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阿丘:晚上
好,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一篇有点奇怪有点特别的文章。这篇文章从来没有在报刊上正是发表过,这篇文章的作者也只是一个化名,甚至不知是男是女;但是就是这么一篇文章,两个月来,惊动了一位省委书记,改变了几百名孩子的命运,牵动了成千上万人的心,同时也引起了激烈而持久的争议,而且一直持续道今天;这篇文章也很长很长,长到什么程度?它从4个月前的7月11日开始写,一直写到今天,据说这个人还没写完,并且还有很多人帮他一起写。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篇文章?我给您看看。
就是它,一个好像是看图说话似的帖子,它发表在一个网上论坛里。文章的标题很朴实,叫《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但到目前为止,这篇文章的点击率已经达到25万多次。也就是说在短短的一个多月里,在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对这么一个既没有美女又和金钱、政治无关的文章,有25万7千多人次来看过,还
有接近2000人次参与了讨论。
我告诉您啊,到现在由于内容太多太长,您的电脑要是内存不够大,都很难打开这个帖子了,就是打开了,从头到尾看一遍也至少需要5个小时!
写这篇帖子的人,在网上的名字叫南湖居士,这篇帖子最早出现的时间,是7月11号上午9点54;我仔细看了一下,在7月11日上午9点45开始,一直到下午6点21分宣布全文完成为止。整整9个小时里,这个名叫南湖居士的人一直守在电脑前打字,而且上传了将近100张照片。
几天前我花了5个多小时读完了全文,《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标题,要说这文章的内容和它的标题一样,也不新鲜,只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个学生到西部农村支教的事情。
可为什么就这么一个普通、熟悉、不新鲜的文章,却有25万7千次的点击,这是什么概念。我看了这网站上其它帖子的点击率,一般是几百次。为什么这普通、熟悉、并不新鲜的文章,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说说话。
这就是这篇帖子里的主人公徐本禹,这个年轻人是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专业1999级的学生。
这就是这篇帖子里的两所乡村小学。
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的为民小学,支教者徐本禹义务支教的第一个地方;
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的大石小学,今年7月,徐本禹从为民小学来到这里继续支教。
您现在看到的为民小学,是一年前在香港慈善人士的资助下盖成的。在去年9月以前,这所学校是这个样子的,当地人管这个不叫为民小学,叫岩洞小学。2002年暑假,义务支教者徐本禹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孩子们每天坐在学校里看到的正是这样的景色。
乌蒙磅礴走泥丸,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乌蒙山区。写这篇帖子的南湖居士说,当地农民的生存状态是这个样子的。徐本禹在这个非常贫困的地方做了一个暑假的小学老师。到该走的时候,孩子们追问他:大哥哥,你还要来吗?
主持人阿丘:可以想像,面对那样的眼神,这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文章上说徐本禹是点了头。据文章上说,徐本禹是个出身贫寒、品学兼优的山东小伙子,当时刚刚如愿以偿的考上了本校的研究生。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个决定:放弃上研究生,回到贵州那所小学继续义务支教。文章上是这样写的:徐本禹彻夜未眠,做了也许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大学毕业后回到大山深处的穷山沟。文章里还配了张照片,就是这张,去年7月15日,徐本禹向狗吊岩村村长报到。
下面文章里的事情说来也没什么新意,多是介绍徐本禹在当地的工作。那25万人都在看什么?讨论什么?我给您说说。
首先是徐本禹舍弃大好前程的举动引起了人们的讨论,您先听听这个。
这个人说,徐本禹应该改名,叫汝本愚,意思是说,徐本禹你这么做很蠢啊!国家培养一个本科生的成本需要四万五,这还不包括学生家庭的投资,更何况你马上还要成为一个研究生,还是研究经济学的。回报社会应该有很多方式,可是你徐本禹却选择了性价比最低的方式,完全不符合经济学原理!
还有这个:
这个观点就开始唱反调了,他说如果超越经济学原理来看,可以说徐本禹的行为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合算的。因为他喜欢这样做,他在这样做的时候得到了快乐。众所周知,快乐是很稀缺的资源,也是很昂贵的产品。为了购买和消费快乐,人们往往不惜重金,比如以前媒体报道过的那个留美博士,甘愿回到陕西秦岭深处养野猪,就是因为快乐指数在起作用。
还有呢:
这个人看来不是搞经济学的。他说这个不能算经济帐,要算政治帐。徐本禹表面上看是放弃了远大前程,实际上前程更加远大,因为几年的辛苦可以为他获取非常有用的政治资本。
经济学原理?快乐指数?政治资本?我不知道该怎样评价这些评语,也许在今天用算盘来衡量一件事情的得失是最流行的方法吧,至于说这孩子捞政治资本,我虽不敢苟同,但也理解。毕竟我们身边,确实这么干的有不少啊,不是有句顺口遛吗,扶贫支边熬两年,位子票子翻两番。呵呵。不过,这类的言论迅速得到了反击,我给您念下一条:
天可叹、地可泣!!!向徐本禹和其支持者表示严重的敬意!
并鄙视阔阔而谈的那些所谓的理智者,那些从经济学角度来怀疑徐本禹行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