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蛇目白尼参能人工繁育了,今后市民还将有机会一饱口福。昨天记者从中科院海洋所获悉,由副研究员张志怀承担的“863”海水养殖种子工程课题“蛇目白尼参苗种繁育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经过三年潜水采捕蓄养的270公斤蛇目白尼参,科研人员首次通过苗种繁育技术成功培育出了稚参,目前已在我国南海海底顺利进行了“播种”。
3年潜海采捕270公斤种参
生活在热带的蛇目白尼参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就很少见,它身体呈褐绿色,表面能看见很多蛇眼般的斑点,所以称蛇目参。与刺参不同的是,普通的蛇目白尼参都能有两三斤重,个头大的能达九斤重。 “想要采捕蛇目白尼参可是要费很多心思的。 ”张志怀告诉记者,这种海参喜欢在粗珊瑚沙附近生活,夜里才出来活动,课题组的科研人员要身穿厚重的潜水服,打着手电筒在海底到处找。 “三年时间,我们课题组潜海采捕了270公斤野种参。”张志怀说,蛇目白尼参从野生环境里采捕后,从放在人工养殖环境中饲养就开始面临一个个难题,更别提突破人工繁育技术了。
濒危物种比刺参贵了三四倍
“以前想品尝蛇目白尼参的美味,有钱也难买机会。 ”张志怀介绍说,渔民有幸捕捞到蛇目白尼参,都当个稀罕物不会轻易出手。随着过度捕捞,蛇目白尼参在南海的分布面积越来越小,不少海洋博物馆里都把它当成了稀罕物。而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不仅拯救了濒危物种,同时,也有利于开发蛇目白尼参的养殖产业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蛇目白尼参口感鲜美,相比刺参,它体内蕴含的胶原蛋白和多糖更丰富。而且从蛇目白尼参体内提取的一种物质,对肺癌、乳腺癌等7种肿瘤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到蛇目白尼参的价格,张志怀表示,一般情况下是刺参价格的三四倍,干参每斤要卖到一万三千元左右。目前,人工繁育蛇目白尼参的技术已基本成熟,可以为海南、两广地区海水养殖增加一个新的高值经济品种。目前,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海域已经“播种”二十多公斤幼参,进行了底播培育实验。(记者 刘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