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园区6号门进入,沿山势下行几分钟,远远地,几间“嵌入”花草间的海草房赫然入目。这里便是威海园了。
“威海园最大的亮点是海草房。园区建设期间,光是那几间海草房,就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特意从威海请了专业的能工巧匠、运了几吨海草来搭屋顶。”世园会工作人员“隆重”地介绍。
果然,与园区内大部分展园的异域风情不同,地处齐鲁园最北端的威海园是一处小巧的散发着浓郁海味儿的园子,古朴、亲切、怡然自得。
展园入口广场由方形花岗岩地砖拼接铺装而成,颜色由浅入深,层次分明,仿佛扇形的冲积海滩。在这“海滩”上,设置了三组岩石堆砌的高低起伏如海浪的喷泉池,内置八个喷泉口及若干喷雾口。“园子下方有个蓄水池,游客高峰时喷泉打开,人少时关闭,以便节水、节电。”看园子的小伙子说。
穿过这个广场,便是集合了海草房及海味剪纸艺术的半圆形展廊,或可说是这个园子的别具特色的围墙。廊顶及墙壁为海草房建筑形式,与园子的主体建筑海草房展馆相互映衬,再现了威海传统的渔村院落。以镂窗形式巧妙嵌入展廊墙壁内的三幅铁艺剪纸,讲述了三个不同的渔家故事:“年年有余”、“渔女织网”、“扬帆出海”。其中,“渔女织网”生动再现了三名渔家妇女海滨织网的劳作场景,空中振翅的海鸥、海滩爬行的螃蟹以及水下游弋的鱼儿与之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惟妙惟肖的渔家唱晚图景。更妙的是,这些剪纸造型摒弃了传统的纸张材料,选用钢铁等坚硬材质,再配以传统剪纸的大红色彩和精致生动的纹样,使传统的柔软妩媚的剪纸变幻出硬朗、宏大的气势。
带着海味剪纸的余韵,绕过园子中央的花草以及一株直径三米多的桂花树,终于来到了海草房展馆门前。“海草房是山东沿海地区的一种特色民居。其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被誉为中华传统民居中的‘活化石’、中国建筑的‘生态标本’。”世园会工作人员介绍,它以石为墙,以当地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屋顶,兼具古朴厚拙的外形和耐久宜居的功用。这样的民居在胶东沿海地区曾大量存在,但随着社会发展,已渐渐消失,只有少数被作为历史遗产保留下来。
眼前的这处海草房展馆再现了海草房的基本特质:厚而蓬松的海草搭在陡峭挺拔的屋顶上,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像极了童话世界里的小屋。“看那屋顶,坡度有70度,比常见的民居要陡很多,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排水,防止渗漏。”工作人员说,“我当时看过盖屋顶的过程,专业称‘苫’顶,就是把海草缕齐、压实,用绳子捆扎,制作成30厘米见方的海草‘砖’,挑到屋顶上,排放整齐后,撤下绳子。就这样一层一层地摞上去,最终屋顶海草的厚度要达到半米至一米。海草屋顶的最上面罩一层渔网,屋脊上覆盖一层海泥或水泥,起加固、防风等作用。”
烈日炎炎下,躲进这厚厚海草做屋顶的“童话小屋”,清风徐徐吹来,透过敞开的雕花木门,观赏院子中央高大的桂花树,以及院廊上镶嵌的大红色铁艺剪纸,顿觉暑气消散大半,恍然已身处胶东某滨海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