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大学生为求职一掷万金上培训班恶补 学校老师教不会

来源:青岛日报-- 2012-12-04 07:12:48 字号:TT

    如果您的孩子幼儿园毕业要上小学,也许您正给孩子报名参加“幼小衔接”班,老师会提前教会他小学一年级课程;此后还有“初小衔接”“高初衔接”——正规教育体制节外生枝,又多了一个“衔接”教育,而且一步一“接”,越“接”越贵。

    历经十年寒窗苦,终于考上大学了。学生、家长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大功告成,梦想成真!放他单飞吧,任五湖四海、东西南北,由他独自去闯荡——环环相扣的“衔接”教育,到此戛然而止。

    等孩子大学毕业,要踏入社会时,突然发现:考上大学,不等于前程在握!大学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衔接”不顺——再由此向前追溯,才突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这一系列“衔接”内在的理性与非理性、正常与不正常。

    大学与社会的“ 衔接 ”

    “培训班”到大学校园招生 大四学生到“培训班”恶补

    眼下正是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季,青岛农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四学生李兵(化名)没有像许多应届生一样,穿着职业装挤着公交车穿梭在各种企业的面试队伍中,相反,他走进了一“冷门”——准备投资一万多块钱报名参加一家计算机技能培训学校,为自己“恶补”计算机技能。

    李兵是在今年入学后听了一场这家名为“达内”的培训机构的宣讲会后作出这个决定的。

    “这家培训机构经常来我们学校宣传,到了求职季的时候宣传的力度会更大。”李兵说之所以用找工作的时间参加培训,主要是看上该机构“包分配”的承诺,“他们是全国性的,可以帮助学员分配到本地、或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互联网企业去工作。”

    记者登录该机构的官方网站,一打开网站,四张几乎充满整个页面的宣传标语在不停地滚动,“薪酬比‘最牛’更‘牛’”、“工资翻三倍”、“平均月薪8325元不只是想想”等宣传标语不断冲击着眼球。网站上贴着很多学员的照片,而照片的背景就是培训机构为他们分配的公司。

    “我仔细看了看网站上培训老师的资料,他们从前供职的公司都挺厉害的,项目经验也比较丰富。”李兵说他们专业的学生毕业第一年的工资一般都在2000块钱左右,他希望通过培训,能获得收入更高的工作。

    李兵参加了C++课程。“我现在只需要交980块钱的书本费,其余的约一万三千块钱培训费是要等到他们帮我签约之后,从每个月的工资中拿出一千块还他们。”

    与李兵同班受训的还有14名学员,他们中11人和李兵一样,是应届大学生,分别来自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以及临沂大学、潍坊学院等高校。令李兵吃惊的是,“还有一个研究生呢!也是学计算机的。”

    李兵说,在他们这届200个学生中,有十几个同学参加了此类培训班。

    “我觉得参加这个培训班还是挺值的。”李兵的同学小乐(化名)对记者说,他当初参加培训的目的纯粹为了“补课”。“我们专业学习的计算机语言主要是JAVA,但我觉得自己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于是就报这个班好好补习一下。”

    对于自己报名的C++课程,李兵说虽然不是他们专业的主修课程,但也是必修科目之一,可自己在学校里也没有学好。而关于没有学好的原因,李兵和小乐都给出了相似的回答。

    “学校里的老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的,没有培训班老师那么多的项目开发经验,所以大学老师不能教给我们最实际、最先进的技术。”李兵和小乐都反映,教他们课程的老师经常会提前几个月去互联网企业学习、培训,再把学到的内容教给他们。“有时候我们有不懂的地方问学校里的老师,他们或者去翻课本研究明白了再教我们,或者跟我们一样也闹不明白。而培训学校的老师虽然是视频同步教学,但是每个班都配备了指导老师,现场解决你的问题,学得就更透彻些。”小乐说。

    老师教不好是一方面,大学生没有认真学习课程也是重要的原因。“你也应该知道大学里的状态,不像在高中有很大的学习压力,上课的时候自己不喜欢就不听,睡觉、玩手机之类的很常见,上课之外同学们就上上网,出去玩玩什么的。”小乐说在这种氛围下,即使意识到自己没有学好专业课,他也没有自制力认真学习。“培训班有这样一个氛围,大家都是抱着学习的目的,培训班也会统一要求大家从早上九点到晚上七点学习。”

    至于“达内”这个机构最终能不能像他们宣传的那样为大学生们找到理想的工作,尽管有网友发帖子说 “最终找的工作没有他们声称的那么好”,但李兵和小乐还是坚信:“确实学到了真东西”。

    记者手记 如此尴尬,谁来负责?

    记者了解到,这种承诺“包分配”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学校至少五年前就出现了,有些高校老师看到学生就业难,甚至会推荐他们去参加这种社会培训。

    我们暂且不讨论这种机构是否真的能为学员找到承诺中的“高薪”工作,单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他们确实感到从这类培训机构中能学到真东西。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在学校无法学到真东西,还要额外掏腰包参加社会培训呢?两位学生的话道出了两个最重要的原因。

    从客观原因来说,教师的能力不足,无法适应市场需要。我们想替学生问问,学校有没有意识到当代大学生需要有实际经验的老师来培养?除了提前几个月派老师到企业充电外,有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措施?

    从主观原因来说,学生们自己没有充分利用大学提供的学习机会,浑浑噩噩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后才发现自己没有学到多少“干货”。

    造成这种尴尬现实的原因也不能全都归责于大学以及大学生,试问:今天从小学到高中的课堂,学生们除了“被”老师家长“强制”学会了语数英化物外,谁教会了他们如何树立人生目标,如何自我规划,如何自我实现?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