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过境迁
2001年6月,战嘉瑾率队将海信ASIC设计中心设到位于上海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
还是1999年的时候,周厚健召集了一次内部专题会议,把当时海信技术中心的负责人夏晓东与一批做电视
电路开发的人召集到一起,讨论的话题只有一个:“我们现在涉足芯片可能性怎么样?”包括战嘉瑾在内的技术人员的回答是:只要企业能够投入,只要能给出时间,按照海信技术人员的素质,芯片是可以开发成功的。
这次会后,海信就成立了集成电路项目筹备组。2000年,“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所”成为海信集团技术中心众多研究所中的一个新成员。
密布着艰辛和寂寞的开发之路持续了四年多。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人,沿着这条不平坦的创新之路一步一步地走了下来,体味着一点点胜利的喜悦。2002年年底,他们完成了包括从算法到电路的全部液晶显示器电路的FPGA实现项目。这是他们在集成电路设计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之后的2003年,他们又开始了数字视频处理器的正式产品级芯片的开发。这项工作一直持续了两年的时间,直到2004年11月27日,完成MPW流片,获得成功;
两周后,该芯片即成功地应用在支持1080P高清显示格式的电视机上,其效果达到同类芯片的国际先进水平;2005年2月12日,采用该芯片的整机,完成可靠性加速试验;
2005年3月1日,完成工程批芯片生产,3月7日完成工程批样片整机应用验证工作。
而从2005年2月开始,该芯片反复数次进行装机的工程批生产和验证,并与国际同类产品进行严格的比较试验。结果显示,运用该芯片的电视整机产品与采用国际先进芯片的电视相比,技术性能毫不逊色。6月24日,这款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处理芯片与应用成果高票通过了信息产业部组织的权威鉴定:其结构设计与关键算法设计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将应用到数字高清彩电上,并完全替代国外同类产品。为了充分表达此次自主创新的胜利带给中国企业和中国工业的意义,该芯片被命名为“HIVIEW信芯”!
记者手记
四年多的默默奋斗,终于一朝爆发。“信芯”再次诠释海信著名的“技术孵化产业”模式,一个前景广阔的新产业让海信的未来更加明朗而久远。
1元产值即可带动相关产业10元的增长———芯片具备如此强大的产业拉动效应。从IC设计、封装测试、芯片制造,一直到整机制造、销售通路,芯片技术拉动着产业的上中下游。海信集团决定,将“信芯”的产业化放入以彩电整机研发与制造销售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实现芯片产业的垂直链接,提高上市公司赢利水平。
“信芯”使海信在已经获得制造业重大成功以后,可以在产业上游进行重兵部署。海信产业的“上下互动”已经让周厚健看到了更大的成功保障———海信电视本身的需求,就可以确保“信芯”初期的固有需求量,从而降低企业整体的投资风险。而这种积累带来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是保证海信芯片进一步在产业链上游和核心技术中进一步突破的有力保障。
对周厚健来说,当海信和其他企业一样在第一轮较量苦苦挣扎后,他希望海信借助“信芯”的推出,步入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无疑,当技术变革带来更大范围的产业升级过程中,芯片让周厚健快速找到并抢占了适合海信未来产业发展的位置。 (本报通讯员朱书琴
记者李秀玲)
老总格言
核心技术可以追,但步骤无法省略。面对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矛盾,面对重市场还是重技术的选择,海信势必为这无法省略的步骤付出忍耐寂寞的代价,将“技术立企”变成基本法,永不动摇。
技术开发有其独特的特点,它遵循稀缺性规律,却不遵循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也就是说,高技术能获得高价位,且越高的投入则有越高的收益,只要方向正确,而最可怕的是不肯在技术上投入!———海信集团总裁周厚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