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元宵节常识揭秘:吃元宵其实是吃星星(图)

来源:大众网-- 2013-02-24 16:01:48 字号:TT

2月23日,天后宫的工作人员正在院内挂宫廷花灯,刚挂上就吸引了一些游客。据介绍,正月十五元宵节当晚,这里的花灯将全部点亮,同时还有精彩的曲艺民俗表演。记者何毅

    2月24日将迎来传统节日——元宵节。民俗专家表示,如果说“腊八”拉开了春节的序幕,那么,元宵节将为春节画上圆满的句号。这一传统节日在我国已经传承了2000多年。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宵赏灯的习俗始于东汉时代。元宵节吃元宵,其风俗大行于宋代。后因袁世凯忌讳谐音“袁消”的“元宵”,于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为“汤圆”。

    元宵节又称“灯节”

    元宵赏灯的习俗始于东汉时代。相传,汉明帝刘庄信奉佛教,而佛教盛传正月十五是参佛的吉日良辰。于是,他下令皇宫寺庙、民间百姓要在正月十五这天“点灯敬佛”。后来,这一礼仪逐渐演变为民间盛大节日。时至中唐,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灯节。到了宋代,元宵灯节在规模和灯的种类上都比唐代更胜一筹。清代时,达到极致,民间灯会盛行。

    灯火象征着希望,中国传统节日中赏灯,表明中华民族对生活的乐观、对未来的期盼。民俗专家由国庆表示,正月十五,皓月当空,新春幸福余兴未消的人们,合家团圆,欢聚一堂。各地的大街小巷、民宅商铺无不张灯结彩。宫灯、纱灯、鱼灯、龙灯、鸭子灯、楼船灯、跑马灯、蒺藜灯,光彩耀眼;静的,动的,跑画面的,目不暇接。各路民间花会也出会献演,踩高跷、跑旱船、舞狮子,争奇斗巧,鼓乐喧天。“元宵节前后三天称得上整个春节最热闹的日子。

    堪称国人“狂欢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民俗专家、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表示,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热闹欢腾的喜庆气氛。因而,元宵节当天,公众不妨“走”起来,观灯赏月外,积极参与到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活动中,既增添节日气氛,又可愉悦身心。

    据民俗专家介绍,在历史上,元宵节是城乡特别重视的民俗大节,尤其在城市尤为热闹,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陈竟表示,在古代,元宵节的“狂欢”表现在诸多方面,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这些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而为公众所熟悉。

    除了各种庆祝活动外,元宵节还有一个专门针对妇女们的“走”活动。陈竟介绍,元宵“走百病”,又称“烤百病”“遛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是妇女。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陈竟表示,剔除迷信的色彩,我国古代很多传统习俗都有一定的意义,在表达人们祈福避祸的美好愿望的同时,一些活动也是公众进行身心锻炼的好机会。因而,这个元宵节不妨全家人一起“走”起来,过一个酣畅淋漓的传统佳节。

    吃元宵其实是吃“星星”

    与花灯一样,美味的元宵也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陶思炎表示,元宵佳节其实也是祭星的日子,吃元宵不仅寓意团圆,更有天人合一 、星人合一 ,祈祷太平盛世的意思。

    民俗专家介绍,元宵是用糯米粉制成的食品,旧时曾称作“圆子”“汤圆”“糖圆 ”“ 团子”等。陶思炎说,如今人们一说起元宵,大家就认为是团团圆圆之意,认为这一天吃元宵象征着对亲人思念。其实是后人根据谐音的浅近理解。事实上,在古人看来,天上一颗星,人间一个人,各种星象和中国习俗联系紧密,例如门上挂一个红灯笼寓意“吉星高照”,挂三个红灯笼则是“福禄寿三星在户”。而正月十五要点灯,灯就是对星的模拟,元宵其实也是。

    元宵好吃但不宜多吃

    今年元宵佳节适逢周末,陈竟表示,有时间的公众在元宵节当天不妨带着家人一起扎个花灯或是自己做元宵,这将会增添更加浓厚的节日氛围。

    从古到今,和我国大多数民间技艺一样,花灯的制作工艺走的是一条家庭手工作坊的传承之路。如今,各地制作花灯的艺术大多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因此,大家一起动手参与到花灯制作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会起到促进作用。元宵节当天晚上,点亮自己做的花灯,与家人一起出游“狂欢”,肯定是一件惬意之事。

    除了扎花灯,还可自己动手做元宵。陈竟说,与扎花灯相比,元宵的复杂性显然更低。不喜欢吃馅的,直接和好糯米面,搓上符合自己食用习惯大小的元宵即可;喜欢吃馅的,则像包饺子那样准备好馅料即可。不过,不管自己包的元宵有多好吃,最好都不要多食。据新华社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