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刘传坤比较显老,身后是他叫价300万元的三组奇石的照片。摄影/实习生范远志
■对话动机
在为300多名孩子免费提
供就学机会的同时,山东费县民营群星学校却因资金短缺陷入困境,无以为继。为了继续维持学校的运转,实现当初的承诺,校长刘传坤先后两次南下上海,两次北上京城,计划卖掉珍藏的奇石,筹措学费。
对于刘传坤的行动,很多人不理解:学校办不下去,还要免费招收贫困生,不是在“作秀”吗?前晚,刘传坤接受本报专访,谈了他办学过程的前前后后。
■对话人物
刘传坤,山东费县民营群星学校校长。曾当过教师,后下海经商。1999年,刘传坤投资400万元,创办群星学校。学校每年免费招收50名贫困生入学,6年来免费为300多名贫困家庭孩子提供就学机会。
弃教从商挣钱办学
听说我要辞职,学生们都不同意,都哭了。我安慰他们说“老师还会再回来”。
新京报:投资创办群星学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刘传坤:这个学校是1999年春天筹划运作的,到秋天就开始招生上课了。而事实上,办学校的想法早在1989年就有了,但当时仅局限于一种构想,没有落实。
新京报:为什么在10年之后才去实现?
刘传坤:当时主要是因为经济条件的原因,没有钱,有想法也办不成。
新京报:你当时做什么工作?
刘传坤:我当时是教师,1987年从临沂师范毕业。那时,隔三差五就有孩子跑来告诉我,说不来上学了。我去家里做孩子父母的工作,但谈到最后,他们总是说一句:没有钱,供不起。
新京报:这就是你当初下海经商的原因?
刘传坤:是的。听说我要辞职,学生们都不同意,都哭了。我安慰他们说“老师还会再回来”。当时我就想,如果我是校长,接收多少贫困生由我说了算。所以我决定从商,办学校。
新京报:这些资金是哪里来的?
刘传坤:前期投入的400万是我做生意赚的。后来陆续投入的600多万都是从亲戚朋友同学那里借来的。家里的所有亲戚我都借过钱,现在看来他们是上了我的“套”了。
千余学生三百免费
大部分人都不理解,人家都说我有病,打肿脸充胖子,没能力就不要弄。
新京报:目前学校的规模怎样?
刘传坤:校园占地200多亩,在我们当地是比较大的。
每年招收300多人,现在学生人数达到1000多。40%的高中毕业生都能考进本科大学,升学率在我们当地的民营学校中名列前茅。
新京报:学校免费接收的贫困生有多少?
刘传坤:从办学第一年就开始招收,我给起名叫“志远班”,现在已经达到300多人了。
新京报:学校能给贫困生提供什么?
刘传坤:他们在我这里上学,除了吃饭要自理,其他的学费、住宿费、书费、杂费都由学校负责,不要他们一分钱。
新京报:这些贫困生怎么管理?
刘传坤:第一批招收的免费生全部是初一学生,统一在一个班级,叫“志远班”。
后来,学生向我反映,他们在“志远班”感到压抑,随后招收的免费生就再没有放在一起。
新京报:怎样选择你招收的贫困生呢?
刘传坤:我派人去他们家里考察,根据学习成绩和困难情况接收。我自己也去过申请人家里,确实困难,人和牲畜、家禽住在一起,一下雨里面就呆不住人。也有冒充的,但都被发现了,我们的审查还是很严格的。
新京报:免费招收贫困生是出于什么考虑?
刘传坤:就是为了实现当初自己的承诺,为上不起学的孩子提供就读机会。
新京报:别人怎么看待你的做法?
刘传坤:大部分人都不理解,尤其是那些债主,说得很难听。人家都说我有病,打肿脸充胖子,没能力就不要弄。
一开始办学时,好多受资助的孩子也不理解,不相信有这么好的事情,但一年后都相信了,理解了。
搞不好学校要倒闭
最初想招收一个班,50人,但后来收不住了,今年招了100人,困难一下子就出来了。
新京报:现在学校主要的困难是什么?
