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区 | 聊天 | 邮箱 | 建站 | 房产 | 影视 | 求职 | 游戏 | 教育 | 短信 | 直播 | 广告
首页 > 青岛新闻网 > 文娱音乐社会 > 正文  
神童毕业前夕被大学开除 不知北京在什么地方
青岛新闻网  2005-07-11 09:23:45 华商网-华商晨报
 

  

  王思涵只能借着微弱的灯泡继续看书   

  新闻背景:

  1987年出生的王思涵,10岁时就以
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东北育才中学少年班。只读过小学三年级的他,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初、高中课程。2001年,14岁的他以572分的高考成绩考进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

  今年18岁,本应大学毕业的他,却因“除英语及格外,其他科目成绩为0”,被学校“责令退学”。王思涵坦言,父亲等亲人去世对他的打击太大。

  中学生活=学习+睡觉,大学生活=看书+发呆。

  昨日,“神童”王思涵用两个数学等式来描述自己所经历的特殊学习生活。“我不后悔自己的这种成长方式,因为后悔也没有用了……”他平静地总结说。

  中学:除了学习就是睡觉

  小学只读了三年,然后直接升入中学,中学用4年时间完成了初、高中6年的课程。

  记者:这样的学习经历可以说明你很聪明吗?

  思涵:聪明肯定是有的,但还有的就是比别人多几倍的学习量。

  记者:有时间参加一些活动吗?

  思涵:我除了学习,也就剩下了四五个小时吧,只能抓紧睡觉,连吃饭时也是看书的……

  记者:不觉得乏味?

  思涵:没时间想太多,作业都做不完呢!

  记者:没想过放弃不学吗?

  思涵:不学我去干嘛啊?

  记者:像其他小朋友一样,不用跳级,正常地学习、玩。

  思涵:爸妈陪着我学,我怎么能不学呢?况且家里人凑钱让我上了育才,而且班里同学都是这么用功学习的。

  记者:他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思涵:都大学毕业了呗,有的继续考研,只有我……

  说完,他沉默了。

  大学:同学们说的我不知道

  为了打破沉默,记者将话题转向了大学,“我前天去工业大学,还到了你所在的教室呢。”

  “很大吧,刚上学第一天,给我吓坏了,200多同学一起上课,黑压压的一片!”王思涵的话题重新被打开,“老师根本不可能认识每一个人,你不听课,他也不知道。”

  记者:所以你很高兴?

  思涵:恰恰相反,觉得老师不管你,挺失落的,突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学了。毕竟中学班里只有14名同学,老师“手把手”教。

  记者:你照样可以问老师问题啊。

  思涵:我就问过一次,后来就不问了。

  记者:为什么啊?

  思涵:不习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问,以后有不会的就问同学。

  记者:喜欢和同学交流吗?

  思涵:不喜欢,再说也没什么可交流的。他们海阔天空说的,我都不知道,也插不上嘴,后来索性不说了。

  记者:是因为年龄差距?

  思涵:不全是,总之不喜欢和同学打交道,他们也常以“少儿不宜”打趣我。

  记者:这让你难受?

  思涵:习惯了,我就一笑而过。不过,我觉得自己和他们还是有区别的。

  当他们遇到问题时,自己能够调解,过几天就好了,可我却老想不通,就像爸爸去世,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所以大学的我,除了看书就是发呆。

  面对退学后的生活很茫然

  “想过退学后做什么吗?”记者不禁问道。“边打工,边自考!”王思涵回答得很干脆。

  记者:打工你能做什么?自考你学什么专业?

  思涵(面对记者的发问,他答不出来了,许久后,他小声说):体力活,我做不了;脑力工作,我也没有文凭。

  自考嘛,会选择一个涉及文科少点的专业,因为跳级,地理、政治那些,我从来都没学过。

  记者:地理一些基本的知识还知道吧?

  思涵:我知道中国的形状是个鸡形,辽宁应该在鸡脖子那。

  记者:北京在地图上什么地方?

  思涵:不知道,我又不是北京人。什么长江、黄河啊,我都不知道。

  记者:选择这种“跳级”学习方式,后不后悔?

  思涵:不后悔,因为即使后悔也没有用了……本报记者 王欢

    记者手记:“神童”背后的教育之殇

  10岁考上中学,14岁考上大学,王思涵似乎再次演绎了一个“神童诞生的故事”。但在大学四年里,他拒绝参加一切活动,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深陷父亲等亲人离去的痛苦中无法排解,最终遭遇尴尬退学。

  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宋凤兰将此总结为“生理、智力和心理发展不和谐造成的。”可又是什么造成了他生理、智力和心理发展的不和谐呢? 教育的不平衡性可能就是一个主因吧。

  在本报推出了“昔日神童大四黯然退学”系列报道后,广大读者纷纷打电话表示对王思涵的同情,并恳求学校再给神童一个机会。可是当记者真正走进“神童”背后的生活时,那份同情变成了一种理性的思考。

  记得18岁就取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诺伯特·威纳,还以自己的经历向全世界呼吁:神童不一定为社会所需。他们中的一些人脱离了现实社会,生活变得很艰难。本报记者 王欢

责任编辑 原霞

页面功能   】【 小字】【 】【打印】【关闭

图片新闻
 
热点资讯
李茏怡再拍喷血性感写真
55岁老汉热吻烧红烙铁
张咪赤裸本色写真
新发型
· 凤凰卫视《凤凰周刊》七月优惠征订中
· 响应号召 海尔中央空调"一键节能"
· 北大中国商界领袖青岛高峰论坛即开幕
· 车市名人在线,陈鲁青谈购车性价比
· 9月前英语学习全免费
· 天泰观象台“深度撞击”
· 利文外语学校暑假班全面招生
· 专题:央视“梦想中国”携手百年青啤
· 房展 100福山庄 水木年华 玺景园
· 对外经贸大学在职研究生8月12日开学
· 留学新出路,2+2留英省钱30万!
· 天津大学MBA学位班7月16日开学
青青岛短信中心
>>点击进入短信频道  
相关链接:
 
下一篇:
 
老师误导学生填志愿 38名同学被同校同专业录取
站内检索
 

版式检索

旧报全文检索

专题汇总

实用信息

 更多

- 传媒营销论坛在京举办
- 健康减肥,大奖等您拿!
- 2005双百调研招标课题通知
- 2005双百调研课题申报通知
- 推动中小企业级视讯应用
- 违法违规开发网上曝光
- 青岛有奖征集创城主题徽标
- 5000元征集文化街标志物
- 纪念抗战胜利有奖征文
- 国内著名骨病专家大型会诊
- 子宫肌瘤致病基因破译
- 报业集团保龄球馆开业
- 市开发局聘房产诚信监督员
- 加息前后月供比较
- 海尔中央空调:让家温馨
- 2005青岛市民月
- 2005中国青岛海洋节
- 丁肇中海大演讲直播实录
- 12岁男孩捐献干细胞救母
- 突出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