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周围和秦岭一带,现存野生种群数量不足1600只。为了保护这一憨态可掬的珍稀物种,我国建立了一批以大熊猫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的生存状况为国内外所瞩目。
白水江:箭
竹开花威胁熊猫生存
四月的白水江流域展现给人们的是一片迷人的亚热带风貌。清澈的河水像一条绿色的飘带悬垂在深山峡谷中。河畔清清的翠竹、依依的垂柳和金黄的油菜绘出了陇南秀色。
然而当我们跋山涉水,沿着窄窄的山径小道,登上海拔2000多米的摩天岭山麓的黑阴沟、正沟、渭沟一带,映入眼帘的景象却令人忧心忡忡。满山遍野的箭竹虽依然在春风中婆娑起舞,然而明明白白地可以看到有开花的现象,有的箭竹上孕育出米粒大的花苞,有的箭竹已开始抽穗扬花,挂满麦粒大的小花,一些箭竹从顶端自上而下已开始发黄,部分地段有成片枯萎迹象。
箭竹是大熊猫赖以生存的主要食源,开花周期间隔一般为60年。箭竹一旦开花,随后便会枯萎、死亡,使大熊猫失去食源。而新竹从萌芽到大熊猫可以食用需要10年以上时间,这种较长的周期给大熊猫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坐落在甘肃省南部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大熊猫栖息地。据了解,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箭竹曾三次出现过比较严重的开花情况。第一次在1975年,第二次在1983年,第三次出现在1993年。由于大面积开花,造成食源短缺,大熊猫成批死亡,损失惨重。其中1975年箭竹开花,导致白水江保护区内37只大熊猫死亡。20年内三次箭竹开花,使甘肃省野生大熊猫的存活数量由300多只锐减到96只。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开花枯死的箭竹陆续复壮,加上大力开展保护工作,才遏止住大熊猫数量减少的趋势,且种群数量稳中有增。2002年全国第三次大熊猫普查,确定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一共栖息着102只大熊猫,比1988年第二次大熊猫普查的96只增加了6只。与文县毗邻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发现了15只大熊猫,使甘肃省大熊猫总数达到117只。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可荣介绍说,2004年12月中旬,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让水河和碧口保护站相继发现了箭竹开花的现象。接到报告后,由14名技术骨干组成的调查队深入实地开展了20多天的艰辛调查,查清了保护区境内的箭竹开花情况。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让水河、碧口保护站零性箭竹开花和潜在大面积开花的区域有7大块,开花总面积7410公顷,占保护区箭竹总面积的12.2%,箭竹开花区域最低海拔2100米,最高海拔2780米。除此之外,2003年白马河保护站的寨科桥、杨尕山和让水河保护站的黑阴沟、胡须沟有2400公顷箭竹开花,目前保护区境内箭竹开花总面积达9800公顷,占保护区箭竹总面积的14.45%。竹子种类有缺苞箭竹、糙花箭竹和龙头竹、青川箭竹四种。
保护区资源科负责人李富义说,这些区域箭竹开花仅仅是个序幕,大有蔓延的趋势。预计2005年到2010年,这些区域箭竹可能大面积开花。李富义介绍说,目前生活在开花区域的大熊猫大约有22只,占保护区大熊猫总数的1/5。随着开花区域的扩大,这些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将十分令人担忧。
张可荣介绍说,近年来大熊猫数量的稳定增加和栖息地的扩大,说明大熊猫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反映了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生态环境的显著好转。但此次箭竹开花,却给这种良好发展的势头蒙上了一层阴影。不过,就在此次箭竹开花的同时,让水河保护站1993年开花枯萎的1950公顷箭竹,现在又开始陆续复壮,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种群数量稳中有增,大约有40只。
针对箭竹开花,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已经向甘肃省林业厅和国家林业局作了专题汇报,大熊猫的救灾工作成为今年的中心工作,针对灾情,积极采取对策。目前,在每一个箭竹开花区域都部署了专业监测人员,实行“定监测人员、定监测内容、定监测区域,定工作要求”,落实了监测资金。让水河、碧口和白马河保护站在大熊猫灾区的每一条沟系都固定了观察线路,由保护站定时派人巡山查林。坚持“全天候”监测,即使节假日也不例外。
对受影响的大熊猫进行跟踪监测,随时掌握其食源短缺程度和生活、健康情况,必要时对生活在灾区的健康大熊猫采取引、投食等手段,帮助其迁移到箭竹没有开花的区域栖息觅食。对受灾严重的大熊猫进行异地救护。目前,保护区已准备好了投食的食物,并选择了投食的最佳地点。
秦岭:孤岛上的大熊猫
