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 正文

酒企频爆食品安全问题 酒精勾兑成行业潜规则

来源:法制晚报-- 2012-12-01 16:23:55 字号:TT

  酒企频爆食品安全问题 名牌酒信任度不断下降 2012酒类行业“门事件”盘点

  2012年可谓酒类行业的多事之秋,先是古井贡被曝“勾兑门”引出行业酒精勾兑的潜规则,随后张裕被指存在“农药残留”,暴露出红酒缺乏行业标准的弊端。这两桩事还未平息,又一白酒知名品牌“山西汾酒”在同一月份被曝出因存在质量问题而秘密召回某批次白酒。最近,酒鬼酒塑化剂事件正如火如荼地上演。

  仅仅半年时间,接二连三上演的品牌酒“门事件”让消费者瞠目结舌,对名牌酒的信任也不断下降。市值接连蒸发,白酒股市“黑天鹅”频现。

  古井贡·勾兑门

  恐怕连古井贡自己也没有想到,一份例行公事的中报,会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

  今年8月22日,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2012年中报,在“重大关联交易”一栏中显示,古井贡酒上半年从安徽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采购4551.49万元食用酒精,这是2009年全年采购的3倍,为2010年以及2011年全年的采购额。

  随后,这一数据便引来外界对古井贡酒涉嫌成品酒使用酒精勾兑的猜测。

  新闻回顾

  半年报暴露“勾兑”事件

  今年8月,财经网上一篇《古井贡酒酒精采购额达4600万业内人士称部分酒勾兑而成》引发各大媒体转发关注,使古井贡酒陷入“勾兑门”。

  根据财经网报道,古井贡酒2012年半年报中显示,古井贡酒从实际控制人的附属企业安徽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以市场价格采购酒精达4551.49万元。该企业年产酒精8万吨,其中无水酒精达1.5万吨,食用酒精达6.5万吨。

  被曝涉嫌购买酒精勾兑酒后,古井贡酒面对质疑始终保持沉默。直到8月26日晚间,古井贡酒、古井贡B发布澄清公告称,古井贡酒及年份原浆系列均按照古井贡酒传统工艺纯粮固态发酵生产,均未添加食用酒精。而古井贡方面也承认,公司部分低端产品采用固液法生产,并称符合国家标准。

  记者了解到,所谓固态法生产,就是纯粮食酿造的酒,而所谓固液法生产,就是在粮食酿造的酒中,加入酒精勾兑。

  事件发酵

  “酒精勾兑”成行业潜规则

  古井贡酒承认“采购食用酒精4551万元的关联交易”属实,但高炉家酒董事长林劲峰质疑,古井贡酒生产低档酒仅需1000万元左右的食用酒精,剩余的3000余万食用酒精去向成疑。

  事实上,古井贡酒已是今年第三家身陷“勾兑”旋涡的白酒企业。根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在此之前,郎酒和洋河均被媒体质疑实际产量低于实际销售量,存在对外收购散装酒勾兑自有产品的可能。

  “古井贡的此番遭遇让人想起了上世纪90年代的秦池,当时这种食用酒精勾兑白酒的标准化工业模式造成了白酒行业多年的委靡。”知名白酒行业专家魏志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国家允许白酒生产使用食用酒精,但添加食用酒精勾兑与纯粮酿造酒成本悬殊,至少在2倍以上,一旦食用酒精勾兑白酒的潜规则公之于众,将对大多数白酒厂家,特别是中低端酒的产品和品牌升级造成极大的阻力。

  而在白酒专家铁犁看来,几十块钱的白酒使用食用酒精勾兑的可能性极大,古井贡酒事件将会对整个白酒行业的诚信问题提出一次严峻的考验。“去年全国的白酒产量在550万吨左右,而纯粮发酵的白酒可能在200万吨左右,肯定不会超过一半。”铁犁认为。

  张裕·农残门

  今年8月,某杂志官方微博上率先爆出张裕葡萄酒检测出农药残留,让这一国内知名红酒品牌遭遇信任危机,股票一度暴跌。

  随后,张裕方面虽多次出面澄清,中国酒业协会和中国食品协会两大行业协会也“力挺”张裕,但其负面影响依然挥之不去。而张裕“农残门”的爆发,也暴露了酒类行业农残限量标准缺失的问题。

