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学生带着简历来挤招聘会
金头发、大高个,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28岁的伊利亚在招聘会现场十分惹眼,他备了十几份简历,“体验”了一把青岛的招聘会。昨天在会展中心举办的“送岗位进校园”是人社局联合高校在年前举办一场较大规模的招聘会,总共吸引了1000多家单位参与,近4万名应届毕业生应聘2万余个工作岗位。
现场 拿出万元工资引人才
上午9时招聘会刚开始,不少毕业生就拿着一摞摞简历涌进了会场。为了吸引人才,用人单位也是各出奇招。一家进出口公司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队,记者发现这家单位开出的条件很诱人,除了五险一金外,还有7小时工作制,每年定期旅游等,对于薪酬工作人员称“肯定比同行业要好一点。”房地产公司是昨天的热门,一家公司称入职后签订就业协议及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同时提供住房补贴、通讯补贴、交通补贴、午餐补贴、冬季取暖费、夏季高温费、生日贺仪、结婚贺仪等多样化员工福利。
除了福利外,一些招聘单位也高调亮出了高工资。在一家国企招聘摊位前,30多名毕业生排起了长队等着交简历,面试人员称入职后需实习一年,期间工资为3000元起,成为正式员工后工资会有所提高。一家游轮公司,招聘服务生、导购、管理人员等十多个职位,最低工资为6000元,最高可达2万元。
新鲜 洋面孔拿简历求职
在众多求职者中,记者发现了一个“洋面孔”,他是中国海洋大学的留学生伊利亚。一些用人单位主动上前询问他需要找什么类型的工作,伊利亚用不太顺溜的中文和用人单位交谈。“我上半天在学校学中文,下半天才有时间,如果合适的话,你可以联系我。 ”他给用人单位递上了一份十分简单的中文简历,上面只有姓名、照片、工作类型、语言、邮件等,没有留电话号码。
伊利亚称自己之前在俄罗斯工作,后来到中国旅游,去了香港、澳门、广州、海南等地方旅游,由于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就报名在海大学习中文。“我以前做过石油、牛奶方面的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原本想从事软件开发类型的工作,但朋友说软件工作长时间待在电脑前,对身体不好,所以现在想做些别的,可以是公益类型的,对社会有所帮助。 ”伊利亚称这是他第二次参加中国的招聘会,第一次是在青岛大学,他坦言这种找工作的方式“很有趣”。 “因为在我们国家找工作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很难想象把这么多人聚集到一起,这样找工作更加直接。 ”
竞争 每两人争一个工作
昨天的招聘会,有的求职者投了很多份简历,寻找就业机会。海大毕业的研究生程同学称,她之前在网上已经对相关单位做了了解,参加招聘会只是投简历并和用人单位进行直接接触,相互了解。她说,自己预期的工资为3500元以上,自己在公司的发展及行业前景是她较为关注的内容。在青岛科技大学读专科的张宁称,昨天他只投出了一份简历。“我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像这样综合性的招聘会专业性不强,看了几家,最终选了巴龙集团。 ”本次招聘会共有近1000家企业针对大学生就业需求提供了2万余个就业岗位,4万余名应届毕业生参加了招聘会,相当于每两人竞争一个工作。在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中,省外单位约占20%,青岛地区单位约占60%,知名大中型企业约占用人单位的一半以上。从招聘会签约及达成意向来看,机械、化工、材料、自动化、会计、营销等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从用人单位招录的条件来看,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敬业精神、外语及计算机水平高低等是主要的考虑因素。(记者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