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66中教师专业化培训连续报道之六———文化篇
擎起人文旗帜打造文化校园
为实现“创办岛城名校”的办学目标,再铸80年历史名校新的辉煌,青岛66中人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时代的先进文化,发挥人文特长,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学校
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取得了不凡的成效。
校长张玉慧认为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学校的管理也是一种文化,“管”靠制度,使各环节规范化;而“理”是指理顺教师个体之间、教师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人情化,靠的是“人文”。66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伴随着人文化管理和文化校园打造不断得以提升。
一、感受学校厚重历史,参与学校文化建设
在66中园林式的校园中,古朴的建筑,参天的古木似乎都在讲述着80年的厚重历史。每个徜徉在这里的人都会感受一种文化的气息,浓厚的学习气氛,追求真理、崇尚道德的精神汇成了66中独特的学校文化。为了让每一个66中人都感受到这种独特的学校文化,2003年,新任校长张玉慧决定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学校标识设计,通过直接代表学校形象、展示学校风貌的VI设计(视觉识别系统)强化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全面推行学校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以此带动校园文化建设。全校师生踊跃参与学校标识设计,最终确立了以“凤凰涅”为中心图案的学校标识,寓意为:青岛66中原本就是一只骄傲的凤凰,这里诞生过光荣与梦想,从这里走向清华园和未名湖的每一位学子都是一个神奇的故事。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66中人不畏艰险,拒绝安逸,以筚路蓝褛、披荆斩棘的开拓精神励精图治,甘愿经受血与火的洗礼,一翅冲天,再铸辉煌。这里,燃烧的是拼搏与奉献的昭昭师德,唱响的是“让学生成才”的铮铮誓言。
2005年,青岛66中迎来了八十华诞。深厚的文化底蕴,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学校发动全体教师为校庆献计献策、捐献文物资料,征求设计方案。学校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建起了史料丰富翔实的校史展室,编纂了精美的校庆纪念画册,举办了高水平的校友书画展,推出了精彩的文艺会演。全体教师共同感受到:66中是一片历史悠久的沃土,是值的荣耀的一块文化厚积之乡;80年校史,是一部几代教工、校友春植夏耘的创业历史,是每一位教工、校友的汗水结晶和智慧积淀的历史,是一种不断开拓、自强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历史。
66中教师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举措,培养了教师爱校、爱家、爱国的情感,激发了教师关注学校发展的责任感,增强了教师对学校、对事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也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培育人文精神,建设人文校园
66中在教师专业化培训过程中,把人文理念的倡导和培育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1、培养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奠定人文基础。
66中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引导教师把自己的工作岗位和教育事业联系起来,把学校的事情看成自己的事情,把教育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把教育事业的利益和学校集体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其二,引导教师把个人的发展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集体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实践证明,66中教师代代传承着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在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全心全意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2、培养相互尊重的宽容精神,铸就人文内核。
66中培养教师相互尊重的宽容精神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第二,尊重他人的性格特征,让各种各样性格的人,都为集体所容纳。引导干部、教师不狭隘地以自己的性格特征为基准来片面地衡量或评判别人的性格;认识到性格的丰富多彩是人性丰富多彩的体现,是集体绚丽多姿的主要根源。第三,尊重教师的自身发展需求。学校对教师不再是一味提要求、压教学任务,而是注意更多的人文关怀,竭尽全力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舞台和空间。
3、培养相互帮助的合作精神,构建人文主体。
66中培养教师相互帮助的合作精神,主要引导教师正确处理两个关系:个人与集体关系,引导教师自觉地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为集体树立良好的风气;个人和同事关系,引导教师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宽容、温馨、和谐的集体氛围、工作氛围。老师们都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的观点和行为找到合情合理的理由,哪怕是与自己的喜好截然不同的。和谐、人文的氛围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着集体成员的道德境界,产生良性互动的积极作用。
青岛66中人文环境营造和文化校园建设,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师个人专业的共同发展,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又有利地推动了学校的前进步伐。以文化力增强凝聚力,以文化力打造腾飞之翼,66中驶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韩体德
编辑 张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