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绩“黑马”之称的酒鬼酒11月19日被爆“塑化剂超标260%
”。11月19日晚,中国酒业协会发布声明称,目前,我国白酒标准正在研究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标准限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
。
A 被隐瞒17个月的塑化剂危机
从中国酒协的一份内部文件来看,中国酒协早在去年6月就已经获知白酒普遍含有塑化剂,但是却未将相关情况公诸于众。
2011年6月,塑化剂在中国台湾引起轩然大波,并最终成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久之后,酒业协会开始发现白酒产品中基本都含有塑化剂成分。
酒业协会于2011年12月向酒企发布通知,明确要求白酒企业要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并特别提到了对塑料瓶盖的检测。
2012年4月中国酒业协会白酒分会理事会会议和2012年7月中国酒业协会全国白酒国家评委年会上,严控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再度被提及。
但是这一切,普通公众并不知情。
而根据记者的了解,2012年底和2012年上半年,云南、贵州等地的酒企,为了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才开始专门购置不含塑化剂的酒泵进出乳胶管。
而酒业协会2011年6月发现白酒普遍含塑化剂,且酒企基本2012年底和2012年上半年才开始换乳胶管,则可以认定,2012年以前生产的白酒,基本都含有塑化剂成分。
B 有的白酒塑化剂超标8倍
中国酒业协会在11月19日同期公布的落款时间为今年8月20日的《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中指出,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
根据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这份文件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
/㎏ 。
按照这个标准,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成分,最高为卫生部规定单位最大含量的8倍左右,最低超过卫生部规定的单位最高含量的1.7倍,平均约为卫生部规定单位最大含量的2倍。
而白酒中的塑化剂主要来自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塑料袋、瓶装的成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中的塑化剂含量会逐渐增高。
同时,酒业协会爆出,溶进白酒产品塑化剂最高值是酒泵进出乳胶管,目前所有白酒企业都在使用该设备。每10米乳胶管可在白酒中增加塑化剂含量0.1mg/kg,有的企业用一次酒泵,还有的企业多达4~5次。
其他塑料制品、设备,有的企业用,有的企业不用,因此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塑化剂含量各不相同。
C 茅台镇曾是塑化剂重灾区
“塑化剂和三聚氰胺完全不同,后者是人为添加。而塑化剂是一种乳化物质,酒体需要清亮透明,因此酒企都玩命地控制这个东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勇说,尽管塑化剂不好控制,但企业都在根据自身工艺,尽量采取方法更换塑料制品,以减少产生塑化剂的环节。
2012年8月,中国酒协转发了去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酒类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食安办〔2011〕23号文印发)。其中提到白酒企业:要加强酒类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的农药残留物检测工作;禁止在酒类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加强对接触酒的塑料瓶盖的检测。
该通知虽是2011年下发,但整塑风暴却在2012年上半年才刮起。
5月,记者在贵州仁怀市茅台镇见到,多家酒企将塑料白色接酒桶换成不锈钢桶。当地酱酒生产商怀庄集团董事长陈果说,不光是接酒桶,凡是和酿酒接触的塑料部分全部换完,窖池不能用薄膜覆盖,工人不能穿胶鞋踩曲。他表示,该企业的酒泵进出乳胶管已换成了进口不锈钢管。
除了政府的强制要求,贵州白酒的整塑风暴源于省内已出现的塑化剂危机。
贵州名牌产品老干妈在出口欧盟时,因塑化剂含量超标导致销售受阻。对此,马勇表示,这就是塑化剂惹的祸。“老干妈”辣椒酱玻璃瓶盖用的是塑料垫圈,塑化剂在油中溶解率很高,容易迁移。
11月19日,五粮液股份副总彭智辅说,起云剂事件后,加强了食品安全管理,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解决问题。他表示,五粮液产品采用的瓶盖,都不是普通塑料,而是PET材料,不含塑化剂。
为什么白酒中会有塑化剂?
11月19日,有业内人士指出,“塑化剂并不是酒鬼酒一家企业的事情,整个白酒行业均面临塑化剂问题。”
中酒协 19日公布的内容显示,通过对白酒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查定,已知白酒生产过程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产生塑化剂。
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
19日有媒体报道称,为了让年份不够的酒液看起来好看,增加各种增黏剂可固化伪造粮食酒内的糖分,产生粘杯挂杯的效果。
为什么国标不检测塑化剂?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一位工作人员19日表示,按规定,该中心只接受带有厂家公章的检测介绍信的咨询,不接受公众或消费者个人咨询或检测要求。
国家白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一位检测人员19日则表示,对个人申请检测分两种情况:如果要求在检测报告标签生产商,就需先出示生产企业的凭证,证明样品的确是其生产的;如果不要求出现生产商名单,则不需出示企业凭证。
19日,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类似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在该事件集中爆发并产生严重后果之后,国家随即加大了对此的检测力度并制定了相关标准。但在媒体曝光之前,这一问题并未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注意。
未现致病案例,正制定塑化剂标准
对于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问题,该协会指出,塑料制品(设备)在白酒产品生产过程中,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现因塑化剂致病案例。
白酒中塑化剂问题有无解决办法?该协会建议,加强白酒生产环节监管力度,从白酒生产源头抓起,禁止在白酒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防患于未然。
此外,要求卫生部门进行白酒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待评估后,制定出白酒产品塑化剂安全标准。
台湾曾爆塑化剂风波
“塑化剂”这个词并非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去年,中国台湾也曾爆发大规模的“塑化剂”风波。
据媒体去年6月报道,台湾当局6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总共有217家厂商、747项商品被卷入塑化剂风暴。几乎所有台湾主要食品厂商都牵涉其中。
国家质检总局随之公告指出,从6月1日起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卫生部紧急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可能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并已明确了相应的检测方法。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新京报》《东方早报》等综合
塑化剂
又称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可合法用于工业用途。
食品中塑化剂超标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甚至会毒害人类基因。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