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经济事件
编者按
步入第二季度,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日益增强,国内经济的发展速度趋缓。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感受一种“失速”的窘迫。
但正是在这种外部环境的“倒逼”之下,我们看到,青岛这座城市转型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从制度层面、从产业领域、从企业内部,上上下下都在发力,都在全力走出传统的羁绊,都在奋力寻求新的空间。
我们相信,立基于这些坚实的付出,这座城市在未来一定会跃升至更高的高度。
1 青岛打造全国副省级发展环境最优城市
6月29日,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举行。明确提出,打造全国副省级发展环境最优城市。
为此,青岛出台了《2012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和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围绕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服务水平三大任务,提出了审批事项精简下放、审批提速、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减少涉企收费等十项工作任务,提升再造政府行政流程,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环境。
点评: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在这个要素充分流动的全球化时代,资源禀赋的独特性正被不断“稀释”,发展环境的稀缺性倒是日益显现。发展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一座城市发展质量的高低。
另外,和中国所有城市一样,当下的青岛,依然身处改革的关键时期,还有太多的关隘需要逾越,还有太多的格局需要重塑,而发展环境的优化则是一个绝佳的突破口,以此破题,必将搅动全局,从而为青岛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市委决定今年起实施科学发展综合考核
5月17日举行的有关会议披露,自今年起,我市已经实施十多年的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将转变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
此举对于扎实推进全市各项重点任务完成,全面客观总结工作,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实施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将把领导班子考核和目标管理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点评:毫无疑问,考核是衡量工作的标尺,更是推进工作的手段。考核的变化,反映着这座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化,发展标尺的抬高。
无论是目标的设定——体现挑战性、突出工作重点、明确量化标准;还是对过程的把控——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坚持立说、立行、立办;还是评价体系的搭建——坚持群众满意标准,强化民意调查和社会评价等考核手段……新的考核,都在为这座城市树立起一个新的标杆。相信在它的牵引和约束之下,这座城市一定会行走得更加稳健、快捷。
3 青岛设立“市长质量奖”
6月,根据《青岛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市政府设立质量领域最高奖项——青岛市市长质量奖。
市长质量奖评价工作将按照GB/T1958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要求进行。该标准等同采用美国国家质量奖的评价标准,是众多世界级企业成功经验的结晶,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质量经营模式。市长质量奖将设组织奖和个人奖两个奖项,每年度评选一次。组织奖每年度不超过5个,个人奖每年度不超过3个,达不到条件的奖项可以空缺。
点评:这是一座拥有诸多杰出企业的品牌城市,而优秀的质量管理则是这些企业得以成长壮大的坚实基础。
“市长质量奖”的设立无疑为这片企业生长的沃土提供了新的养分。相信在它的引导之下,会有更多的企业专注于管理水平的提升,而那些越来越多的脱颖而出的企业,将汇聚成不可小视的力量,推动城市整体竞争力提升。
4 青岛设立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项资金
4月,《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发布,根据该办法,青岛市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项资金由市财政筹措,以财政补助、贷款贴息、奖励等方式安排,总规模不低于2.5亿元,且每年有所增加。
专项资金应用领域包括:全市蓝色经济区规划和改革发展试点工作中涉及的海洋类项目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配套,青岛市蓝色经济区重点规划经济新区和产业园区建设,青岛市蓝色经济区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蓝色经济相关规划编制、重大理论课题研究及项目论证等相关支出。
点评:让蓝色经济真正成为城市未来的核心支柱,空间、人才、资金的集聚、配置能力,就成为重中之重。
2.5个亿的专项资金的设立,显然是培植蓝色经济的诸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但是我们更要清楚地看到,专项资金的设立仅仅是一个开始,如何真正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制度创新等诸多层面,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
5 国家深海基地总体规划获国家海洋局批复
6月,国家深海基地总体规划方案获国家海洋局批复,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动工建设。
国家深海基地总规划用地390亩,用海62.7公顷,包括综合科研办公区、维修保障区、码头作业区、学术交流与科普教育区、港口灯塔导航及大洋通信岸台天线区、VHF水声通信设施区、科研仪器试验区和生活服务区。
