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青岛外来娃被3证挡在校门外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09-05 06:50:29 字号:TT

青岛外来娃被3证挡在校门外 城市农村夹缝中生存

    青岛中小学均已开学,当许多孩子背上书包走进校门时,还有一些跟随父母来青的外来娃却面临无学可上的困境。“来到城市,钱是比在农村赚得多了,但孩子的学习却毁了。”家长的一声叹息中,饱含着不甘和无奈。孩子来到城市,因种种原因无法走进校门;送回农村,身在城市的外来父母们又牵挂着孩子的成长,一时间,外来娃们被挤在了城市和农村的夹缝中。

    具备暂住证、劳动合同或工商注册登记证明、房屋租赁合

同这三个证件是外来务工人员为子女在青报名上学的必备条件。但记者采访多个面临上学困境的外来家庭发现,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在青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很难办齐这些证件,导致他们的孩子无法报名入学。

    与此同时,青岛教育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记者从青岛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市内四区一年级入学新生招生计划数为1.5万人,其中包括市区学生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人数占到这一总数的三分之一。由于教育资源有限,仍有少数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无法享受到本市的教育资源。

青岛外来娃被3证挡在校门外 城市农村夹缝中生存

    事例一

    一个证挡住孩子“上学路”

    张亮夫妇来青打工无劳动合同 两个孩子入学成了难题

    9月1日下午,记者在河北路一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楼里,找到张亮一家的租住处,张亮的两个孩子看到记者后,本能地躲到父母身后,始终不敢说话,只是时不时抬头偷看记者一眼。张亮告诉记者,小儿子叫张子蓬,今年10岁,大女儿叫张小雪,今年12岁。兄妹两人原本在诸城市枳沟镇玉皇小学念书,9月份新学期开学后张子蓬要念四年级,张小雪该上六年级。

    张亮和妻子廖佑香从山东诸城来青岛快两年了,夫妻俩一直在小吃店打工,今年8月有了点积蓄的二人在胶州路盘下一家面食店,一切准备就绪,廖佑香却为孩子的事犯了难。“孩子们怎么办?再送回老家?”廖佑香说,丈夫是独子,父母都69岁了,老人都不识字,年纪大了也没办法照看孩子。

    赔钱不要紧孩子事重要

    “我们在外面再怎么打工赚钱,如果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好,又有什么用!”张亮看到孩子成绩一直下滑后很着急。自从来青岛打工,只有寒暑假夫妻俩才会将孩子接到身边,但也没有太多时间管他们的学习。“小蓬以前成绩还可以,现在很差了。”张亮拿出儿子的作业本给记者看:“以前小蓬还知道好好写字,也算工整,现在写字非常不认真,特别潦草。”

    今年7月份,两人把孩子们从诸城接到身边,每天辅导功课。张亮说:“我是高中学历,起码能看着孩子们做作业。”虽然8月中旬夫妻两人的面食小店就可以开业,但因为要跑孩子的入学手续,所以一直推迟到现在也没开。“赔点租金没关系,孩子的事最重要。”廖佑香说,自己只有等孩子都安顿好,才有心思开张。

青岛外来娃被3证挡在校门外 城市农村夹缝中生存

   少份劳动合同亏了孩子

    眼看着9月份开学了,张亮和妻子商议,想把孩子们送到北京路小学。“这两年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内向,怕生、不爱说话,我们再不想把他们送回老家了。”张亮说,8月份,在青岛举目无亲的他通过114电话查号台,找到市教育局电话。“他们说招生时间过了,事情不好办。”夫妻两人又前后跑了四五次北京路小学,但既进不去门也找不到人。

    决定将兄妹二人留在身边念书后,张亮就开始准备相关入学证件,他准备好了暂住证、租房合同,可是惟独没有劳动合同。“我们自己开小店,哪有劳动合同!”张亮说,近两年夫妻两人给不同的小吃店打工,工资都按月结算,从没签过劳动合同,现在自己想开店做小生意,也没法弄到劳动合同。现在夫妻二人停下所有工作,忙着给兄妹办理入学,但到昨天为止,没有任何进展。

