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青岛芋头地瓜成新宠精装身价翻番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09-25 13:47:05 字号:TT

    吃得太精细不利于身体健康。于是,在超市里大米不再是一统天下,小米、碎玉米、花生粒、地瓜、芋头等粗杂粮纷纷登场,销售价格也比细粮贵出了好几倍。嗅准了这一商机的农民们,纷纷注册商标,给自己的粗杂粮套上了精美的包装。据记者调查,仅在青岛郊市区,叫得响的粗杂粮品牌就多达十几个。

    芋头:打包装身价翻番

    时下,正是芋头收获的季节,即墨鳌山卫镇孙家白庙村的村民们忙得不可开交,150余

户的芋头基本上都被企事业单位和大型酒店抢订一空。村民周淑玲正在地里收芋头,她拿起一株刨出来的芋头,拌掉泥土,一株上长了12个芋头,其中7个属于是优质货。周淑玲说,这7个芋头有1.5斤左右,可以卖到10元,再加上分拣出的二等货也有一斤左右,能卖三四元,“这一株芋头能卖到十三四元。我这二分地就能卖三千多元。”

    青岛白庙芋头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崇美告诉记者,大任河流经白庙芋头产地,这里的土壤属沙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生产的白庙芋头个大肉白,品质优良,口感香、软、粘、滑,芋头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还有较多钙、磷、胡萝卜素等微量元素。因此,白庙产的芋头也被青岛人称为“魔芋”。“前年,白庙芋头获得了国家地理标识认证,这引来了更多高端消费群体的采购。普通的芋头一斤卖2块,我们的装箱后一斤能卖到9块。”江崇美告诉记者,今年白庙共收获了1500余亩芋头,一亩就能赚到15000元。

    小米:三地都称“绿色”

    小米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因此备受市民喜爱,而在农村,种小米也让农民们尝到了甜头。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胶州九龙镇西北部的柳沟村,这里种植小米已有近150年的历史。目前,在柳沟村的带动下,胶州九城路以西的十五里夼村、车家河屯村和迟家屯村等12个村庄也开始种植小米,面积达到上千亩。村民高珩义一家是种植小米较多的一户,“我们村可是青岛有名的小米专业村,全村200多户人口,小米种植户有近170户。”说起小米,高珩义的脸上露满足的笑容,“俺们村在一个丘陵上,土质疏松,浇地的水质好,再加上俺们种地用的是土杂肥,所以,俺们这里出产的小米,比普通小米营养更高,口味也好。”

    同样地处丘陵地带的即墨龙山镇大留村,小米也是村民种植的首选农作物。“我们全村耕地都是丘岭地,夏季温度保持在22摄氏度到30摄氏度,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宜小米的生产。”村民老李介绍说,由于地势较高、日照时间长,没有病虫害,这里产出的小米为绿色产品。每到阴历7月中旬小米刚刚收获,求购者便络绎不绝。

    莱西经济开发区官道村也是青岛小米主产地之一。“现在,每斤官道小米的价格不低于15元,春小米更比市场普通小米的价格高出七八倍,且供不应求。整个村年产小米100多万斤,往往没到批发市场就被抢购一空。”莱西市官道小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薛竹君介绍说,今年夏天,谷子还没抽穗的时候就有济南客户打来电话,一下子预定了两万多斤。

    地瓜:远销到北京上海

    除了小米、芋头,高产作物地瓜也成了“香饽饽”。“明朝洪武年间,村民祖先就有加工地瓜粉条的经验和技术,一直流传至今。”在胶州洋河镇大相家村,村书记相波带领村民,将地瓜深加工,做成了远近闻名的“大相家粉条”。近年来,大相家村发统一注册了“艾山牌”商标,年加工能力由80吨提高到260吨,平均每年为农民创造效益近500万元。粉条加工生产成为村庄主导产业。

    在相隔几十里地的平度城关街道桃源洞村,村民在地瓜种植上也下起了功夫。桃源洞村种植地瓜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当地的传统种植品种只有3个,目前只剩下一种口味不错的红皮地瓜被保留下来。从2010年初,城关街道红薯种植专业协会先后从国家农业部红薯种植基地引进地瓜新品种30余个,又从日本、澳大利亚引进2个,并开辟了红薯种植标准化基地20余亩专门用于优质种苗的培育、栽植和生产。经过2年的试种和培育,已有9种地瓜得到规模种植。

    “目前,这20亩地年产地瓜6万公斤,纯收入可以达到15万元。”村民们告诉记者,现在的桃源洞地瓜,已经远销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记者 刘兰星 赵伟)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