,海尔正秘密筹划大举出击地产业,初步投资额将达200亿-300亿元,且正四处物色地产业务掌门人,据说已至少锁定现任职于某大型国企集团的一位地产界明星级老总。
在海尔之前,无论是山东老乡鲁能、海信,还是IT界的同门华为、联想,都在地产业内小试牛刀,甚至已经打出名堂。如果上述传闻属实,那素来力主“自主创新”的张瑞敏,在日益膨胀的房地产市场大蛋糕面前,似乎也按捺不住,要“从俗”一回了。
庞大投资计划 是否空穴来风?
回想当年的福布斯论坛上,张瑞敏对海尔不“碰”地产业的解释是:“现在投资地产业可能取得丰厚利润,但伴随而来的风险也会很大。”他还强调,是否应该进入这个行业,关键看企业在里面有没有竞争力。
2003年前后,正是很多不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所谓“外行”企业进入这一市场的高峰期,张瑞敏作此表态,自然有他控制风险的考虑,毕竟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争论一直不绝于耳。
但2003年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行情一路看涨,即使遭遇2005年起连续三年的严厉调控,这种势头仍不见减弱。“泡沫”始终未破,投资机遇却一再涌现,吸引各路资金蜂拥而入。
相比之下,海尔主业所在的家电乃至整个制造业,利润日趋微薄,日子越来越艰难。且不说鲁能、海信等房地产的盘子越做越大,两家主业为服装业的“外行”在地产业也风生水起:无锡红豆集团房地产销售额占集团总业绩不到5%,却贡献了25%的利润;宁波雅戈尔集团不仅成为当地市场上的头号房企,近来更频频在苏州、杭州等地击退中外知名开发商,大手笔高价拿地。
面对此情此景,善于学习和思考的张瑞敏和海尔改变初衷,也就不足为奇了。
实际上,海尔并非一直与地产业绝缘。早在数年前,海尔便通过开发整体厨房等住宅配套设施,与包括万科在内的若干知名开发商结成战略联盟,而在大本营青岛,近年来海尔也自行开发了数个地产项目。
海尔官方网站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该集团旗下地产项目销售额已进入青岛市场前十名,已开发住宅项目桐安雅居,正在开发的有海尔·东城国际,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的一个大型居住社区也即将动工。网站中有关文章还透露将“逐步开始运作省内外各地其他开发项目。”做大地产业务的意图显而易见。
近日,记者致电海尔集团文化中心部长汲广强求证上述传闻,汲称正有接待任务未作回应,但也未否认。至本报道发稿时止,记者未能从海尔官方渠道得到有关此事的更多说法。
海尔地产战略的“可能路线图”
“这事我们早就听说了。”海信地产一位高层对海尔流露出的进军地产业的“野心”并未感到太意外。
海信集团总部同样设在青岛,尽管论家电主业,海信的规模和声势不如海尔,其地产业务却远远超前。“海信地产销售额在青岛市场连续五年排名第一,去年达到二十多亿元,目前正在实施省域化乃至全国化战略。”上述高层声称。
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策略联盟(简称“中城联盟”)现任轮值主席、山东天泰集团董事长王若雄对海尔进军地产业的传闻不愿过多评论,只是表示“海尔地产现在规模很小,还没有做起来”。
当然,海尔做地产也有不少先天优势。海尔集团旗下在全国多个城市设有多个产业园或大型生产基地,还有不少生产工厂,这些园区和工厂是潜在的开发用地来源,海尔先从工业地产起步,再图扩张,未尝不可。
海尔家电多年经营积累的极高品牌知名度,以及近年来大量收购、投资等运作形成的强大地方政府关系,只要筹划得当,转变为推动地产业务发展的原动力,估计不是太困难的事。
分析人士指出,海尔的房地产“路线图”,很可能先从山东起步,并伺机进入北京及环渤海周边重点城市,亦不排除会以中西部城市作为突破口。
在地产圈内人脉甚广的成全企划机构董事长全忠也相信,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家电企业巨头,海尔有资金和资源优势,并早已实现全国布点,对进入房地产行业来说,这些条件都极为有利。
“至于房地产的专业门槛严格来说并不太高,可以通过引进管理团队和借力上下游服务来解决。”他说。
前景难以预料
但是,摆在张瑞敏和海尔面前的地产之路,恐怕不是一马平川。数年前大举进入地产业的“外行”大佬们,有人春风得意,也有人马失前蹄。
比如财力雄厚的华为,拓展地产业务的努力,目前来看基本上失败了,联想名下的融科置地,迄今为止也不是很成功,一度宣称要在地产业大干一场的新希望集团,如今更默默无闻了。
有市场说法称,当年新希望集团刘永好初入地产业之时,十分强调控制成本,为某个项目绿化购买的1000棵树,都要自己亲自点数、量尺寸。这种典型的把制造业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移植到地产业的做法,事实证明效果并不理想。
“挖职业经理人,一般是看中他们原来的丰富行业经验和操作实践,但往往容易忽视不同企业文化造成的管理和沟通障碍,”全忠分析说,“海尔文化非常强势,这使海尔请回来的地产职业经理人,不见得能够轻易成功。”
曾任《万科周刊》主编的全忠举出当年王石手下爱将莫军“二进宫”的例子:2003年联想试图做大地产时,曾挖来时任万科集团副总的莫军担纲融科置地,但后者只干了一年便不得不离开,并重回万科麾下。
由于传闻中海尔盯上的地产业务掌门人,早年曾是个性极强的地产界风云人物,这中间的变数就更大了。“海尔进入地产业固然有一些优势,但问题一定更多,对这类‘外行’大企业大规模投资房地产开发,我一直持不赞成态度。”全忠补充称。
海信地产高层对传闻中海尔新增地产投资的庞大规模也有所保留。“200亿—300亿元?海尔一下能拿出那么多钱吗?”他直截了当地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