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山东频道(记者 董振国)今年对山东农民来讲,最大的喜事莫过于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
记者近日在山东农村采访,处处感受到“一号文件”给农村、农业、农民带来的新变化。山东省统计局最近的调查表明:"一号文件"在山东的贯彻落实,给山东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转机,各地积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将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紧密结合,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迅速提高,农业投资大幅增加,农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乡村掀起“种田热”
今年农业大省山东呈现出多年不见的喜人景象:一些弃田多年的打工者从外地回来了,垦荒者向荒废沙滩地进军,城里人下乡种田了。
今年五月,记者在高唐县采访时看到这样的情景:姜店乡长郭村村民殷佑青,卷着裤脚,手拿铁锨,引水浇麦。她看着正抽穗扬花的小麦,满面春风。今年初,她还跟着丈夫在北京打工。她说:“俺5年没沾土地的边儿,这8亩地‘送’人了。今年俺又把地要了回来。农业税降低3个百分点、粮食直补这两项政策,加上粮价上涨,每亩纯收入比原来能增加200多元。俺空闲再喂上几只羊、几头猪,回家种地不比打工差。”去冬今春,这个县有100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重返土地”。
在高唐县鱼丘湖街道寨北村,80多亩荒了7年的废弃窑地今年被整理得平平整整,种上了棉花。村里的人说:“这是‘一号文件’的功劳。村民争着复垦这片荒地,全村110户农民户户参加了开荒投标。村民林明德竞得8亩高低不平的荒秃岗,连续半个月,投入3000多元,用推土机平整好,种上了棉花。他打算收了棉花再种小麦。”
在我国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地方――黄河三角洲也出现了“开荒热”,由于黄河每年携带泥沙冲淤,使黄河三角洲产生了大量土地后备资源。截至2003年底,东营市有525.1万亩荒碱地待开发利用,中央政策的调动,使大批省内外农民涌向这里,在广阔的盐碱地上开荒种粮。
来自全国蔬菜之乡寿光市的王双传举家迁到了黄河口安家落户,承包荒碱地3000亩进行生态农业开发,投资已达200万元。据东营市农业部门初步统计,像王双传这样来此进行荒碱地综合开发,耕种面积达1000亩以上的大户已有十多家,百亩以上的有2000多户。
在山东,不仅农民种地热情高了,连城里人也纷纷到农村租地种田。高唐县就有510名退休干部和工人下乡进村,开荒、租田种粮。今年64岁的县供销社退休干部刘守礼,回老家姜店乡鲁庄村承包了2亩地种小麦。他说,是“一号文件”让他觉得种粮大有奔头。忙完了自己的活,他还时常到儿子承包的14亩麦田里帮一把。
粮食大丰收,政策立头功
徐士强是滨城区单寺乡小赵村种粮大户,今年秋天,他种的粮食又获丰收,夏季麦子收了4.5万公斤,秋季玉米又收了5多万公斤,总算起来,种粮纯收入能达八、九万元。令徐士强高兴的是,今年他还受到了国家奖励,获得全国百名种粮大户称号。他说,自1997年始,他就开始承包了100多亩地种粮。今年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创了近些年最高,粮食价格还高,国家还发了直补,收入自然高了。
据山东省农业厅生产处处长蒋石宝介绍,山东是我国粮食主产大省,1999年以来,山东省粮食种植面积连年下滑,2003年,跌到4651万亩。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给山东粮食生产注入了“强心剂”。
今年山东省夏粮种植面积达到4660万亩,比去年增加0.02%,夏粮总产量达到1585.4万吨,比去年提高1.3%,单产达到340.2公斤,比去年提高了1.3%。单产和总产都达到了近年来的最好水平,一举扭转多年下滑的趋势。
在夏粮丰收的基础上,山东秋粮又获得一个大丰收。今年山东秋粮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了280万亩,达到5200万亩,为近8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优质玉米700万亩,同比增加100万亩,秋粮总产1915万吨,比上年增长2.4%,创历史新高。
在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时,一系列惠农措施像减免农业税、发放良种补贴、实行粮食直补等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04年山东省“粮食直补”资金总额达75786万元,比财政部核定数增加5586万元。一些多年撂荒的农田也被开垦复种。
为挖掘山东粮食生产潜力,提高粮食产量,今年山东省投巨资改造中低产田。
据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曹云龙介绍,今年中央和山东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将投入4.8亿元资金对全省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其中,65%用于粮食主产区粮田的改造,资金投放量和粮田倾斜比例均创历年最高。据专家测算,土地治理项目每亩最少能增加农民收入500元。
“包袱”轻了 腰包鼓了
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也使得山东农民今年负担大幅度减轻,据山东省财政厅介绍,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全省农民今年可减轻负担接近40亿元。虽然受到的禽流感的影响,但山东农民增收形势仍十分喜人。山东省统计局最近的调查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88.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4.4元,增长17.2%,增幅同比提高10.6个百分点,创1997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从2004年起,山东除烟叶外,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据山东省农业厅经管处处长冯周安介绍,今年,山东进一步完善了对农民减负工作的检查考核办法,对综合考核达不到60分以及发生恶性案件和严重群体性事件的市县,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坚决纠正对涉农案件有案不报,报而不查,查而不处的问题。对案件查处不到位的,省减负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督办;对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将对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加重处罚,并予以曝光
长期以来,各项涉农业收费项目繁多,也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农民负担。今年,山东下决心一次对20多项涉农收费项目进行取消、减免。