点评:随着“蛟龙”号的一次次下潜,国家深海基地选址的即墨鳌山湾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批复的总规上我们看到,深海基地不仅是“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业务化运营单位,而且将为我国各类深海科研提供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深海科研所需装备和技术支撑。
可以想见,这片海湾将成为这个国家走向深海的桥头堡,将在未来见证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突破。
6 青岛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名单,我市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之一。
近年来,我市把知识产权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进一步完善了促进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强化对知识产权创造的激励措施,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推动了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2011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5319件、同比增长86.6%,发明专利授权1135件、同比增长48.4%,通过PCT途径向国外申请专利150件。
点评:有些城市、有些人,对待知识产权的态度很像是“叶公好龙”。从不怀疑知识的力量,因为太多“知识英雄”的成功,早已让“知本家”和“资本家”等量齐观。但在日常的行为之中,用起“盗版”也安之若素。
在这样的现实下,青岛成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就显得弥足珍贵。它表明,这座城市已经在用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营造出一个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而这种影响势必深远绵长,早就溢出知识产权本身。
7 海尔获质量技术领域最高奖
5月,全国质量技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六西格玛大会在长沙召开,海尔被中国质量协会评为全国首批 “质量标杆示范单位”,是全国家电行业唯一入选的企业。
该奖是全国质量技术领域的最高奖,可以直接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从 2006年至2011年6年间,海尔获得质量技术奖2等奖4次,3等奖4次,有76个项目获得全国优秀六西格玛项目,占全国获奖总数的1/8,2011年获奖数位居全国第一。
点评:海尔的质量标杆,标定在一个怎样的高度?
海尔的阐释是,创业之初树立了 “有缺陷的产品都是废品”的质量观念,现在,用“零缺陷、差异化、强黏度”重新定义。“零缺陷”是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在“零缺陷”的前提下做到“差异化”,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而实现和消费者的“强黏度”,和用户之间零距离。
这是海尔的高度。这个高度不是用来仰望。它的存在,能激励更多的企业奋力向上。
8 青岛保税港区二期开关运营
5月8日,青岛保税港区二期2.02平方公里封关区域正式开关运营。至此,保税港区实际运营面积达到5.44平方公里,占规划面积的57%,成为继上海洋山、重庆两路寸滩之后,运营面积全国第三的保税港区。
保税港区二期的正式运营,使规划中的21个集装箱、杂货泊位全部享受保税港区政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南港区与北港区的互联互通。
点评:二期的运营,使保税港区完成了空间上的整合。这种变化将有效集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从而推动青岛港由“单一装卸港”向“复合增值港”转型,加速度释放保税港区综合效应,辐射带动区域各项事业发展。
保守估计,预计全年,南港区就可实现集装箱吞吐量430万标箱,同比增长204%。
9 海信布局深圳南方总部
4月,海信集团宣布在深圳斥资12亿元,建设中国区南方管理总部。
该总部位于深圳后海中心区总部基地,占地4322.36平方米,海信总部大厦总建筑面积76560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地标性建筑。海信集团南方总部成立并入驻大厦,以统筹海信集团长江以南所有公司业务,预计将创造500亿的年营业收入。
点评:并购科龙之后,海信调整的步伐始终没停。南方总部的设立,显然是这个日益庞大的集团,为了提高内部运营水平的一个新动作。
某种程度上,海信是一个“北方品牌”,在南方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并购科龙让这一状况得以改善,而布局南方总部,将更好地配置海信以科龙为代表的南方资源,从而更好地拓展南方市场。
10 青啤组建新管理团队,金志国任名誉董事长
6月28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高层人士变动。金志国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青啤公司聘请金志国担任名誉董事长及首席顾问。青啤公司原总裁孙明波担任董事长,公司聘任黄克兴为总裁。
金志国说自己辞职基于三点考虑:一是青啤公司目前法人治理结构和系统力建设已基本建立并进入良性可持续发展轨道,二是为营造管理团队的成长空间,建设人才成长梯队的需要,三是个人身体健康原因需进行系统治疗以作调整。
点评:相对于更多的“恋栈不去”,金志国的“激流勇退”显得颇为另类。
但是,像青啤这样一个拥有成熟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的百年企业,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不应该因为人事变动而发生变化。正如孙明波所言,青啤第七届董事会制定的2014年公司1000万千升销量目标仍为公司未来几年的重要发展目标。新青啤同样值得期待。
上一篇:盘点青岛2季度10大民生事件
下一篇:青岛昨36.1℃破52年高温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