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这么多年,您一定也在这个行业内积累了很多经验,做了很多调查。我们也大致了解到了您代理的艺术家及您选择考察艺术家的尺度。那么,您又怎么看待现在的艺术金融市场?
陈博君:其实在我国刚刚有艺术品金融的第一阶段,就是我们看到的所谓“文交所”阶段。当时天津是第一个做的,我当时也是去看了,包括到现在不断发展起来的模式和形态都挺好的。但是后来有些机构出现问题,正如当初我初识艺术品金融时思考的如何“监管”问题。我们之前开玩笑说会不会设立一个监管的机构,类似于“文监会”。因为如果监管不到位的话,这一部分资金就是悬空的,它就不在国家监督范围内,这对于整个艺术金融市场而言是比较危险的,很容易出问题,当然这个大多数是指牵扯到机构,但这个问题实质却是涉及到整个市场和行业的规范的问题。机构的未来资产化管理艺术品肯定是要走金融这条路,但是首先第一步应该规范市场。
国外这部分可能相对比较健全了。包括我去国外也考察过很多次,这方面比我们还是成熟和完善的很多。他们的一系列运营环节都是经过成千上百次的推敲,并且不断做测试和调整,最终才确定交易规则。最重要的是专家团队这一部分,包括机构以什么样的标准、如何去挑选专家团队。如果连专家团队的组建都无章可循,就更不用说如何去挑选艺术家及其作品啦。
这就是目前我对金融市场在艺术品这一方面的资金对接上的一个认知,还有就是我个人认为这两年有可能是到了某些艺术品类基金的兑付期,这也是对于市场和机构考验的重要时间节点,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除了市场对艺术家的认定,艺术品经纪人要对市场有更全面的把握,恐怕还要有自己的收藏和研究。听说您主要在收藏金丝楠?当时是怎么发现金丝楠的并作为收藏的兴趣的?
陈博君:其实我对金丝楠认识的比较早,最早是九十年代,我去一位老画家的家中,他的案头有一个用金丝楠木做的印泥的盒。金丝楠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气,一种幽香。当时我就问那位老先生说,为什么别人用的盒子都是瓷的或者铁的,而您是用金丝楠木呢。他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金丝楠做的印尼盒适合保存,因为它有特殊的保护功效,它可以对保存印泥所要求的湿度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后来我自己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包括在本草纲目中它也是名贵且稀少的药材。在古代更是为皇家所御用。我实地去考察金丝楠木材质,是在08年的汶川地震那年,我刚好到成都去办事。当地的朋友告诉我,有很多的房子的房梁还有房脊都是用金丝楠木所建,全国很多地方包括北京、上海的圈内人都去了。我就也在当地取了些小样,拿回来请林业部门的专家先去鉴定,是不是金丝楠,学术上具体是哪种楠木。后来我又请故宫的专门做宫廷陈设和明清家具修复的老先生,给我讲了一下关于金丝楠木的相关历史知识,没多久后我就发现,故宫出版社还专门出了两本书,《美成在久》和《道在器中》。我也学习和研读了这些书,包括后来反复和多次与故宫的专家们沟通,终于比较全面地了解到了金丝楠材质的珍贵性。比如举个例子,故宫太和殿中的龙椅便是金丝楠木所造。还有天坛祈年殿的柱子,包括天安门城楼的立柱都是金丝楠木所制。但是这种东西为什么在清代用的不多,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运输的原因。而现在火车、飞机等非常便利,当时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使用就局限性比较大。而且我还查阅了当时很多清宫档案,里面历年都有用金丝楠木做的大小器物。但是数量远远不及当时所用的紫檀、黄花梨等木材。当然可能和金丝楠本身的属性有关,因为金丝楠是软木,被称为“软木之王”。除了这些历史原因,对于我个人来说最大的吸引点可能就是我自己本身比较喜欢中式家具包括文房的家具陈设,并且它非常适合和我们传统的瓷器、书画融合在一起。所以从2008年以后,我基本就开始大量的收藏金丝楠的原材料,包括在制作方面,我也下了一定的功夫,请了一些专业的木器工匠,来帮我打造金丝楠的家具陈设。采用的是传统的工艺——隼牟结构,就是在整个工艺的过程中不用钉子、胶水。但是用什么来黏合呢?用漆片,一种昆虫的唾液。这是最原始的一种方式。这也是我喜欢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