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北京9月21日电 “已经当了9年老师了,没想到我会这样离开。”身材瘦小的王建峰老师声音有些颤抖。一年前,王建峰调到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接手了一个有名的“乱班”。让王建峰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年的工作让她身心俱疲,最终下决心离开工作了近10年的讲台,“辞职考研”。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
促使她做这个伤心决定的不是班里的“捣蛋鬼”,而是大家公认的“尖子生”。
记者走访了北京市东城、朝阳、燕山、密云、通州几个区的多位老师,接受采访的每位老师都强烈地感觉到“尖子生的教育肯定有问题”,而且由于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突出,他们的问题更具隐蔽性,正因如此,这种问题带来的伤害也就更大。
尖子生是班里的“老大”
上学期的一天,王建峰老师走进教室,看到黑板上写着“王××,去死吧”,落款是“小丽”(化名)。小丽是王建峰老师班里的班长,成绩非常好,但就是太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一次她迟到了一节课的时间,按照学校规定,无缘故迟到这么长时间要记旷课,可面对王老师的警告,小丽只淡淡地说了一句,“随便”。第二天,就发生了“黑板事件”,这件事彻底让王建峰伤透了心。
“嚣张、霸气是这些学生的最大特点。”燕山区的隗老师说。
隗老师在学校主管德育,同时还是学校的团支部书记,非常熟悉学生的情况。据她介绍,像小丽这样的学生还是少数,“在五六个班的一个年级里也就有一两个”,但是由于这些学生受到老师的赏识,手里还掌握着一些特权,他们渐渐成了班里的小“老师”、同学中的小“老大”。
王海洋今年上初三,学习中下等。他说他们班的纪律委员俨然就是一副小老师的模样,“我们平时对他又烦又怕”。这个纪律委员平时负责把上课随便说话的同学记下来告诉老师。“跟他关系好的,上课即使说话,也不会被记下来,但要是得罪了他,你即使上课一句话也没说,也可能被他记下来告诉老师。”王海洋说。于是,导致不少同学不得不“拍”他———帮他打饭、送些小礼物。据了解,每年元旦,他都是班里收到贺卡最多的一个。
已经离开教育第一线的曹爱民老师说,由于现在的学校太过重视学习成绩,几乎每个“尖子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只是‘霸道’的程度不同罢了”。
据了解,现在不少尖子生除了做与学习有关的事,其他事一概不管。王建峰老师介绍,自己班上的学习委员从来不做值日,每次轮到他做值日扭头就走,还说:“这种事情没任何意义,没意义的事为什么要我做?”
强硬的外表下有颗脆弱的心
上学期期末,小丽非常紧张,因为班里有位同学的成绩上升很快,这让小丽有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就在考试前的一两天,小丽做出了一个“惊人”举动,她把这名同学的书都撕了。
当王老师找她谈话时,小丽非常明白自己错了,但是当时她根本无法控制自己,“怕被别人追上的恐惧感,远远大于她做这件事的罪恶感。”王建峰老师这样分析。
据了解,现在学校里有两种学生不好教育,一种是问题家庭的学生,一种是尖子生,因为“他们太脆弱”。“他们脆弱的最突出表现就是无法面对失败”,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老师和专家都这样评价。
现在很多老师已经开始注意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了。“但是,这些孩子对批评太敏感,有时根本没批评他,也会引起他极大的反应。”一位重点中学的数学老师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让学生们到黑板上演示一道习题。在这之前,他发现班里的很多学生对课外习题册盲目崇拜,但是这些习题质量很粗糙,有些题目的答案有非常明显的错误。这次让学生演示的题目中就有这样一道,于是他针对这道错题提醒学生,不要盲目崇拜这些练习册。话还没说完,学习委员兼数学课代表突然“拍案而起”,指着老师质问:“谁说我抄了,你这样说是对我的侮辱!”大约半节课之后,这位学生的情绪才平静下来。
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的刘伟博士分析,“尖子生”是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的,他们缺少失败体验,因此,一旦觉察自己领先的位置不保,就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当他们真的失去领先的位置时,他们的世界会彻底失去秩序,自己无法面对这个现实。
不久前,曹爱民老师在一所大学门口碰见自己教过的一名学生。这学生当年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时,她还有非常好的文艺天赋,在学校里一直像明星一样光彩照人,但高考却没考上理想的大学。如今,曹老师再也找不到她从前光彩照人的影子,而且言语间她表现出了非常消极的情绪,“她一直没有走出高考失利的阴影,不是她不想走出来,而是她没有能力走出来”。
不公平的校园生态是怎样形成的
“说实话,哪个老师不喜欢学习好的学生,他们犯了错误,我们真是不舍得批评他们,现在想想,这些尖子生的问题完全是教育造成的,他们被大人宠坏了。”密云一小学老师郭建华说。
郭老师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但其他教师同时认为,这些孩子“得宠”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因素是学校评价体系的不合理。
有教育专家认为,学校应该是一个公平的环境,但是学校过于单一的评价体系,使得这种本应平衡的生态环境失衡了。
华中师大教育科学学院的江光荣老师认为,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是相对稳定的,在目前学校只看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体系下,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永远处在表扬的中心,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由被老师宠,演变为自己宠自己。
应该说,这个过程老师是“功不可没”的。
首先,在只有几十个人的班集体中,老师对教育资源和机会的分配上具有绝对的权力。江光荣指出,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老师会更多地与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互动。“老师这种直截了当的态度,无时无刻不在暗示那些差生,他们只是班级的陪衬”。
其次,这些尖子生的学习成绩不仅会使他们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同时,也会成为老师工作成绩的“加分因素”。
王建峰老师说,学校其实很清楚小丽存在的问题,但是谁都不敢深管。因为,学校还指着她参加竞赛拿名次呢。班里有学生在竞赛中拿了名次,老师评优秀班主任就比较容易,班级获得优秀班集体的可能也会增加,学校在全区评比中也会有优势。
学校和老师的放纵不仅没能帮助这些尖子生,反而更加剧了他们的霸气,这种放纵无疑是有害的。
再有,一些老师还专门在班里挑选一些“学习好、拳头硬”的学生管理班级,江光荣老师说,这些学生往往成了“小间谍”,专门给老师打“小报告”,他们成了班里的特权群体。
这样班级的小环境必然失衡。
教育环境失衡了,教育肯定会出问题。江老师说,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不断推进,在校生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学校教育到了真正研究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一步了。“该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问题提上日程,该从老师自身素质入手了。”江老师说,“我们不能让学生背着不健全的人格十字架走完人生。” (记者 樊未晨)
特约编辑:张庆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