  新闻回顾

  “农残门”曝光张裕坚称符合标准

  根据《中国企业报》报道,张裕陷入“农残门”源于一条语焉不详的微博。

  报道中称,8月9日,《证券市场周刊》官方微博以“下期内容预告”的名义,称记者将三家国内上市企业共10款红酒送往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结果显示,各款葡萄酒均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其中,张裕葡萄酒农药残留值最高。

  由于上述农药具有导致肝癌的风险,且多菌灵为美国禁用的农药品种,这一消息一经发出便在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张裕陷入“致癌门”、“农残超标门”、“毒酒门”的报道纷纷见诸媒体。

  8月10日,“农残门”迅速发酵,导致其股价大幅下挫直奔跌停板。8月11日,张裕公司联合中国酒业协会召开媒体沟通会,称张裕严格执行食品标准中关于多菌灵和甲霜灵的农药残留限值的规定,并且符合更为严格的欧盟标准。

  关于多菌灵和甲霜灵,张裕当天列出了具体农药残留的数值。根据媒体报道,张裕公布数值中多菌灵残留是0.01942毫克,甲霜灵是0.01414毫克,分别比欧盟的标准0.5毫克和1毫克要低,分别是欧盟的1/25和1/70。张裕总经理周洪江坚称,张裕葡萄酒中的两种杀菌剂,均极其微量,按检测结果计算,相当于一个人一生每日喝123瓶葡萄酒,也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而张裕公司也表示,在出来之后,不仅对张裕公司资本市场的股价造成了影响,而且对公司的销售系统产生了影响。8月10日一天之内,张裕公司销售系统已经开始出现紊乱,很多商场已经下架了张裕公司的产品,很多地区的质监部门也开始向张裕公司索要质监报告。

  汾酒·召回门

  今年可谓酒业的多事之秋,继张裕“农残门”,古井贡“勾兑门”之后,又一名酒陷入“质量门”。今年8月,山西汾酒被曝其3月生产的白酒因含有黑色漂浮物而被公司“秘密召回”。

  今年酒类行业频发的“质量门”,让一直被人看好的名酒品牌严重受挫。负面影响迅速蔓延至整个行业,白酒股也没有了一直上扬的底气,转头下跌。

  新闻回顾

  汾酒秘密召回问题产品

  今年8月,《第一财经日报》以一篇名为《山西汾酒6月秘密召回问题产品市场仍有销售》的报道爆出,6月山西汾酒曾在其销售公司内部发通知,召回于2012年3、4月生产并流入太原市的53度“黄盖汾”。而关于原因则众说纷纭,有山西汾酒销售公司内部人士表示,是由于上述两个月内生产的“黄盖汾”内有黑色漂浮物,另一说法则称,上述产品在更换新的塑料瓶盖生产线时,操作不慎导致瓶盖松动,顾客反映有泄漏情况后宣布召回。

  随后的8月29日,山西汾酒首度作出公开回应,证实部分53度黄盖汾存在黑色微粒,是因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混入的活性炭微粒,对身体无害。发现后已经在山西市场对问题产品进行召回,但并未公布涉及批次和数量。

  不过,活性炭的说法很快被专家“识破”。“活性炭就是木炭或者钢碳,可以吸收有害物质。消毒的时候,只在做陶瓶检测时需要。但是检测完后,只要洗得干干净净,不会有残留物”。白酒专家袁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陶瓶检验并不是酒厂的工作,而是瓶厂的工作。也就是说,在白酒生产时,根本不会用到活性炭,活性炭又从何而来呢?这一说法很快引来质疑。

  随后,尽管媒体放出“产品批次、数量”、“召回原因”和“消费者知情权为何滞后”的三大追问,但汾酒集团一直保持沉默,未给出官方回应。而据媒体报道,在召回令下发2个月后,记者仍在太原超市内买到了3、4月份生产的53度“黄盖汾”。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