关中平原的5月已经有些炎热,可秦岭山内仍是凉风习习,虽有异名鲜花不时乍现,却平添一些寒意。顺着崭新的柏油路,两个多小时就到了秦岭大熊猫的核心分布区——佛坪自然保护区,若要真正进入保护区的核心区,则还需一个小时的车程。路,给我们接近大熊猫提供了方便;然而,路,也使我们“距离”大熊猫更加遥远——我们愈前进,它们愈后退,一如海潮来临,连绵的陆地渐渐沦为各各相望的孤岛,大熊猫则成了栖息于一个个孤岛上的子民。
如此的生存状态,是动物保护专家们不愿看到的,也是稍微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理念的人们所极力避免的。但是,历史的合力,不会遵循你我理想中的规律,秦岭大熊猫今日生境的破碎化、孤岛化,已是公开的秘密。即使在保护区的核心区,我们仍能不时看到一条条、一段段虽已十分破烂,但难生些许绿色的柏油路面、石子路面。这些路,在运出一车车木材之后,已毫无生气,可正是它们成为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物种种群隔离的“元凶”。
秦岭研究专家、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保国说,因大规模森林采伐的需要,自上世纪60年代起,陕西省在秦岭山脉建立了6大国有林业局。截至1997年底,这6大林业局修筑的林区采伐公路约1940公里,累计采伐林区面积达87416公顷。
这种活动直接导致秦岭山区的生态环境由原来连绵起伏的原始森林,变成了原始林、人工林、灌木林或竹林、林间裸露地、公路等斑块组成的镶嵌生态环境,隔断了大熊猫、金丝猴等野生动物的种群交流。
“特别是废弃的公路使许多森林被分割开来,成为大熊猫、金丝猴等树间动物正常移动的重要障碍。以秦岭玉皇庙、东西梁的两个金丝猴种群为例,科学家近16年来未发现它们的群间来往,而大熊猫的情况或许更糟。”
一直致力于大熊猫栖息地研究的陕西省林业厅自然保护处处长王万云说:“大熊猫栖息地的破碎化,或说孤岛化,目前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但是这么多的废弃道路,如果仅仅依靠退耕还林和生态林保护工程,如果只是单纯依靠植物生长的自然演替来恢复其生态,将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利于阻止小种群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的灭绝和近亲繁殖,从而加剧大熊猫的基因衰退。”
秦岭大熊猫与四川大熊猫至少已有5万年的地理隔离,亚种正是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其遗传基因隔离而形成的。王万云说,这一研究结果对今后大熊猫保护战略有重要影响。从保护物种多样性来说,秦岭大熊猫与四川大熊猫处于平等地位。从拯救濒危物种的角度来看,秦岭大熊猫亚种更为濒危和珍贵。秦岭亚种大熊猫目前只有300只左右,而非秦岭亚种大熊猫有1300多只,因此保护秦岭大熊猫的任务更为迫切。
让人欣慰的是,对于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研究目前已经展开,世界自然基金会也参与其中,展开秦岭大熊猫通道的研究。在原为国有林场的长青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部分林业采伐后的路面如今已恢复了绿色。李保国说,采取间隔的办法,隔一段路面恢复一段路面的植被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见效比较快的办法。“我们无法改变一个生态系统由草、灌到木的演进过程,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适宜的地点,加快部分物种植被的生长。要大力倡导为动物植树,不再是仅仅为人类而植树,才是21世纪健全而科学的生态观。”
但是,历经几百万年的演变,秦岭的本地物种已与秦岭的生态环境相适应。近些年来,秦岭地区存在盲目引进外来树种如落叶松的问题,严重破坏周围环境的生物、基因多样性,使部分保护区边缘出现“绿色沙漠”,不仅对动物的食物——如大熊猫的竹子造成损害,还使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永远孤岛化,从而给大熊猫等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增添了新威胁。
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遗产
世界上现存野生大熊猫约1590只,除了陕南秦岭一带,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周围的崇山峻岭,甘南白水江实际上也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延伸。
