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好过了,便有了“万里挑一”
上世纪90年代 少则几千多则过万
“现在说起来我老公挺聪明的,为了让我高兴,在婆婆给的彩礼钱里加了不少呢。”说起1993年自己订婚的时候,家住四方区的徐芳感觉很幸福,“那会儿别人订婚有给2000多元的,也有3000多元的,我老公给了我6600元,后来他告诉我就是为了让我高兴,反正也带不到别人那里去。”徐芳笑称,妈妈一看男方给了
徐芳说,因为老公还有个弟弟,婆婆担心给多了到弟弟订婚的时候拿不出钱来,老公比较能干,收入多,于是就自作主张了。当然,除了彩礼钱,六色礼也是少不了的,不过这些东西并没有入徐芳眼里。
“我们那个时候还没有说结婚必须要有房子,有房子就住,没有就跟老人住在一起,还有不少人都等单位分福利房。”徐芳说,“当时找对象也就是希望有个正常工作,人不错,也不管家里有没有钱,还没现在考虑得那么现实”。
徐芳说那个时候,男方负责添置家具,女方负责窗帘、被褥等,双方家庭都出力,小家布置得有模有样。让徐芳比较得意的还有一点,就是有一整套家庭影院,“那会儿结婚要是能有一套音响设备,是朋友圈里特有面子的事儿,当时我和老公的朋友经常聚在我家唱卡拉OK ,我还总担心邻居嫌吵呢。”直到2002年,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两人才贷款买了新房。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有了不少差距,经济宽裕的家庭已经开始“万里挑一”。在电视台工作的赵春华(化名)订婚时不但有六色礼,还有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男方家条件好,当时拿到这些我就很开心了,不过现在的女孩子都讲究钻石有多少克拉了。”赵春华说,当时比较牛的是到台东的万宝金楼去买金货,只这三件,大约需要五六千元,算是奢侈品了。不过,更牛的是,在别人订婚一般只有两三千元彩礼钱的时候,她收到的已经是11000元了,“我家回了2000元,我用剩下的钱买了一台29寸的电视。”赵春华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女方家还要给准女婿买身衣服。“我妈还给了一万元压箱底的钱,陪嫁也不错。”赵春华还说,结婚的时候,婚宴上都是男方家亲戚朋友,女方这边只有哥哥、舅舅等送亲的人,等到新娘回门的时候,再在女方家请客。
C 现如今,订婚给十万元挺平常
2010年到现在 彩礼钱从八万多到十几万不等
如今是80后结婚高峰期,不少90后也谈婚论嫁。“就这一个孩子,忙活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孩子吗?钱多就多给,没钱的话,想办法也得给。”近日,记者在喜铺采访的时候,正在为儿子的婚礼置办彩礼的胡女士说得很实在。
胡女士和王先生告诉记者,儿子和女友今年2月份订的婚 ,按照习俗和两家商量好的内容,老两口给女方家彩礼116000元,“11万元打在卡里,6000元是现金。”另外,老两口还给女方一万块钱,让她去置办被褥、毛毯、衣服、鞋子、皮包、戒指等物品。订婚当天,两个孩子改口叫爸妈,每个老人给了一个两千元的红包,这是改口费。“我们不缺房子,新房不用另外花钱,儿子早就有车了,也不用女方陪送,家里条件还算宽裕,返多少钱都随便。”至于六色礼,胡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准备了20斤蛋糕、20个王哥庄大馒头、红酒、白酒各一箱、还有两条鱼等,都是留一半回一半。”因为两个孩子没有媒人,所以这些都是两家人商量着办的,“办得挺顺的。”胡女士算了一下,加上房子的装修费、订婚、结婚的所有费用,估计得花60万元。
此外,一位将于今年12月结婚的准新娘小王告诉记者,她和男友也是最近刚刚订婚 ,“两家提前商量好了 ,准婆婆给了我121800元,我妈留了一半,返了一半。”现在一般有81800元 、101800元 、121800元、181800元等标准,“都是留一部分,返回一部分,送来的六色礼或者八色礼也是,不能全留下,不过,肉不能还,也不能切一块还回去,这些都是有讲究的。”
家住洛阳路的市民王女士听说这个“新流行”以后很感慨地说:“真是一年一个样儿,俺订婚的时候,彩礼钱只有三四千,现在就涨到十几万元了 ”,王女士转眼想到了自己正在上初中的儿子,“你可得好好学习啊,将来找个好工作,等你要结婚的时候估计彩礼钱50万元打不住,爸妈得从现在就开始给你攒了,你小子可别不争气”。记者连日来展开调查发现,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光在订婚彩礼上,就能非常明显地展现时代的变化,从四斤猪肉到“万紫千红”,真是一个年代一个样儿,尤其是近十年,彩礼钱数更是狂涨,在有些人眼里,“万紫千红”也只是小菜一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