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放缓,此外,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与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不断压缩着出口企业本就微薄的利润……
为走出困境,越来越多的青岛外贸企业将目光瞄向了国内市场,开始尝试涉足内贸。
出口利润下滑
“近期不少客户要求推迟发货,有的要求取消订单,出口压力非常大。”青岛耐克森轮胎进出口科科长崔在镇无奈地对记者说,公司超过一半的市场在欧盟。过去,客户的订单都是两三个月的长订单,而今年以来,基本都改成了一个月的短订单。不少客户反映,由于欧盟经济不景气,汽车市场低迷,使得轮胎需求严重下滑,仓库库存一直处于警戒线以上。
然而,困扰崔在镇的除了海外市场需求的萎缩外,还有出口利润的下滑。“目前,公司轮胎生产车间工人的平均月薪已经突破了3500元,比去年增长了15%以上,公司压力很大。”崔在镇说。
遭遇同样烦恼的还有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经理宋先锐。他说,“公司缝纫工的保底月工资就已经达到了2300元,不少工人每月能拿到6000元。” 然而,更让宋先锐“头疼”的是即便高薪也很难招到人、留住人。各类因素叠加,摊薄了企业的出口利润。
加大开发力度
崔在镇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耐克森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加大了市场推广的投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耐克森在全国有超过60家代理商,覆盖了主要大城市。今年上半年,在国内的轮胎销量同比增长超过50%。“目前,我们内贸的比重已经从之前的不足10%,上升到20%左右,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全面转向国内市场。”崔在镇说。
青岛雪达果断地将市场战略进行了调整。“今年以来,我们大大增加了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并在武汉成立了专营‘雪达’牌服装的销售公司,采用销售代理模式,扩大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今年在国内市场自主品牌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3000万元,且增势迅猛。”
大港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关加工贸易内销征税货值1.86亿美元,主要内销企业包括渤海农业、泰光制鞋、朗讯科技、永昌因特皮革、莱西花生制品等企业。从统计数据看,外贸企业转内销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业绩也不断提升。
重构经营模式
内贸、外贸,虽一字之差,但在业内看来,两者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外贸,特别是加工贸易只需按照客户提供的订单进行生产,无需培育品牌,无需了解最终客户需求,无需建立销售渠道。从外贸到内贸,这实际上是从工业模式到商业模式的转型,意味着整个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其中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一业内人士指出。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风险,在采访中,许多岛城外贸企业对转战内销心存疑虑。其中,最大的疑虑来自自主品牌的认知度。
“培育品牌绝对是一件‘烧钱’的事。”宋先锐坦言,公司在培育自主品牌—“雪达”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自主技术、产品的研发,品牌的推广,渠道的建设等。虽然进入国内市场已有时日,但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仍未达到预期。
青岛耐克森同意遭遇到品牌的困扰。“我们的品牌创立时,全球十大轮胎品牌早已在国内跑马圈地,市场分割殆尽,要想从别人嘴里夺食,谈何容易。”崔在镇说,虽然今年以来国内市场业绩增长迅猛,但想要在短期内有大的作为,非常不易。
一位分析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出口转内销的困局是由于企业经营者的自我捆缚、思维的僵化、目光的短浅造成的。“坐等订单或者供不应求的时代都已经成为过去。中国的企业经营者应该创新营销模式,以质量为基础,以品牌为媒介,树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