    相关说法——

    手续证件不全不合入学规定

    9月2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到市南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出示工商注册证明。但得知张亮的小生意尚未开张后,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只能按照规定来办理,不满足任何一项条件都不可以,并且他们在报名时间之后预留了一个补交材料时期,目前这个时间也已经过了。据工作人员讲,现在市南区所有的小学都已经开学,并且全部满员。

    事例二

    学校已满员娃娃上学难

    任春梅办齐孩子的入学手续却被告知学校名额已满

    “我在市南租房住,工作也在市南,但公司注册地址在市北,劳动合同也在市北,这样的话我儿子就上不了小学,希望你们能帮帮我。”9月1日上午,记者接到任女士求助电话。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漳浦路见到了任春梅和她的儿子武迪。2007年任春梅带着8个月大的武迪从菏泽老家来到青岛,她的丈夫2000年就来青岛租房打工了,说起来在青岛也有十多年了。武迪今年6岁,他刚从市南一所幼儿园毕业,任春梅告诉记者,武迪是8月份的生日,按说他今年可以念小学了。

    7月9日,任春梅带着儿子去香港路小学报名。“学校说我公司注册地址在市北区,让我开一份工作地点在市南区的证明试试看。”任春梅告诉记者,公司给开出证明交给学校,结果几天后教育局的人给她打来电话,说孩子没有通过录取,让孩子先回老家上一年级,等二年级的时候看能否转回来。

    70岁的王女士是任春梅租房处的楼长,她告诉记者,任春梅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有学上,自己的儿子却无处读书急得不行。王女士说:“他们一家人一直住在这里,人很好。武迪的父亲很热心,经常帮助邻居,算是社区的‘义工’。”任春梅从屋内拿出了儿子的学业评估,她告诉记者,武迪非常聪明好学,老师总是夸奖他学习好有出息。在菏泽老家,只有60多岁的两位老人,根本没办法照顾孩子。“现在只求能念书,去哪里上学都行。”任春梅对记者说。

青岛外来娃被3证挡在校门外 城市农村夹缝中生存

    相关说法——

    名额都已满无法再招收

    9月2日,记者分别电话联系到市南区和市北区教育部门,按照市南区教育局的说法,任春梅的工作地点虽然在市南区,但由于公司注册地在市北,按照规定,任春梅只能到市北区给孩子报名上学。记者又找到市北区教体局,他们表示目前报名已经满额,确实无法再招收学生。

    事例三

    错过报名期耽误娃上学

    王成效因为补办租房证明误了孩子报名期限

    眼看着院里到上学年龄的孩子都去学校了,王成效的心里火急火燎。他的女儿王曼青今年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可因办理房屋租赁证明耽误了报名时间,没能给孩子报上名。

    王成效在利津路批发市场租了一间六七平方米的小门头,经营烟酒饮料。懂事的小曼青经常帮着妈妈清点塑料筐中卖剩的面包和饮料。王成效告诉记者,他和妻子于2003年从老家菏泽来青务工。3年前他考出了驾驶证,给别人开车打零工,妻子经营一个小百货店。王成效说,女儿一出生就跟在他们身边,今年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就带着相关证件到附近小学给女儿报名。负责报名的老师告诉他,这些报名材料中没有房屋租赁证明,让他赶紧回去办理。王成效在小店附近以每月400元租住了一间平房,但没和房东签租房合同,他就赶紧去办理租房证明。但两天后办完房屋租赁证明,再返回学校报名时,老师说已经过了报名期限。

    “我和孩子她妈都小学没毕业,知道没有文化很可怕,所以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好好念书。”王成效告诉记者,他也想过让女儿回菏泽老家上学,但老家的父母已经80多岁了,根本没有能力照顾孩子,而且村里的学校距离他家还有两三公里路。昨天上午,王成效租住房的小院里其他到年龄的孩子都去学校上学了,小曼青自己一人在家玩耍。“我会背三字经,还认识很多字,如果上学校我能认识更多的字。”说起上学,小曼青表露出无限向往。

