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年轻人被手机绑架 嘴变笨心更孤独
近两成人每天使用3小时以上
手机成为年轻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明显的就体现在使用手机时间的长短上。调查显示:928名年轻人中仅有246人每天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占受访人数的26.5%,289人使用手机时间在1小时至2小时之间,占31.1%,220人使用时长在2小时至3小时之间,占23.7%,173人使用手机时长在3小时以上,占18.6%。
而手机的用途在年轻人手中也不仅仅是发短信、打电话的工具,583人将使用手机功能最多的票投给了QQ 、微博、上网、玩游戏,占总人数的62.8%。“现在手机的功能太强大了,感觉就没有手机干不了的事,查询天气、公交线路,在线看电影、综艺节目,QQ 聊天、上微博、玩游戏……电脑能干的手机全能,但手机携带起来可比电脑方便。”今年24岁的刘韬笑称自己是典型的“手机控”,平时坐公交、吃饭,只要有闲暇时间就把手机拿出来看看。
80.3%的人称离不开手机
像刘韬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年轻人现在已经习惯了有手机陪伴在身边,甚至有些人表示手机已经是自己的精神伴侣,没有手机的日子仿佛没法度过。在调查中,如果手机忘带或没电,有318人回答“无法忍受回去拿/赶紧充电”,占34.3%;有458人回答感到不安,心情会大受影响,占49.3%;仅有16.4%的人表示无所谓没有影响。而与此数据相吻合的是,对于“你感觉你的生活还离得开手机吗”这个问题,745人表示已经离不开手机,占到了80.3%,仅有19.7%的人表示“没有手机照样过”。
手机依赖症让人嘴变笨心更孤独
“现在智能手机类似电脑,功能变得很多,很多人会通过手机看新闻、聊天交友。”青岛乐为心理研究所所长管奎令说,“手机依赖症”严格来说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大多数手机使用者并没有到这一地步,而只能称之为“手机控”。
据了解,“控”是指对某一事物特殊而强烈的喜好,就是因为从它那里能得到很大的心理满足和乐趣,手机控们也是对手机喜好太强烈。“多数年轻人有手机依赖感,比如手机不在身边会心里烦躁、不安,或者是觉得无所事事,宁可与手机交流也不愿意与人交流。这种症状有轻有重,只要不影响到工作、人际交往,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太严重的手机依赖则会影响人际关系。”
而谈起手机依赖症产生的原因,管奎令说,这本身源于正常的社交需求,手机随时随地上网可以获得更丰富、更新鲜的信息,也可以高效、低成本、便捷地传导消息,因此很受年轻人喜欢,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说,许多人玩手机是为打发时间,这说明表面上大家沟通的渠道越来越多了,但实际上人的内心更加孤独了,需要手机来排解这种内心的孤寂。
“此外,过度依赖手机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管奎令说,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很多人还在不停地上微博、微信聊天、上手机QQ ,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第二天精神萎靡,这就会使人体生物钟被打乱,导致疾病多发。此外,如果一味依赖手机,也会给人的心理和和社交带来严重影响,朋友们在一起,全都低头不语,手机成精神寄托。
“如果依赖于在网上表达感情,个人互动能力就会变弱。”很多人有这个感觉,明明在网上出口成章,但是如果现场演讲,或者是当众回答问题,很有可能当场“哑火”。
【声音】管奎令指出,过度依赖手机、热衷于网上交流也会让人各方面能力有所下降。“比如说提笔忘字、张口不能言,也是很多手机控的通病。”除此之外,过度关注手机,人的注意力也会被分散,导致思考力下降;手机辐射也容易让人产生头晕等症状,而且手机键盘、屏幕上积累的细菌,也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
建议
少玩手机,多参加群体活动
“虽然说我们的生活逐渐离不开手机了,但是很多事情,手机是不能代替的。”管奎令说,不管是网络沟通,还是手机沟通,毕竟非常有限,因为这些方式都屏蔽了表情的信息、语言中语调的信息等等,手机沟通让距离的远的人近了,却让距离近的人变远了,这也背离了使用手机的初衷。
而如何才能从过度依赖手机的状态中走出来呢?管奎令建议说,建议多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与人交谈,多读读书、看看报,通过自我约束逐渐减少不必要使用手机的次数,尽量将生活的重心从手机上转移开。如果客观条件允许,最好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群体社交活动,如和朋友一起外出散步、郊游、健身等。
【声音】对于那些爱玩游戏的年轻人,专家建议删掉手机上的小游戏或减少使用手机玩游戏的频率,尤其是不要因为使用手机影响正常的作息时间,进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