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处早餐网点锐减大半
400处早餐网点锐减大半
简单+凑合,是青岛市民面临的早餐困局,青岛市有关部门也一直在努力。绿色早餐工程从2003年便开始启动,如今已走到第10个年头,但由于价格、经营模式、选址等自身问题以及路边摊的竞争,“绿色早餐”模式叫好不叫座,原来规划的400处早餐网点如今已锐减大半。青岛本身缺乏传统的早餐聚集地,像武汉有户部巷,北京有鼓楼,长沙有火神庙,这些吃早餐的地方便宜、历史悠久,青岛何时能够破局?
不符合习惯
绿色早餐遭遇路边摊冲击
从2003年开始,青岛市放心早餐、营养早餐等陆续“崛起”,迅速占领大街小巷,尤其是公交车站附近最集中,一度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如今,这些曾经的“风景线”,却遭遇经营困难,步履维艰。记者多日调查一些绿色早餐车以及早餐亭经营者了解到,“绿色早餐”最初几年因为早点安全健康、价格便宜,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特别是物价上涨,“放心早餐”开始走下坡路了。
10日上午8时左右,在上海路市立医院东侧门口,对面炸油条的小摊点前排满了等待购买早餐的居民,可就在医院大门旁,“绿色早餐”车的生意却明显不如路边摊。记者注意到,虽然路边摊点的卫生条件一般,但多数市民还是选择在那里买早餐,原因就在于价格和种类。在绿色餐车购买一个夹菜的饼需要3.5元钱,而在路边摊这些钱可以买4根油条和一碗稀饭。目前,大多数“绿色早餐亭”面临着同样的经营困境,在路边摊及洋快餐的夹击下,绿色早餐步履维艰。
如果没有路边摊的竞争,绿色早餐车或早餐亭的生意还不错,10日一早,记者在南京路碰到一辆绿色早餐车,悬挂在早餐车一角的价格牌显示:豆浆1元,饼类1.5元、三明治2.5元等。顾客一般会买一杯豆浆和一些饼类,花费在3到5元。早餐车自带加热装置,可以将食物迅速加热。15分钟内有近20人购买,两名工作人员一刻也不得闲。不过在一些繁华路段和繁华商圈则很难看到早餐店,绿色早餐车分布也很少。
多数受访市民表示,“绿色早餐亭”里的食品过于单一。据了解,目前青岛市的三家“绿色早餐”生产配送企业每天早晨可生产早餐种类60多个,但却都主要集中在主食方面的粥类、面食类,基本没有配菜,这一点并不符合市民的早餐习惯。
市民不买账
面市9年网点锐减大半
记者采访了解到,青岛绿色早餐发展可谓一波三折,虽然政府部门一直在努力扶持,但发展仍是步履维艰。早在2003年11月,青岛市就出台“绿色早餐”规范发展指导意见,以方便居民、不影响交通和30米内无污染源为前提,定点提供“绿色早餐”。早餐网点营业时间,不晚于早6时,上午9时应停止营业。第二年,有9家企业被确定为“绿色早餐”工程配送企业,早餐配送的品种达到了30余种,当时市区共发展“绿色早餐”车(亭)、门店220个。
到了2005年,“绿色早餐”工程开始向五个市的城区延伸,“绿色早餐”经营网点总数达到了320个。但绿色早餐亭里的食品不是凉的,就是前一晚做完早晨又热的,放了几个小时再吃,口感不好,这时市民便开始不买账了。进入2006年后,“绿色早餐”为市民推出了每根一块钱的“放心牌”高价油条,相比市场上一公斤才四元多的油条,市民们纷纷望而却步。
2008年绿色早餐开始走下坡路,首先是作为“绿色早餐”配送企业之一的中苑快餐经营的早餐亭从原来的50多家缩减到30多家,负责人表示,他们经营得最好的两个早餐亭日营业额800元,剩余的日营业额则只有两三百元,配餐公司每月要亏损5万元左右,此后“绿色早餐”亭规模开始“缩水”。2009年,全市的“绿色早餐”网点已从2007年底最多时的400余处锐减至不到200处。绿色早餐亭里的食品除了存在价格高的问题之外,过于单一也成了市民不愿选择的原因。
据了解,原本计划在2011年底规划完成的180处早餐网点,如今也仅有百余处,处境十分尴尬。市商务局商贸发展和消费促进处副处长牟青表示,青岛规划发展早餐亭、早餐车和早餐网点三种正规早餐发展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已取得一定成绩,近期他们正在与城管、食安办等部门协商研究,计划推广统一的早餐亭、早餐车等,届时全市早餐市场状况将会实现变脸。
成本涨不划算
早餐一直没有太大起色
青岛的绿色早餐这些年来并没有太大起色,很多市民依然在为“早餐吃什么,到哪吃”的问题发愁。原因何在?