    相关说法——

    200名外来娃遇类似情况

    9月2日,记者电话联系到市北区教体局,对方表示小曼青如果符合条件他们肯定会收,但小曼青的父亲给孩子错过了报名时间,现在已经无法报名入学。“我们找教育局时,他们也是说排满了,说今年大概有200个外来的孩子都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回原籍念书。”孩子家长说。

    小学新生外来娃占三成

    有些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高达九成

    记者调查

    今年的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报名工作刚结束,具体报名人数还没统计出来。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我市计划接收的1.5万名一年级新生中,外来娃已经占到了三分之一的比例,比去年多出三五百人。据介绍,从2004年开始,我市取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借读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免费入学,这一优惠政策也使得来青就读的外来娃逐年递增。据市教育局统计,自2004年开始到2011年,青岛的小学和初中,共有12.3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平均下来每年有1.4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涌进岛城。

    记者了解到,市北区无棣四路小学共有387名学生,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35人,占到学生总数的87%。在四方区和李沧区也有多所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很高,像李沧区湘潭路小学,学校里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超过90%。不仅是四方区、李沧区,市南区的校园里外来娃也不少,位于市南区西部的莘县路小学,由于原校址拆迁已有4年不再招收新生了,在仅剩的五六年级的118名学生中,超过65%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来自天南海北,远的来自内蒙古、新疆、甘肃。

    事例四

    打零工一族最难“达标”

    没有暂住证劳动合同等证件孩子无法报名入学

    8月30日,记者陆续收到手机尾号5686的三条短信:“我是一名留守儿童的妈妈,我住在湖岛,丈夫是一个搬运工,我在老板家当保姆,一家人都打零工,我小学毕业,丈夫文化不高,我有一对双胞胎,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恳请记者帮帮我,要不俺家又多了两个文盲!还有两天就开学了,急急急!”

    9月1日记者电话联系到发送短信的邵女士。“我带着孩子刚坐上回枣庄的火车。”9月1日上午,邵女士在求助未得到回应的情况下,决定先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准备上学。邵女士介绍说,她有两个9岁的双胞胎,开学该上三年级。今年7月份她去教育局询问孩子入学的事情,工作人员给她一张招生宣传单,“当时一看傻眼了,每项条件不符合啊!”。邵女士说,像他们这样打零工的,签劳动合同基本不可能,平时住在雇主家,也难有租房合同。

    邵女士说,自己一家四口原本团聚在青岛,现在因为入学难只能分开,“我辞职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丈夫继续在青岛打工赚钱。”记者随后了解到,在一些来青捡拾废品赚钱的“破烂王”和打零工的人群中,他们很难达到要求,孩子的上学问题最难办。

    相关说法——

    手续不齐全确实难报名

    昨天下午记者就此联系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报名手续,需具备暂住证、劳动合同或工商注册登记证明、房屋租赁合同,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报名入学,但如果没有办妥这些证件,按照规定,孩子确实无法在青岛报名上学。

    新闻延伸

    城乡孩子待遇相同

    市教育局:让孩子在青上学的家长应提早做准备

    “外来娃跟青岛本地孩子享受的上学待遇一样,学校和老师都一视同仁,没有差别。”记者从市教育局基教处了解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安排是根据学校学位空额分配的,并不专门指定某一所学校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市区的中小学里基本到处都有。

    “同上海、北京等城市专门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不同,青岛市对这些外来娃没有差别对待,和城里孩子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市教育局基教处工作人员透露,伴随着青岛市城市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现在每年外来娃入学报名人数都增长约千人。但目前,我市教育资源已满负荷运转,甚至是超负荷运转。

    “符合报名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遇到就学问题可以先联系区教体局,如果解决不了可再找市教育局。”昨天,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但如果不符合报名条件,按照规定确实无法报名入学。

    据了解,今年7月我市就公布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报名点和报名条件,并在报名截止后顺延了一段时间,但部分外来娃的家长仍无法符合条件。“按照我市相关规定,家长可以先送孩子回老家上学,到第二年手续齐全了,再办理转学到青岛。”市教育局基教处工作人员说。(记者 原野 赵健鹏 见习记者 孔德虎)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