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不同,今年我省关于伏季休渔的规定有了变化,流刺网休渔时间较去年缩短了一个月。8月1日12时,青岛的渔民迫不及待地出海下网捕对虾,然而一周过去了,满怀希望的渔民们大多数失望而归。与大海的贫瘠相比,曾经在城阳、胶南、胶州、即墨等地沿海一线遍布的养虾池,或转养海参或早已不见踪影。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人士说:对虾已不再是我市主要养殖品种,青岛人吃虾告别了“自给自足”,而开始大量依靠“外援”。
近海虾汛十年减少一半
收获少
海里空荡荡 渔民不愿再出海
8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区河套街道山角社区,63岁的船老大刘世配和几名渔民正打算出海,他们都是同村村民,一起打渔已经快20年了。对于这趟行程,刘世配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这两年海里能打上来的东西越来越少,真不知道提前一个月出海是不是就能多赚点钱。” 刘世配的担忧果真变成了现实。8月4日,当记者再次联系到出海归来的刘世配时,他的语气中充满沮丧。“出了胶州湾又多跑了十几海里,接连撒了三网都没什么收获,直到第四网才打上了20多斤的海蜇。海里空荡荡的没有什么可打的了。”跑这么老远连个虾毛都没打到这让老刘很不甘心,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又撒了两次网,总算有了点收获七八只梭子蟹和四只对虾。可是算算成本,刘世配无奈地叹气说连油钱都不够。
在开发区红石崖街道,停泊在跨海大桥附近一处小型码头的渔船也开始陆续出海作业。6日下午5时,记者来到这个码头,不少在岸上修补捕网具的渔民告诉记者,平时在这个码头上停靠的渔船大约有60来艘,现在绝大多数的船都不出海了,偶尔几艘出去捕虾的,一趟能打上10来斤就算是创纪录了。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胶南市,该市渔港监督管理站站长姜明成介绍说,这段时间积米崖港区从事流刺网作业的船只很少有出海的,所获无几的收成让渔民们很郁闷。
找虾忙
渔业资源锐减 海捕虾汛难把控
因为今年休渔政策有所调整,流刺网作业提前到了8月1日。这几天,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刚从鳌山湾海域调研回来,他们带回的调查数据或许能为渔民们做些指导。黄海水产研究所资源室主任王俊介绍,从海上调研情况看,现在人工放流的对虾大约才长到14至15厘米长,用流刺网捕捞起来难度很大。“要想到远海捕捞野生的对虾,那更是没指望了,这些年渔业资源锐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更何况出海成本又增加了。”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任一平的认同,采访中他告诉记者:“休渔期结束是9月1日,这个时间捕捞最合适。但是青岛市每年人工放流的对虾一般集中在胶州湾和鳌山湾内,每年到了8月20日左右就可以形成虾汛了,而且虾的个头也基本长成,所以往年一般都是在8月20日左右可以用流刺网作业捕捞对虾。因为如果时间再拖后,近岸水温降低,虾群就会游出海湾,到时候虾群一分散,密度变小,渔民捕捞起来就比较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