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影
在青岛的历史老照片之中,有一张有关迎宾馆周边环境的老照片(下图),曾经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照片中迎宾馆高矗于信号山中,山下的石桥静卧在一条清澈的小河上,四周林木葱郁,山坡上还有一些裸露的岩石,一条弯曲的小路,若隐若现,将这座低矮的石桥
与峥嵘华丽的迎宾馆连在了一起。这是1908年,历史为我们记录的一幕。
回忆之门
有关这座石桥的回忆,可谓若雾如丝。据当时的德国海军部档案记录,此桥建于1905年,是宾馆“院落”的一部分。
当时,德国驻青的胶澳总督非常喜欢在石桥上散步,有时他还与家人一起在桥下的小河里划船,以消磨远离德国的怀乡之情。后来,石桥边也成了德军饮酒游玩的地方。有一次两个德国水兵因为喝醉了,还在这里用酒瓶子打得头破血流。而最令青岛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老舍不仅经常在这里散步,观风景。而且,据说他的名著《骆驼祥子》,也是在这里构思形成的。
到了后来,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在考察过这座石桥后称,此桥不仅装饰性、观赏性好,而且建筑结构也很好,体量不大,但很稳定,很壮观。此桥是青岛最早的一座具有西方美学概念的石桥,属青年派风格,建筑手法非常简练。事实确实如此,这座石桥直到今天,仍巍然矗立如初。不过,桥上走过的却不仅仅是踏着沧桑的历史脚步。
今日之思
看看黄县路上的这座“洋石桥”,我们自然会领略当年欧洲建筑师这种不经意之作的时空感和历史纵深感。虽说这是德国“殖民地样板城市”给我们留下的一件“水上小品”,但是它对于我们今天的城市历史风貌,还是起到了一种点缀作用。或者说,它已经成为我们今天解读过去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特殊的“城市样本”。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也应该进入我市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资料库。千万别等到拆迁时的那一刻,我们再来对它“验明正身”。
(特约编辑:袁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