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开阔的建筑工地上,整个青岛国际帆船中心的布局已经呈现出来。
水工工程主体已完成80%
负责整个奥帆基地建筑施工的青岛东奥公司工程部部长王成泰告诉记者,从2004年4月份开始水工工程以来,到目前为止,整个奥帆赛基
地的水工工程主体结构已经完成80%以上,陆域工程的三个小单体———场馆媒体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和给运动员居住的奥运分村已经封顶,即将进入设备安装、内外装修阶段。
王成泰说,工程本身的难度不大,最要紧的就是不能耽误了工期。按照青岛的奥运行动规划,奥帆赛基地要在2006年6月底建设成具备比赛条件,要在2006年12月底能够承办奥运帆船测试赛。所以,在建设最紧张的时候,整个工地上有6个总承包单位的2000多建筑工人在施工,这才有了现在的这个规模。
巧设计 迄今已省了1500万元
“在原先船厂的基础上建设奥帆赛基地,设计好了,可以节约很多投入。”王成泰对记者说,“到目前为止,建设费用起码省了1500万元。”
最让王成泰骄傲的,就是利用原北海船厂的干船坞做沉箱。沉箱主要用于重力式码头,是建设防波堤的基础。在已经完成水下工程的主、次防波堤里,用到的最大沉箱有1400多吨,最小的也有870多吨。这些巨大的沉箱按照大小分成格,最小的有两格,大的有二十几格。通常,这样大型的沉箱都在陆地上做,做完后用导轨、吊装运输车辆拖到海里。因为重量太大,像奥帆基地用到的这么大型的沉箱,仅运费就是一大笔开支。而利用船厂原有的干船坞,就可以在船坞里制作沉箱,制作完成后,开闸放水进来,然后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拖到施工点。仅仅这一高招,就为奥帆基地建设大约节省了1000万元。
另外,在建设水下工程时还利用了拆除船厂浮码头时的5个旧沉箱,节约500多万元。添沉箱的石头也做到了旧物利用。挖燕儿岛山隧道的石头、旧沉箱里的石头也都被继续添在了奥帆基地的水工工程里。
保留燕儿岛山使景观更美
记者曾经见过原先在这里的北海船厂。当时,海边码头、船坞停靠了很多来修理的轮船,锈迹斑斑的船身,船周围海面上漂浮的油污,随着波浪反射出浑浊的颜色。走到船厂任何一个角落,耳边都回响着巨大的敲击金属船身的重击声。北海船厂厂区内原有一座仅几十米高、不怎么起眼的燕儿岛山,现在却成了帆船中心一处宝贵的风景。为了既保护这道风景,又不妨碍沿海线澳门路的贯通,原来设想的一条露天道路变成了一条70米长的隧道。
王成泰告诉记者,考虑到将来比赛和奥运赛后场馆的利用,帆船中心要与青岛现有的环绕海岸线的澳门路联成一线,使奥帆基地与整个沿海乃至市区之间畅通无阻。但是,燕儿岛山成了中间的阻隔。
在所有方案中,最终选择从燕儿岛山山体中间打隧道而不是将山炸开。这是充分考虑了整个帆船中心的自然景观:一是可以保持这座小山的原有面貌,包括山上几十年的黑松,二是增加了帆船中心的景致层次,有山有海,相映成趣。(薛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