据山东省物价局介绍,有些项目是直接取消,如林业保护建设费、自然保护区管理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安部门收取的户籍管理证件工本费中的寄宿证工本费,教育部门收取的农村义务教育借读费等。
有些收费项目仍然存在,但是对农民实行免收,如水利部门收取的水土流失防治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取水许可证工本费;农民进市场经营自产自销农副产品,免交集贸市场管理费;免收交通部门对从事营业性运输的农用三轮车、农用拖拉机收取的公路运输管理费,跨区作业机械的过路过桥费等。
另外,山东还降低了一些涉农收费的收费标准,如降低农业部门收取的畜禽及畜禽产品检疫费收费标准,一个批次出栏猪、牛、羊50头,禽1000只以上的,动物检疫收费标准降低30%;海洋渔业部门收取的渔船海事调解费收费标准,在现行收费标准基础上降低30%。
除农业税的降低外,山东省今年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服务组织、农业生产资料企业以及农产品销售个体工商户等的部分涉农税收进行减免。
据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尹慧敏介绍,山东省今年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不论所有制和经营形式,均可享受暂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农产品出口退税将优先办理,积极支持农产品出口;对涉农服务组织所得的收入,以及城镇其他事业单位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所取得的收入,暂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生产、进口农业生产资料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优惠,对中小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的,执行18%的优惠税率,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至10万元的,按27%的税率征收等等。
城乡统筹发展 财政倾向农村
“今年多亏加入了合作医疗,要不然家里背的债可大了。”广饶县丁庄镇常寨的村民常玲,今年加入了新型合作医疗。前不久患上了胰腺炎,在东营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了1个多月后恢复了健康,但看到医药费单据时犯了愁,这一病居然花了4万多元!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县合作医疗办公室竟给也报销了一万多块钱的医疗费。发展新型合作医疗,是今年山东集中财力解决农民生活难题的工作内容之一。
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山东省今年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革,其中,省级试点县(市、区)将从去年的7个扩大到26个,各级政府为此投入了了大量资金,在已试点县筹集的医疗费用资金中,各级财政补助占到了55%。另外,山东省将采取省、市、县配套投入的方式,提高全省卫生应急反应和救治能力。省里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农村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加强农村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农村乡镇卫生院改造、农村医疗救助等。安排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计划生育补助专款和计划生育四项手术费,支持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工作。
山东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财政资金大幅向农村倾斜,集中财力解决农民生活难题中的“上学难”、“看病难”、“吃水难”、“脱贫难”、“就业难”等“五大难题”。据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尹慧敏介绍,今年仅省级财政扶持“三农”的资金就超过了200亿,比上年增加54.7亿元,增长幅度超过三分之一。
山东省确定,今后要坚持从政策和投入上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财政体制调整要向基层、向农村倾斜,进一步规范市县收入划分,确保基层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增强基层财政支持“三农”发展的能力,省、市每新增的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农村,省财政对30个欠发达县的帮扶资金和政策,也主要用于农村重点事业的发展。
为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难”问题,山东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要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并重点用于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省里将继续安排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以及义务教育专款、免费提供教科书专款、助学金专款,全面推行农村中小学收费“一费制”,巩固和提高县乡基础教育水平。
从今年起,山东加大资金投入,一次性解决历史性缺水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并逐步解决革命老区和临时性缺水地区人畜饮水问题。
为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山东省将安排专项资金,继续实施重点贫困乡镇扶贫开发计划,帮助贫困乡村发展经济,促进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增收。同时,研究逐步建立对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
“就业难”是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面临的突出问题,从2004年起3年内,山东省级财政每年安排技工学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欠发达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场所和设施建设,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效果,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从今年起5年内,省里每年安排一定资金,重点支持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规模。
责任编辑:孙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