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账 电子产品推高开学成本
现在大一新生几乎都是“90后”,这些新生们从小就能接触到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借着上大学的喜事,不少新生都添置了很多崭新电子产品,到大学报到,行李包裹里面都有 3G 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
记者随机询问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15名新生,调查显示,这15名新生中,手机为必带物品,一人一部,平均价格1000元;带电脑的有6人,其余学生表示这次拿的东西太多,改时间再带过来,价格都在5000元上下,只有2个学生说还没有买电脑,但在大学安定以后肯定要买;MP3、MP4等音乐电子产品大多是高中就有的,一般价格是几百元;3名学生有卡片相机,1000元左右;还有少数学生备齐了电子词典、录音笔等物品。
信息工程学院的景茁是由父母陪伴来报到,提起孩子的装备,上过延安大学的父亲景先生说:“我那时上学,一学期才花四百元左右,现在儿子上学,除了带够钱,要配备各种电子产品,从拿通知书开始准备,差不多花了2万多,足足差了50倍。”
这个花费得到很多家长认同。同女士女儿考上了大气科学专业,她说女儿光电脑就价值7000多块,手机、相机也都有。“我觉得上大学花2万多还行吧,城市里面都是一个孩子了,电脑手机不能不买吧。这些配齐了就得1万左右,加上学费生活费之类,差不多就是这个钱。”
关注 报完到,身上没剩多少钱
但动辄上万元开销对很多农村家庭却是遥不可及。家长董先生没有给孩子买一件电子产品,他打算每个月给孩子七八百元的生活费,而且还反复叮嘱孩子要省着花,“家里是务农的,节俭点很有必要,到大学里面不能比吃比穿,还是要比学习。”
广西新生何金钱名字听着很有钱,但实际上是名贫困生,家庭年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他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青岛好大,海大好大。”由于没适应这种“大”,他做了好几件迷糊事:刚下火车,公交车就坐反了方向,因为他家乡当地公车都是环行线;头一次转校园,就迷了路,只好到处找人问路……最让他懊悔的是不知道校园提前迎新了。“我24日凌晨来到青岛,以为只能等到25日才能报到,只好花钱找了一间旅馆,24日早上8点多来到海大,又在附近一家旅馆的阳台临时住下,花了100块钱,心疼死了。”25日上午10时,何金钱终于完成报到手续,才发现自己已经3顿饭没吃了,“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幸好有老师、师兄学姐,还有舍友的照顾,要不大学第一关还真不好过。”
来自贵州山区的新生朱宝是一名贫困生,曾作为贫困学生的典型,被央视等媒体报道过。朱宝家里有三个孩子,大哥外出打工,二姐出嫁,只能靠父母务农挣学费。今年朱宝以高出当地一本线79分成绩,被海大工程学院录取,“父母既高兴又自责,因为我的学费凑不齐。”最后在家里亲戚资助3000元,朱宝才得以来大学报到,现在他身上已经没剩下多少钱,“我要尽快熟悉环境,赶紧找一份兼职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