刘传坤:资金特别紧张。
老师的工资已经拖欠3个月了,大家表面不说,但心里怨气很大。搞不好学校就要倒闭。
新京报:为什么会出现困难?
刘传坤:目前学校的收入主要靠收费。学校的学生分收费、减免收费和完全免费三块。收费学生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这一块的收支能持平。减免收费的学生,主要是免除他们的学费。而完全免费学生这块是纯消耗,光学费、书费、校舍每年就得花费60多万元。困难都是来自这里。
新京报:现在你还欠多少钱?
刘传坤:债主天天都来找我,目前一共欠了几百万。
新京报:你感觉最困难是什么时候?
刘传坤:最困难应该说是现在。按说办学已经第7年了,应该良性发展了,没想到今年是这个样子。
新京报:为什么会这样?
刘传坤:这里有我个人过于乐观的原因,我把什么事情都看得太好,低估了遇到的困难。最初想招收一个班,50人,但后来收不住了,一年一年的免费学生越来越多,今年招了100人,困难一下子就出来了。
还有一点是社会对民办学校的认识,这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社会感觉民办学校教学质量不好,早晚要垮,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日子,所以很多家长都不敢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加上其他学校的冲击,生源流失严重,学生招不来,收入就成了问题。
新京报:明年还会继续免费招收贫困生吗?
刘传坤:这要看资金的情况。但我还是想招,不行就少招点。现在提出申请的孩子太多,当地都知道我招收免费生,今年就有2500人提出申请,我实在不忍心拒绝他们。
新京报:你的家人知道学校的处境吗?
刘传坤:以前我不敢和他们说,有意隐瞒一些。但现在已经暴露了,债主天天上门呢。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我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体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点事,帮助别人。
新京报:您后悔过吗?
刘传坤:我这个人的特点就是做事从来不后悔。虽然遇到很大困难,但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我已经很自豪了。以我的性格,我有信心渡过难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现在要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坚持到哪天算哪天吧。
新京报:坚持的动力是什么?
刘传坤:学生已经招来了,我被赶着不得不向前走了。开弓箭,我不能回头。说实话,我现在死都不能死,我死了学生怎么办,家庭怎么办,这么多的债务怎么办?学校办不好,我死的权利都没有!
新京报:你是怎么想到卖石头的?
刘传坤:现在学校资金周转不灵,我能怎么办?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资金。我没考虑过找企业,现在拉赞助不容易。考虑到卖东西比较实在,楼不可能卖给别人吧?教学理念、管理方式也不能卖吧?我不卖石头,又能卖什么?
新京报:为什么不想想其他的办法,比如向教育部门申请资金?
刘传坤:实在是没有其他办法了。民办学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自身筹措。我们那里是沂蒙老区,政府有政府的困难。加上理解和认识的不同,基本上无能为力。
社会捐助也不现实,主要还是刚才说的认识问题。
前几天我去了上海,一个企业的基金有意帮助我,但是手续太麻烦,还没有落实。虽然没落实,但增强了我的信心。
所以我只能靠自身了。卖石头是最现实的,也是最能解决眼前困难的一步险棋。
新京报:有人说你学校办不下去,却还要免费招收贫困生,是在“作秀”,你怎样看待这个说法?
刘传坤:他们是不了解实际情况。有些人看到别人做好事,总是认为别人是有目的的,而不是首先认可对方的做法。
别人怎么说我管不了,我认为为教育做事是在做好事。我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体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点事,帮助别人。我记得父亲曾告诫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后人能不能记得我,已经不重要了。
新京报:你现在最担心的是什么?
刘传坤:学校垮了,我做好人做不成,反成坏人了!
新京报:那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刘传坤:现在我就希望赶紧卖掉石头,解决资金问题,让学校健康发展下去。
新京报:想过将来吗?
刘传坤:只要学校能办下去,以后无所谓了,一生做到这样就知足了,结果怎样,就是人种天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