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本报刊发的徐先生的《与妻书》
晚报讯
“吾尝语曰: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1911年3月26日,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72烈士”之一林觉民给妻子留下绝笔信荡气回肠,感人肺腑。2005年7月30日,本报“未了情”专版刊登徐先生悼念亡妻的同名文章《与妻书》,字里行间亦泛着对妻子深沉无尽的眷恋。自此,本报热线电话里也多了唏嘘感叹,读者将“未了情”演绎出人间许多情。
“我读了一遍就读出眼泪,从他对妻子的爱里,我看出他是和好男人。”文章刊发当天,刘女士声音颤抖地打来电话,她希望徐先生能像信里所说,在没有妻子的日子里更加珍惜自己。2000年,刘女士的丈夫不幸车祸罹难,家里立时塌了顶梁柱,刘女士强忍泪水带着正在读书的孩子磕磕绊绊走到今天。“我从来不敢在孩子面前哭,还要在周围的亲戚朋友面前强打精神,看了这篇《与妻书》一下就被打动了。”她表示愿意用自己的经历引导徐先生走出阴影。“不幸的人很多地方相通,我是过来人,能安慰他。”
“妻子刚去世,我知道他很难摆脱出来,不过我愿意帮他。”在医院工作的周女士想要徐先生的通信地址或邮箱。两年前,她也经历了丧失亲人的苦痛,远在山西老家的母亲突然去世。为排解父亲的孤独,她选用了通信的办法,每周给父亲写家书。“这种原始的交流是疗伤的好办法。”被徐先生的《与妻书》打动后,她想告诉作者,他对妻子的爱得到许多人的尊重。
更有读者表示希望能与徐先生继续未了情,组织一个完整的家庭。
得知这些留言,电话那端徐先生停顿了四五秒钟,“谢谢大家的好意,现在我真的很难跳出来。”他告诉记者,现在儿子是他最大的精神寄托,他要把对妻子的爱全部转予儿子。至于读者的帮助,他表示可以试着接受。(记者
赵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