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善龙在家学着洗衣服,他要在开学前学会自理自立。
在今年的高考中,年仅14岁的滕州一中学生丁善龙以667分、滕州市理科第二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部录取,学制8年,本硕博连读。丁善龙何许人也?小小的年纪怎会取得如此佳绩?7月31日,记者来到滕州,采访了丁善龙及其家人和师友。
记者印象:博览群书的“百事通”
记者来到滕州塔寺街商业新村丁善龙家时,他正坐在自己的小屋里埋头看书。房门上“立志读尽人间书,发奋识遍天下字”的对联和橱窗里厚厚的一沓奖状,显示了小主人的不凡成绩和勃勃雄心。
谈起孩子,丁善龙的父母欣慰而骄傲。善龙出生于1992年10月23日,从小就喜欢书。“那时他年龄小,别说不识字,就连书都拿不好。他就抱着书,用手一页一页地‘搓’,竟能煞有介事地坐在那看两三个小时。”
善龙4岁半时,母亲王文把他交给了当小学二年级老师的妹夫,让他跟着大自己四五岁的学生一起上课。“没想到期中考试善龙的数学和语文成绩竟有80分和70多分,到期末考试,他已经在班里名列前茅。看着孩子有如此的潜力,当初很不情愿让这个小不点听课的校长马上给他办理了学籍。
识字多了,善龙看的书也越来越多。中外名著、伟人传记甚至像词典一样厚的《乡村医生手册》,他都看得津津有味。
跟记者谈起自己最喜爱的书,他滔滔不绝,“我最喜欢《水浒传》,里面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很吸引人,我可以把108将的名字和外号按顺序背下来。”
父母教子:给他最宽松的环境
对于丁善龙的成长,父亲丁行质和母亲王文尽量给他最宽松的环境。善龙爱看书,并且看得又多又杂,有时甚至因此耽误了老师留的作业,但只要看的是有用的书,父母一般都不会过问。
平日里,丁行质和王文要求善龙每天晚上10点半睡觉,因为他们觉得熬夜学习反而会事倍功半。丁行质说:“只要是在道德和法律约束范围内,他做什么我们都尽量不去干涉和苛求,而是顺其自然。”
此外,夫妇两人都会尽量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对善龙进行教育和引导。饭桌上的筷子、路边的广告牌,都成了让善龙识字认数的好工具。王文还经常和儿子进行“洗衣背诗比赛”,王文洗衣服,善龙同时背诗,看谁最先完成任务。为了鼓励孩子,她总会悄悄地多洗几件衣服,好让善龙胜出。
记者还发现,善龙那沓厚厚的奖状里还隐藏着“秘密”:王文在每张奖状后边都详细地记录了善龙当时的考试成绩以及班里的排名,这样既让她和丈夫能对善龙多年的成绩一目了然,也让善龙在激励中不断进步。
就这样,善龙在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里,求知欲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
老师评价:他心里没什么杂念
在班主任吕强的眼里,善龙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学生,“每次给老师递东西时,他都是用双手,虽然是个小事,但现在的学生很少有人做到这样。”吕强认为,善龙高考成功,主要是因为他对学习的投入。可能是因为年龄小,比起其他同学来,他心里没什么杂念,没有太多外界的诱惑,可以认真地做好学习这件事。初中和高中同学邵珊珊则用“谨慎”这个词来形容对善龙的印象。她说,让全班同学都很佩服的一点是,只要掌握了的知识,善龙很少犯错。
在商业新村居民区,善龙俨然成了一个小明星,邻居们提起他来都是赞不绝口。张女士说,善龙从不讲究吃穿,有时穿着妈妈穿过的衣服也是乐呵呵的。平时话挺少,一放学就回到家里看书。小区里同龄的孩子都才上初中,有什么不会的问题都跑去问善龙,他也是来者不拒。
恶补“自理课”
虽然已是年少成名,但在父母和老师的眼里,善龙仍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父亲丁行质觉得善龙虽然看的书多,但社会实践太少;动脑子多,但动手少。
为了让孩子戒骄戒躁,他特意用毛笔写了一句话“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将它贴在了善龙的屋里。
以前善龙把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家务活很少干。现在王文经常让善龙学着洗碗洗衣服,“9月就要去北京,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一个人生活,所以一定要在去学校之前学会自理自立。”
班主任吕强则认为善龙比较内向,在人际交往方面还需提高。
善龙本人也对新的挑战充满信心。记者问他,离开父母后能不能做到自立自强,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没问题!”
丁善龙在滕州一中成了小名人。
个人秘诀:靠的是好方法和好心态
在滕州一中,学生人手一本名为《学会学习》的小册子,里面最重要的内容是“两先两后一小结”,即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每个单元一小结。善龙的班主任吕强说,这是一中老师多年来总结的宝贵经验。“办法虽好,但最重要的是学生去坚持。很多学生会偷懒。”善龙则在学习中一直坚持“两先两后一小结”,很少落下。
此外,他还总结了适合自己的“超前思考”法。即预习时提前思考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总结答案,然后在上课时与老师的说法做比较,这样就可以知道自己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此外,积极乐观的心态也让他受益匪浅。他考试前从不紧张,考试后也不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沮丧,因为他总是觉得“做得还不错”。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失败是中考,当时他仅考了滕州市第500多名,勉强考入了滕州一中。但他还是挺高兴,“毕竟进一中了”。他最担心的是,考不好时会受到爸妈批评,“这个时候,我总对自己说‘要勇于面对灾难’,没什么大不了的。”(文/片 本报记者 张跃伟 实习生 张立鹏 于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