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几家大医院采访,记者发现有些病房走廊里也放着床,住着病人,还有的双人病房里安放了三张、甚至四张病床,显得拥挤不堪。医护人员对此显然已司空见惯,说还有病人住不进来,在外面排着队等着住院呢。而在一些中小规模的医院,记者却发现了相当多的空床。 病人们说
:自由选择嘛,我们当然愿意去技术水平更高的大医院看病。可是大医院人多,看病难、住院难,为什么不能改善?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市卫生局负责人和医院有关人士。
大小医院在“混战”
市卫生局局长曹勇说:根据医疗自身的特性,虽然各国的医疗服务体制有所不同,有的追求效率(美国式),有的追求福利(欧洲式),但医疗体系都差不多,大型医疗中心和社区医疗服务各司其职。他认为,目前我们的问题是大医院、小医院、诊所处在“混战”状态,大医院也在看小病,小医院也在看大病,结果是大医院占据主动,吸引了大部分病人。而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多方联动。
他打了一个比喻来说明医疗服务与其他行业的共性和特性。他说,医疗市场开放和引入竞争之后,群众就医的可选择性如同到饭店吃饭一样,既可以到星级酒店去吃大餐,也可以到街头小店去吃便饭。而决定这种选择的是星级酒店和街头小店价格相差悬殊,要吃大餐就要花大价钱。但大医院与小医院、社区诊所的价格差距远没有那么大,花差不多的钱可以到大医院去接受更高水平的诊断治疗,当然很多人会放弃家门口的中小医院和诊所而奔往大医院,即使患的是最普通的感冒。可这样又会带来大医院的人满为患。
曹勇说,他当医生的时候就曾一上午看过四五十个病号。为什么看得那么快?因为正是感冒高发期,病人的症状几乎相同,医生一看就明白,几分钟就能接诊一个病人。这样的病,任何一个社区医生都会治,可大家都挤在大医院,就得排队,等时间长了还会发火。看还有那么多病人在等,医生就得快点看。可看得快了,病人又会有意见:我等了那么长时间,你三两句话就把我打发了,太不负责任!这又形成了怨气。
可是,不管出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考虑,大医院自己都不会去引导患者得了小病到社区去看。所以,从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体现医疗技术价值的角度,国内有专家提出,应该提高高水平大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用价格杠杆引导合理选择就医。而且,大医院里集中了大量高层次人才,他们都是“稀缺资源”,需要通过提高收入体现知识的价值,廉价就会带来腐败。
但是,看病和吃饭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就是你可以不吃大餐,但你得了大病必须到大医院去接受系统的治疗,这别无选择,而且花费不菲。曹勇认为,要保证得了大病的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另外还要有医疗救助制度。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方向,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保险、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卫生改革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太快了会出问题。但这并不是说目前我们就无法作为。
做大“两头”初见效
市卫生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一方面通过建立几个大的医疗集团来做大优质资源,满足群众需要;另一方面,引导中小医院投身社区卫生服务,培训社区医生,提高社区医疗的技术水平。同时,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并通过社会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规定促进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体系的形成。
目前,这些努力已经初见成效。据统计,2002年与2001年相比,我市区级医院的床位使用率增长了35%;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后,乡镇卫生院的床位使用率上升了20%。
另据透露,我市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区域卫生规划,对现有的卫生资源进行调整。其原则就是强化政府办卫生的观念,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和基本医疗服务功能,重点加强区域内几个大型综合医院集团化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对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影响不大的医疗机构,拿出20%-30%吸纳社会资本,加快其发展。所有这些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满足群众不同的需求。
转诊制度待突破
要让群众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要有完善的转诊制度,社区治不了的要及时、顺利地转到大医院,大医院治得差不多了可以回到社区康复。这方面,我市还亟待突破。
记者在采访一些卫生界人士时,他们普遍认为,转诊制度的实现,最终取决于社区医疗技术力量的提高。技术问题得不到解决,转诊就成为一句空话。有人建议,可以采取大医院“辐射制”,即一个大医院“管”周边几个小医院,让大医院的医生到小医院出诊,小医院的医生到大医院去培训。
可喜的是,这些想法在我市有望实现。记者在市卫生局了解到,为了提高社区医疗的技术水平,我市将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全科医生培训,我市已经在做,今后还会扩大范围;二是医学本科生毕业后要在我市就业,必须先到大医院培训几年,这样,他们再到其他医疗机构从业时,就有了比较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三是社区大夫今后要定期到大医院培训,并把这作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医生参加继续教育是强制性的,否则不能晋升职称);四是大型医疗集团延伸到社区,以前这是不鼓励的,为了提高社区医疗水平,这方面以后会有进展。
看来,“挤在大医院看感冒”的局面正在一步步改变。随着大医院、小医院的各自归位和群众观念的转变,就医将变得有序,看病难、住院难也就迎刃而解。本报记者王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