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问题会成为大选辩论议题吗
2004年美国大选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问题是否会成为此次大选中的辩题?是否还会有人借大选掀起新一轮的反华浪潮?对于熟悉过去20多年美国大选历史的人来说,提出这些疑问是再自然不过的。自中美建交以来,除1988年老布什继任里根、1996年克林顿竞选连
任属一
党内部权力转移及选举差距较大外,每逢民主、共和两党竞争激烈之时,在野党竞选人总会对现任政府的对华政策提出猛烈批评。克林顿当初指责老布什跟北京谈交情,小布什攻击克林顿同“战略竞争对手”搞绥靖。其他如“中国政治献金案”、“中国间谍案”等,更是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华政策成为大选政治的抵押品或牺牲品,中美关系则会无端发生波动,以至人们用“中国综合征”来形容美国大选中的这种现象。
今年大选又逢两党旗鼓相当,没有人敢断言哪组人马会赢。根据以往经验,中国问题势必会被搬出来作为筹码。不过,今年大选的主题、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对比较集中,那就是伊拉克局势和美国经济状况,以及与此相关的反恐、朝核问题、伊朗、减税、就业、同性恋等问题。最近一系列事态也表明美国人关注的头等大事是伊拉克、反恐以及美国经济复苏。这将有助于淡化对中国问题的关注。
经过30多年的正常化过程,尤其在反恐、朝核问题上的有效合作,中美关系目前处于历史上相对好的时期,或者说处于“最成熟的时期”。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发展使美国很难再拿色彩浓厚的意识形态攻击中国。这些“利好”因素是以往大选不具备的。不过,这并不表明中美之间没有重大摩擦,更不表明布什的对华政策得到了民主党的认同。至少在以下三大问题上,中国问题有被端出来炒作的可能:
一是贸易不平衡问题。根据美方的最新统计,美国对华贸易赤字高达1240亿美元。一向代表美国中下层民众利益的民主党阵营早就对此不满,他们攻击布什政府以牺牲国内经济利益为代价换取中国“反恐合作”,指责布什“把市场拱手让给中国人而使美国少了300万份工作”。同时,人民币升值问题、中国贸易保护政策、中国劳工待遇问题等都可能因美国国内经济形势、就业形势不好而遭到攻击。
二是台湾问题。随着台海形势骤然紧张和中国以武力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更加坚定,美国掀起一场是否重估一个中国政策、是否武力介入台海争端的政策辩论。如果未来一个时期台海局势加剧不稳,两党在台湾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将会成为大选辩论焦点。
三是中国军事现代化问题。近年来,美国右翼制造出一种舆论,称中国把从美国挣的钱主要投入军备。随着欧盟主要国家希望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美国要不要重新思考对华制裁问题也成热门话题。此外,美国究竟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如何确保双赢也是美国近年来经常讨论的大问题。
克里与小布什的中国观有何不同
小布什以对华强硬姿态上台,“战略竞争对手”论构成其中国观的核心。尽管中美在反恐、朝核问题上的合作卓有成效,布什重视盟国、偏袒台湾、疑虑中国的基调似乎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他所倚重的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人的中国观上,在他们头脑中,“中国威胁”是根深蒂固的。
相对而言,克里则以对华友善著称。他曾坚决反对把对华贸易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克里的中国观大体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正视“中国在亚洲以及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第二,反对对华遏制,主张对华接触。他说:“我们需要同中国合作,不能将中美关系推回到冷战时期。”第三,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在今年1月的一场广播辩论上,他语出惊人地表示支持以“一国两制”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引起强烈反响。尽管也许是情急之言,却反映出他在台湾问题上与布什不一样的姿态。第四,克里竞选班子里没有“新保守派”人马,绝大多数人能理性看待中美关系的共同利益与现实分歧。
尽管对华观上有所不同,但两人目前还不想在中国问题上自找麻烦,而想集中火力于伊拉克问题和国内经济问题。同时,为了拉少数族裔的选票,双方还刻意与美国华人拉近距离。克里不仅开通华语竞选网站,还请华盛顿州华裔州长骆家辉以全国助选指导委员身份在旧金山中国城筹款造势。目前,更多的美国华人领袖倾向于克里当选。对此,布什也打出劳工部长“赵小兰牌”,标榜自己才真正尊重包括华人在内的少数族裔利益。
谁上台对中国有利
谈论这个问题必须有三个前提。第一,中美关系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种种考验,也建立起各种机制,较之以往,更具有相对稳定性。第二,美国具有相对完善和稳定的民主政治体制,大政方针不会因政党轮替发生大的变化。即使有变化,最终也会因服从美国国家利益而回到正轨。第三,竞选人中国观的不同并不必然决定其执政后对华政策的走向。国际格局、国内政治、中美两国本身的互动往往是美国对华政策更决定性的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讲,克里对华态度虽相对友善,但他上台未必对中国绝对有利。至少在两个问题上反而可能使中美关系发生曲折。
其一是中美贸易问题。由于民主党代表美国中小企业和中下层民众利益,而他们恰恰构成美国失业大军的主体,也是美国经济不景气的主要牺牲品,因此在就任之初,克里必然会在解决贸易不平衡、扩大美国就业问题上做文章。过去一年多美国舆论误导的一个结果是,中美贸易赤字激增、美国市场向中国转移、人民币被人为控制等因素,是导致美国就业市场不景气的“罪魁祸首”之一。克里本人对这种观点也不持异议。因此难保他上台后的“三板斧”不会首先砍到中美贸易问题上。
其二是台湾问题。尽管克里对台政策立场相对有利中国,但如果国会仍然控制在共和党手里,则会出现台湾问题成为美国国内政治斗争“抵押品”的结局。1998年克林顿提出对台“三不支持”政策后,共和党主导的国会立即以所谓《加强台湾安全法》进行反击,结果不仅使“三不支持”政策很快夭折,而且使国会内的亲台势力更加嚣张。这次围绕台湾公投问题布什对陈水扁说了“重话”,原本就引起国会亲台势力不满,但碍于布什政府属共和党“同门”,因此“放了布什一马”。但如果克里上台,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很可能借台海局势的紧张做文章,逼他在一个中国、“协防台湾”等问题上表态。这样的结局会给中国解决台湾问题设置更大的障碍。另外,克里政府虽会杜绝“新保守派”入阁,但难以阻挡这股势力在美国社会各个角落继续兴风作浪,施加影响。
相反,尽管布什政府的中国观相对消极,但共和党政府似乎更强调现实利益和大战略,因此仍会将更多精力投注反恐、惩治“失败国家”等方面。中国虽不是理想的“战略伙伴”,却是必需的“战略帮手”。更重要的是,经过第一任四年的磨合,布什的对华政策基本调整到两党六届政府“接触加防范”的既有轨道。因此,从短期看,共和党政府执政比民主党相对有利于中国;而从长期看,强调国际合作、奉行“多边主义”、主张接触政策的民主党政府无论对世界和平还是中美关系都会更好一些。(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