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放学了,青岛科技大学东院区的小臧背着书包准备开车离校。田璐王婷摄
|
父母买车或自己赚钱淘旧车
大学生有车族多了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会有一辆跑车出现在岛城东部某高校,成为校园里一道风景线。这辆跑车的主人不是大款,也不是名人,而是一所学校里的一名学生。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岛城一些高校里出现了自己开车上学的学生有车一族,这一现象在一些青岛籍学生集中的学校里更显突出。
■现象 有证有车渐增多
从两年前开始,每天早晨7点半,小臧就会准时地拿上课本开着捷达车,从西部的家中穿越市区到位于崂山区的青岛科技大学东部院区上课。晚上下了晚自习,他又开着车赶回家中。小臧告诉记者,仅他知道的像他这样的“学生有车族”,自己学校里就有十几个,几乎全是青岛本地学生。记者调查了解到,学生中考出驾照的越来越多。其中,一个班40人中居然有20多人拥有驾照。
青岛大学一位姓李的老师回忆,几年前校园里的汽车还很少,只有个别家庭条件非常好的学生开车上学。但是这两年,校园里的汽车一下子多了,除了学校老师的车在不断增加外,还有不少车是学生开来的。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学生有车族”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也是最多的一类就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父母为孩子买车;第二类是少数比较有经济头脑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学生自己赚钱购买很便宜的二手车或者借车开;第三类则是因为种种原因别人送车开。
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市场的巨大潜力也引起了岛城汽车销售商的关注。不少汽车销售商都经常安排工作人员到高校里散发汽车广告,甚至安排汽车试驾活动。一位汽车专营店老板张先生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购车一族的行列当中,甚至出现了不少18岁左右的车主,从去年年底到今年春天,已经有20多位大学生前来买车。
■低调 不为炫耀图方便
“可能在很多人眼中,我们开车是为了炫耀摆阔。说心里话,我恰恰不想让很多人知道我开车上学。对于我来说,开车上学就是为了方便和省时。”小臧坦诚地对记者说,“我们家的经济条件相对不错,而我所在的学校又离家很远,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为了让我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和学习,父母就为我买了这辆捷达车用来代步。”
这些“学生有车族”并不像外界想像得那样张扬,他们都像小臧一样低调。对他们来说,汽车只是一个代步工具,开车上学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他们所开的车多集中在捷达、夏利及雪铁龙等经济型轿车和小面包车上。这些“学生有车族”多是青岛本地人,家中经济收入较高,学生的车往往是他们家里的第二辆车甚至第三辆,不少人开的车是父母淘汰下来的二手车或者到二手市场买的“老爷车”。
与此同时,记者还了解到,社会交际面的扩大也是促使“学生有车族”出现的一个因素。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不少会计系、法律系、外语系等专业的学生都在外面打工实践。为了节省时间,很多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就让父母为自己买车代步。岛城某高校法律系青岛籍学生小张就利用课余时间在两家律师事务所打工。为了方便,他让父母给自己买了一辆微型面包车。而开车每月所需的油费等费用,他自己打工赚的钱就足以应付。
■观点 宽容之中有担忧
几年前,大学生开车上学就会被当成“另类人士”看待,但随着汽车越来越深地融入普通人的生活,多数人对“学生开车上学”持比较宽容的态度。
“这两年,开车学生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与岛城私车数量大大增长的大背景是分不开的,这两年越来越多的老师购车也使得轿车越来越贴近校园生活。”青岛大学的一位老师在谈到大学生有车族时,用“与时俱进”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只要大家将车看作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这一现象就没什么特殊的。记者在岛城高校校园中采访了不少大学生,80%左右的学生表示能够接受大学生开车上学这一现象,15%左右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还有少数同学表示“不能接受”,原因是如果校园里车辆越来越多会影响校园秩序。
也有一些人表示忧虑。一些家长和老师认为,家庭条件再好也不能给孩子买车,毕竟现阶段轿车在岛城还不够普及,孩子在学生时代就开车显得过于招摇,不利于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记者田璐实习生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