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世界无偿献血者日。在青岛台东献血屋,又见张燕华献血的身影。在为献血者服务的他,利用工作间隙又成功献血400毫升。
在青岛血站,一提起献血服务科的张燕华,同事们都竖大拇指,连称是难得的爱心好青年,不仅是工作岗位的行家里手,更是血站的“献血英雄”。自1997年献血以来,张燕华已累计献全血8次2200毫升,血小板16次18个治疗量,折合全血16600毫升,成为青岛血站献血最多的人。2006-2007年度就获得了由国家卫生部等授予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荣誉称号。张燕华在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实践着自己的誓言——“热血真情,让人生更精彩”。
带头献血 成群众献血榜样
张燕华今年35岁,高高的个子,是献血服务科的一位帅哥,更是血站的“献血英雄”。献一次血容易,但坚持不到14年献血24次,却并不容易,但张燕华做到了。自从在血站参加工作以来,不管是在机采岗位、成分分离岗位还是在采血岗位,他始终把自己献血的事挂在心头。一次,他偶尔听到一些人议论,说医护人员献血的不多。这些人的偏见对燕华触动很大。他感到,没有献血者献血,就不会有自己的工作,更不会满足患者救命的需要。自己不仅要当好服务者,更要当好献血者。为了带动更多的市民加入无偿献血队伍,消除个别人的误解,张燕华把献血当成了自己的一份责任。于是,他从1997年开始献血,就再也没有间断过。因为他知道,身为采血工作者,如果自己不积极带头献血,又怎能当好宣传员,去动员说服别人献血呢。同时,通过自己体验献血过程,也可以知道献血者的需要,更好为献血者服务。张燕华把献血既当成了开心生活的一部分,又当成了工作的一部分。一次,一位第一次献血的大学生问他是否也献血,张燕华爽朗地说道:“我们血站人绝大部分献血,我已经献血1万多毫升了。”当时那位大学生感到非常惊讶,立即对他刮目相看。他的实际行动感动了许多献血者,他们和张燕华慢慢成了好朋友,因为他们不仅把张燕华把当成热情的工作人员,而且当成了自己献血的榜样。
忘我工作 尽一个血站人责任
在紧张而忙碌的采供血岗位上,张燕华深知自己工作很平凡,但能为献血者服务,感到又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工作中总是不遗余力,加班加点,再所不辞。在业务上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在服务上总是尽心尽力。
张燕华作为业务骨干,工作中总是积极主动、热情周到,设身处地的为献血者服务。在机采岗位时,因为机采献血者在采集过程中时间相对比较长,两侧胳膊固定不能活动,这对献血者造成很多不方便。张燕华总能细心观察献血者的一些细微表情变化,像亲人一样,主动交流,主动为他们擦汗、递水、盖毯子,他用真诚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广大献血者对工作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由于科内工作人员比较少,但工作量又很大,为了保证临床用血需求和献血者的工作安排,有时需加班采集血液,对此张燕华总是舍小家顾大家,主动提出加班,照顾年龄较大的同志。由于爱人在医疗单位,加班也是经常的事情,孩子还小没人照顾,张燕华就经常把孩子送到父母家,当晚上加完班再去接孩子时,看到已睡着孩子的脸上经常还挂着泪痕。由于工作突出,张燕华多次被青岛市卫生局评为服务明星、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起担任献血服务科副主任,成为血站当时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应急献血 急患者生命所急
由于工作岗位性质的原因,张燕华总能最先得知血液库存情况。他深知血液紧缺,对患者意味着什么。在卫生局组建“万人流动血库”时,他积极报名参加,并且成为单采成分血应急献血者成员。2002就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冬夏季节是献血的“淡季”,为了把自己的血用在刀刃上,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只要是库存告急和急诊用血时,总能看到张燕华伸手捋臂献血的身影,应急献血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为保证抢救病人时间,不论是下班之后还是夜里凌晨两点,他经常放下孩子和父母,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单位献血。临床需求就是命令,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2005年大年三十,市立医院一大出血病号急需B型血小板,病人的病情非常紧急。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家陪伴父母和家人过年的张燕华,毫不犹豫放弃与家人的团聚,立即打车来到了单位,成功捐献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为病人赢得了最佳的抢救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
“每一位献血者都是英雄”。张燕华热爱着自己的献血服务工作,热心着自己的热血奉献事业。他说,自己不是英雄,献血是自己的责任。广大的无偿献血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是他们托起了所有患者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