经营早餐最好是固定店面,例如新尚等这样的早餐店,但由于房租、原材料、人工等费用持续攀升,像新尚这样的规模连锁店还能撑得住,但一些曾试点经营早餐的早餐点却抵抗不住,纷纷关门歇业。“房租上涨,食用油、肉菜、人工等费用也都在攀升,固定店面经营早餐真是划不来。”大尧一路经营早餐的王健这样说,去年离他店不远曾开起一家早餐店,起初卫生环境好,饭菜质量也不错,最主要的是价格比较实惠,当时去吃早饭的人也比较多,但后来涨了一次房租,加上原材料价格也持续上涨,这家早餐店的盈利越来越少,最后只好关门停业。记者走访市南区多条主干道,发现在这些主干道上经营早餐的固定店面屈指可数。“青岛一直缺乏早餐店,在市南、市北一些繁华路段,1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铺年租金动辄三五万元,早餐利润本身就很薄,在繁华地段恐怕连房租和人工费都挣不出来。”大尧8号都市餐饮店经理陈本业如是说。
早餐店房租成本高,做早餐划不来也可以理解,但那些绿色早餐点为啥也举步维艰呢?除了人员、原材料价格上涨外,记者采访发现,位置不佳也是绿色早餐亭销售不佳的原因,路边摊多在人口密集区经营,“洋快餐”网点更是主要分布在人流多的市区主干道,但绿色早餐点却主要分布在非主干道上。例如在明霞路、标山路、芝泉路等居住人口稠密的5条街道,均没有发现“绿色早餐亭”,而在人口居住密度比较大的浮山后六小区、湖光山色居民小区一带,绿色早餐点也只有两个,不少市民要去买早餐来回需要近半个小时,距离远使得市民对此“望而退步”。
绿色早餐点由于店面狭小,极少能开火做饭,为保证食品卫生,大多数食物都是实行统一配送,食物多数是面包、面点等成品,所以很难满足市民刁钻的“胃口”。而商户们也反映经营早餐点售卖早餐并不像想象的红火,不仅非常辛苦,获利也十分微薄。在江苏路青医附院附近经营一家早餐亭的刘丽(化名)介绍说,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晨4时左右就必须起床接餐,而按城管要求,到了9时必须收摊,营业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一天最多卖800多元,遇上节假日上班的人少、居民起床晚,只能卖300多元,按10%提成,一个月赚不到2000元。(记者 景虹 锡复春)
400处早餐网点锐减大半
400处早餐网点锐减大半
连锁规模化经营或是出路
寻找突破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武汉户部巷早餐全国有名,长147米的大街上小吃经营业户数百家,小吃品种超过200种,蔡林记热干面、四季美汤包、精武鸭脖、陈家牛肉面、万氏米酒、变态鸡翅、绝味臭豆腐等被不少旅客津津乐道,但小吃店生意不小,从2003年新户部巷开张以来,户部巷里已走出数十名百万富翁,其中不少还开起连锁公司,北京鼓楼,长沙火神庙等也都是历史悠久的早餐点,只需花很少的钱便能尝到精美的小吃。青岛有没有可能打造像武汉户部巷这样的早餐名街呢?
如今户部巷经营方式成为小本创业的范本,青岛市酒店与饭店协会秘书长杨岩表示,户部巷成功原因在于脚踏实地、及时升华、抱团作战、强化品牌,这4个方面相辅相成,因此才造就户部巷现在的繁荣。杨岩说,户部巷为本地小吃业开辟了新的经营模式,各品牌小吃先扎堆经营,由市场管理部门统一对外宣传,其次政府、市场管理方以及经营户也紧密合作,形成抱团效应,并统一坚持品牌化经营。不过杨岩也提到,户部巷的小本创业方式也有一定的区域限制,并对创业者有特殊要求,同时户部巷有其特殊的地理优势和文化背景,青岛的劈柴院、糖球会等会场也具备这种潜力,接下来就看政府、市场管理方未来的引导。
最早在青岛发展网点早餐模式的青岛新尚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虹吉对此也很认同,他说目前岛城早餐市场存在早餐亭、早餐车和固定网点三种模式,但从经营情况看,固定网点的模式最好。“青岛很多社区仍然没有大型早餐店来服务,网点经营最能发挥早餐工程优势,新尚在全市已经有20个左右的早餐网点,准备还要进一步扩大规模。”
对于“绿色早餐”叫好不叫座的现状,青岛大学市场营销系副教授葛树荣认为,早餐作为每个市民每天一个必需的民生需求仍应归于市场作为其主导,政府行为和企业经营应当符合市场发展规律。“政府应在市场监控和检查方面加大力度,在早餐市场自由发展的前提下,让市民吃到放心多样的、便宜的食品。”
上一篇:国际车展免费赠票无人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