当本刊准备联系采访四川大熊猫的保护状况时,了解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2006年中国惟一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正在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目前申报文本已正式报送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主要位于大渡河与岷江之间,南北长180公里,东西宽40至70公里,涵盖成都、雅安、阿坝、甘孜4市州12县,包括9个风景名胜区和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9510平方公里。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具有珍稀动物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杰出的美学价值。该区域分布有大量的具有极高保护价值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珙桐、银杏等,其核心区卧龙─四姑娘山地区是大熊猫居住最集中的区域,约生活着300余只大熊猫和大量其他的珍稀动植物,这里垂直带谱完整,保存有很多史料和标本,是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演化研究的典型代表,具有突出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
四川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分别于去年12月、今年3月及4月,对成都、雅安、阿坝等提名地范围进行了督促检查和环境综合整治,成都片区停建了3个水电站建设项目,关闭矿山及污染企业68家,特别是都江堰市关闭了其最后一个煤矿,结束了这个市具有300多年的采煤史。雅安片区关闭矿山及污染企业10家,并对180余家污染企业进行了工艺改造,卧龙特区进行了包括民居风貌改造在内的环境整治工作。四川省还将进一步清理整治矿山、石材加工、冶炼、化工等污染企业,并恢复已关闭企业所在地的植被。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四川大熊猫分布的中心区域整体环境相对破碎,孤岛效应同样威胁着这里大熊猫的生存繁衍,若能通过将大熊猫栖息地整体申报世界遗产的方式,改善大熊猫生存环境,当然是一件好事。
资料1:
矛盾:越穷保护责任越大
自然保护区具有外部经济性的特征,它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远远大于其对当地社区的贡献,或者说是利他的。但依照我国目前的体制,这种对全国都有重大影响的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并没有纳入到中央的保护体系,而是交由地方。这就出现了矛盾:有保护能力的地区,其自然保护区的面积非常小;自然保护区面积非常大的地区,其保护能力又非常差。
比如三江源保护的是整个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尤其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特别发达的地区,但它的保护责任却是在青海、西藏这些经济不发达的地方。
国家统计局2004年的数据显示,经济实力居全国前5位的广东、江苏等地,它们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39.05%,财政收入总和占全国37.65%,但其自然保护区面积仅占全国2.12%;而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四川等自然保护区面积最大的五省,其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国74.55%,国民生产总值仅占全国7.36%,财政收入总和仅占全国4.42%。
丛日春指出,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责任往往落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而全社会,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正受益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这些地方可谓是拿着泥碗在看金库。这就是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矛盾。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国家不管让地方管,地方越穷保护区面积越大,地方越富越没有可保护的。他们为国家、人类守护着最珍贵的资源,但自己却吃不上,喝不上,这就不公道了。
穷人伤害自然保护区是可以理解的。安徽的一个保护区,农民就说,我们自然保护区里面的农民按照国家的土地政策几十年不变,有的家庭人口在增加,地却越来越少,我家一亩地四口人,我怎么活?
福建漳州红树林保护区,国家林业局、很多专家都希望他们能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当地政府不同意申报,因为红树林生长的地方都是泥质滩涂,这是发展养殖业最好的地方,一亩这样的滩涂养虾可以收入1万元,而变成自然保护区后,不但一分钱没有,每年还要贴钱去进行人力物力的管理。这个地方靠近厦门,也有钱,但他们认为我凭啥要做这个事情呢?人家砍了红树林都发财了,我没砍就吃亏了。红树林是鸟类的栖息地,如果砍了树候鸟也就不来了。地方政府也不是不愿意保护,而是希望不花钱,甚至还能够得钱就好了。
因此,应该是谁保护谁受益,而不能够谁保护谁受穷。 文 / 瞭望周刊记者 冯维坤 刘启舒 冯国
责任编辑: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