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发电要由自来水公司供水,这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黄岛发电厂,“天经地义的事”却偏偏成了“过去式”。通过“向大海要水”,积极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目前,黄岛发电厂每天发电所需的市政用水由过去的2000吨降到零吨,胜利实现了“让水于民”,为缓解日益紧张的城市用水形势,开辟了一条崭
新的路径。 该厂厂长李济英告诉记者,黄岛发电厂现总装机容量73万千瓦,承担着青岛近50%的发供电任务,是典型的用水大户,日用水量在7000吨左右,其中,企业自备水源供水能力为5000吨,剩下的2000吨缺口则由市政用水补充。不仅如此,一旦自备水源的供水管道出现问题,为维持正常的电力供应,该厂将被迫全部使用市政用水。1996年,该厂因超计划用水支付了780万元的高额水费,既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又加剧了原本紧张的城市供水形势。 这种局面在海水淡化设备上马后迅速改观。去年,我国首台3000吨/日自主知识产权海水淡化设备,在黄岛发电厂投入运行并实现向锅炉系统供水。自此,该厂逐步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从最初的每天2000吨,逐步下降到1000吨、400吨、100吨……到今年年初,该厂所需的市政用水稳定在零吨,一举告别了自来水。李济英介绍,海水淡化水的纯度远远高于自来水,而且,与传统方式相比,每吨可降低成本2元左右。 据悉,黄岛发电厂正计划建设日产1万吨的海水淡化设备,这套设备投产后,该厂将成为全国首家全部采用海水淡化水解决生产用水的发电企业。(本报记者林刚本报通讯员曹典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