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历程 一次展览迷上拓片
记者来到青岛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馆长杨敏正在现场观看赵二来拓片,她即兴给记者当起了解说员。画像砖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两汉,主要用于宫殿、庙宇祠堂及墓室装饰。汉画像砖是汉代人彰显个性、记录生活的表现。汉画像砖是采用绘画及雕刻技法,在空心大砖及实心砖上作画并雕刻,其内容丰富、构图简洁、线条飞扬、气韵生动、写意传神,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
赵二来正在拓印一块大型的汉画像砖,作为博物馆里资历最老的拓片师,聊起自己的工作经历。赵二来说,他自小就喜欢画画,对各种画像图案都很痴迷,17年前在郑州参观了一次拓片展览,一下子迷上了这个新行当。
了解得越多,赵二来越想学拓拓片,赵二来找遍到了当地的一些拓片高手,后来他来到了青岛,找到了被誉为中国汉画像砖收藏第一人的张新宽。“只有在青岛才有这么多的汉画像砖,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要立志做一个好拓片师。”
赵二来在46岁的时候开始学习拓片,虽然有了扎实的绘画功底,但是在学习时,他仍下了很大的力气。“拓片都是先从最小的汉画像砖开始拓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刚开始一张很小的拓片我都要反复拓上百遍才能成功。”
“传统的拓片是一团黑,我们是创新拓法,要让画面动起来,这里面有我们的二次创作。”赵二来说,自己花了半年多时间才慢慢地掌握了拓片的道道,这个关键就是在拿着扑团蘸墨拓的轻重力度上,必须要拿捏得恰到好处,“一张拓片拓好需要反复蘸墨,像我已经学艺了17年,即便现在拓拓片,也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只有慢功夫才能出细活。”
赵二来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像比较难拓的“驷马安车”,四匹马形态各异,有两匹是侧面形态,两匹是后面形态,在拓片时需要一一分解开来,每匹马都要仔细揣摩,拓片时要注意留白,不能跑墨,还要根据图案的深浅来拓片,“汉画像砖上的马匹不少是雕刻的,线条很细腻,我在拓片时感觉就像是自己在画画,通过蘸墨的轻重、浓淡来表现出我对画面的理解。”
创作工序 百拓千拓方出精品
杨敏说,为了保护好文物,青岛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内的5000多件汉画像砖,每件一年只能拓印十几次,而且要求在恒温恒湿的状态下完成,一年时间里只有5、6、9、10四个月可以拓印。想要把一块形状各异的汉画像砖上的图案拓下来,还要生动形象,看似简单,实际上很难。杨敏告诉记者,他们馆里的拓片师们至少需要两年的练习才能成为熟手,这是一门要求难度极高的绝活。
赵二来说,想要拓片,首先要先用宣纸覆盖在汉画像砖上,用干净的毛巾蘸着干净的水慢慢地打湿,让宣纸跟汉画像砖紧密地贴在一起,然后再晾干一段时间。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汉画像砖是泥土制成的,它吸水,因此要把握好干湿的程度。然后就要开始用扑团蘸墨第一遍粗拓,扑团是用丝绸包起来的海绵球,用扑团蘸着特制的墨水先把大致轮廓拓出来;然后要进行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第五遍的精拓,让墨水由浅入深,用层层重墨来加重色彩,要反复地拓,最后要补拓,找图案的细节之处,从整体上来把握,做最后的修饰,从而使汉画像砖的图案比较完美的展示出来。
“一张拓片,不管是小件,还是大件,蘸墨拓制的次数少则数百次,多则几千次,它的工作量不亚于重新画一幅画。”赵二来笑着说,每次拓片之后,手腕酸痛一阵子是很经常的事情,这么多年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感觉了。
选材故事 特种宣纸全国海选
赵二来告诉记者,拓片使用的宣纸很有讲究,宣纸太厚,汉画像砖上的图案难以拓出来,薄了的话,在拓制大件时容易碎掉,“为了选择恰当的宣纸,我们从国内挑选了10多种厚薄不一的宣纸,一一拿来实验,小件的拓片要实验,大件的汉画像砖也要实验,我们实验了几个月,大概是耗费了上千张宣纸,经过反复比较实验,最终找到了一款最适合拓片的宣纸。”
除了宣纸外,拓制一件汉画像砖所使用的扑团至少有10多种,为了能够使用起来顺手,赵二来和馆里的工作人员一起摸索制造。记者了解到,拓片的墨水除了有黑墨以外,还有红色的朱砂,只不过朱砂因为更加黏稠,拓片时难度更大。作为老师傅,赵二来第一个来实验,最终在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后,他也掌握了这门绝技。
独门绝技 大件作品拓得传神
青岛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汉画像砖博物馆,馆藏的众多文物是军旅收藏家张新宽历时30多年收藏而成,除了很多规则状的汉画像砖外,还有很多不规则的大件汉画像砖,以及更加不规则的汉画像石,拓制这些大件就成了赵二来的拿手绝活。
当市民走进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的展厅,会看到一件非常精美的“伏鹿图”,这件作品就是出自赵二来之手。伏鹿图是一件汉画像石,伏鹿取意“福禄”,是汉代工匠在一块大石头上雕刻出来的高浮雕,鹿在汉代代表长寿之意。赵二来说,这块汉画像石拓印难度很大,自己在反复实验后,决定先从鹿的肚子处开始拓印,然后再到其它部位,“鹿的眼睛很传神,在拓印时我仔细揣摩,最终拓印成功。”说到这张引以为豪的作品时,赵二来说,他在鹿的肚子与后腿处留了一块飞白,使伏鹿更加逼真可爱。
此外,还有长3.7米、宽0.5米的“乐舞百戏”汉画像石,也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赵二来说,拓印这个大件,他要跟徒弟联手来拓,“乐舞百戏”上有13个形态各异的人物,还有一只羊,两名拓片师需要花费一天时间才能完成这件作品。
赵二来拿一张宣纸附在一块汉画像砖上,随着不断的点击,一张活灵活现的墨画映入眼帘,2000多年前的汉代人的生活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跳动……这就是被大文豪鲁迅先生称之为“气魄深沉雄大”的汉画像砖拓片。近日,记者走进青岛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探访了拓片师们的绝技。
[新闻链接] 汉画像砖上的有趣事
杨敏说,每一块砖上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每一块砖上都记录着汉代人的美好生活。你知道吗,汉代人的生活很有品质,举个例子,那个时代的少女已经开始穿束腰的大摆裙,这种裙子直到1800年后才在欧洲开始盛行。还有汉代的马戏表演,已经开始有斗牛、武术、射虎、射鹿、斗熊等表演,他们还有走钢丝表演,汉代称其为“走索”,不过他们走的是斜索,走斜着的钢丝,难度比现在大多了。
杨敏说,中国最早的公益广告是“五毒砖”,就是一块汉画像砖上刻制了五种有毒害虫,提醒人们要远离这些害虫;还有中秋节的来历,也是最早从汉画像砖上表现出来的,他们馆藏就有一块这样的汉画像砖,上面有西王母、玉兔、凤凰、三足乌等图案,西王母一改《山海经》上的半人半兽造型,变成了一个慈祥的老太太。此外,在汉画像砖上出现了“双头凤”图案,这个图案出现在欧洲十几个国家的国旗、国徽上。前几年,曾经有位企业家要去出访德国想带份拓片,她给对方推荐了一款“饲凤图”,一个羽人(仙人)捧着一个高脚杯来喂凤凰神鸟,图案大气精美,德国人看到这个图案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使用红酒杯了,因此非常喜欢这件珍贵的礼物。
[新闻延伸] 拓片里尽是汉文化
记者了解到,现在赵二来已经带了三四个徒弟,每年他们拓印的拓片已经被海内外众多文化爱好者收藏。汉画像砖拓片已经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尤其是不少商务人士出国考察,都要捎带上几份2000多年前的文化奇葩。
除了收藏之外,精美的拓片已经成为人们礼尚往来的佳品,曾经有海内外的企业家专门坐飞机前来选购拓片,对于记录着2000多年前文化的汉画像砖,市民怎样来把玩拓片呢?杨敏给市民支招,拓片馈赠亲朋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希望事业成功的,可以送“马到成功”拓片;新婚贺喜的,可以送“双凤系璧”、“双龙穿璧”、“燕居图”等,象征着夫妻双方白头到老,永结同心,获得幸福的同时也在收获着财富;家中添了小宝宝的话,可以送“凤凰踏鱼”,凤凰是长生不老神鸟,鱼儿代表着子孙多,汉代人把延寿富贵宜子孙当成了人生的最高追求;给老人祝寿的话,可以选择“伏鹿图”象征着福、禄、寿齐全。选择“大鱼”(鱼形磬石),象征着子孙昌盛,还有“仙鹤拉车”等,也是意味深远;企业开业,可以送“天地人和”,寓意做生意如做人一样,要以和为贵。(记者 陈勇 通讯员 孙景军 任斌)
上一篇:达维给青岛造成5880万损失
下一篇:小区业主野蛮装修掀翻整个房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