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波在永暑礁上教战士们观测气象。(江晓卫 摄)
每当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播出南沙海区未来24小时天气资讯时,坐在电视前的李文波都倍感自豪和骄傲。
李文波是海军南海舰队南沙守备部队气象分队的一名工程师。21年来,他累计在永暑礁守礁2900多天,是迄今为止在南沙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守礁王”。
服务南沙21年
累计守礁97个月
5月21日,在海军南海舰队南沙守备部队营地,记者见到了不久前刚守礁归来的李文波。“别采访我了,我又没有做什么,还是让我去守礁吧,我也不会说。”见到记者,这位48岁的山东汉子憨厚地笑了。
“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我们守礁的官兵平时见面都没话说。”李文波的战友、南沙守备部队永暑专业队工程师徐玉华说,寂寞和孤独是守礁常态,以前每个礁曾配备一条训练有素的军犬,可没多久狗都得“抑郁症”了,见谁都咬,不到三个月便下岗离礁了。
一个连狗都待不住的地方,人能待多久?所以现在的守礁官兵三个月一轮换。而李文波却驻守南沙21年,累计守礁97个月。
12级台风中
坚持完成观测任务
李文波1985年从山东海洋学院毕业后,放弃去国家机关工作的机会,到海军东海舰队做了一名海测技术员。1991年,他又远走南沙,成为南沙守礁部队的一名气象观测员。
2007年12月18日,南沙海区遭遇12级台风,巨浪滔天,值班员请示能否等台风过后再补测,李文波的回答斩钉截铁:“不行,越是恶劣天气,观测数据就越有价值!”他系上保险带,带着一名班长,相互搀扶,匍匐前进到各个观测点,与风浪搏斗了1个多小时。
2009年8月,在没有技术专家和专业施工人员的情况下,李文波硬是带领守礁官兵采取“纯手工”作业方式,建成了南沙第一个大气波导观测站。
创造南沙水文气象观测10项第一、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140万组水文气象数据、创造连续7000多天无差错的纪录……21年间,李文波获得的成绩数不胜数。“咱山东人不都这样吗?认准的事情就钻下去做好,不能当逃兵。”李文波说。
老母病逝,
他跪在甲板上痛哭
“儿子今年上高三,老李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结婚20多年来,我们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足3年。”李文波的妻子赵善英说,她和丈夫一直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
2005年9月,平度老家的母亲病危,身在湛江的李文波接到电话赶紧请假回家。他仅在家陪伴了母亲10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他二话没说,跪别了母亲就返回了部队。返回部队的第二天,李文波就接到母亲病逝的消息。而此时,前往南沙的舰艇刚刚驶离码头。那天夜里,李文波面朝北方,长跪在甲板上失声痛哭。
在南沙工作期间,李文波的姥姥、叔叔、母亲等6位亲人先后离世,李文波都没能回家尽孝。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想亲人。”李文波说,可是,永暑礁远离大陆1400多公里,现在守礁一次至少三个月,以前是半年甚至是一年,早些年补给船9个月才去一次,等跟着船回来,很多事都已经来不及了。
由于常年守礁,南沙高温高湿高盐的特殊环境让李文波患上了多种慢性病,尤其是关节炎发作时,上厕所、下楼梯都需要人搀扶。有人劝他,别再守礁了,李文波却说,“只要我穿一天军装,就会像钢钉一样,牢牢地铆在南沙。”
李文波在永暑礁。(郭承清 摄)
永暑礁上的菜园采用无土栽培技术。(陈俨 摄)
李文波平度老家: 守礁21年没在老家过一个春节
平度市崔家集镇河北丁家村是李文波的老家。5月19日,记者在此见到了他的弟弟李文涛。
“那时候我们家都很支持他去当兵,谁知他一走就很少回来了。我印象中他好像只回来过不到5次。自从1991年去了南海,就没能回家过春节。”李文涛说。
2005年,李文涛的母亲病逝,可部队太忙,李文波没能送母亲最后一程。“老太太临走时最念念不忘的就是他,就想看他最后一眼再走。”
李文涛说,李文波上一次回家是2011年,中国海洋大学请他回来做讲座,可他只在家住了一宿就走了,兄弟姐妹几个都没在一起吃个饭。
李文波每个月给老家打电话,多半是关心家人,从不抱怨海岛上的艰苦生活,更不提自己获得的荣誉。“他有次说要去北京领奖,我感到很意外,这才知道他在部队干得这么出色。”李文涛说。
从“海上猫耳洞”到“海上花园” 李文波讲述守礁生活21年变迁
“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出门看大海,入夜听涛声。”一首打油诗,诉尽南沙守礁官兵曾经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国海军驻守南沙已逾20载,如今守礁官兵过着怎样的日子?5月21日,记者采访守礁21年的南沙守备部队永暑专业队工程师李文波,请他细数南沙守礁生活的变迁。
从睡草棚、铁皮屋到混凝土高脚屋
大众网-齐鲁晚报:现在南沙守礁官兵的住宿条件怎样?
李文波:礁上的住宿条件现在已得到极大改善。以前守礁时,住的是第一代高脚屋,用木板、竹竿、草席和油毡搭建而成,面积只有几平方米,官兵们称之为“海上瓜棚”、“海上猫耳洞”。后来改成第二代高脚屋,这种高脚屋以钢桩作柱,铁皮当墙,可以防风浪,稳定性也大大增强,但一到酷暑季节,铁皮屋内就酷热难耐,像火炉一样。 我们现在住的是第三代混凝土高脚屋,与前两代相比,生活条件已是天壤之别,称得上“海上花园”。有宽大的储藏间,有篮球场,每个房间都装有空调。从变着法吃罐头到顿顿有青菜
大众网-齐鲁晚报:在礁上多久补给一次,能顿顿吃上蔬菜吗?
李文波:在南沙守礁有两方面改不了:一是高温、高湿、高盐的气候改不了;二是吃的方面难以改善。现在虽然补给多了,但是青菜搁不了几天就烂了。最初守礁时,上礁不到一周,就无法吃上带叶的蔬菜。等到守礁后期,大家只能变着法子吃罐头。
现在南沙守礁也顿顿有蔬菜了。2010年,永暑礁“四防”菜地动工,采用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种了各种蔬菜。菜园入口处有副绝对,上联是“无土运土无菜种菜无中生有”,横批是一个字“园”,至今还没有对仗工整的下联。
不仅如此,从2010年起,南海舰队为每批守礁官兵增加了一次中途补给,这样官兵在礁上也能每天吃上新鲜蔬菜水果。从千里寄信到能上网能打手机
大众网-齐鲁晚报:守礁的生活肯定很寂寞,平时守礁官兵怎样跟陆上的亲人联系?
李文波:礁上流传一首打油诗:“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出门看大海,入夜听涛声。”这就是我们守礁官兵以往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第一次上礁时,礁上只有一台电视,只能收到中央一套等几个台。那时与陆上亲人联系也没有电话,只能写信。由于补给船几个月才来一次,往往几个月没有一封信。等补给船把我的回信从南沙带到湛江,再从湛江寄到宁波的妻子手中,就已是几个月以后了。
此前礁上的娱乐活动也很单一,就是钓鱼、打篮球。礁上用水紧张,运动完只能擦一下身子。
大众网-齐鲁晚报:如今在永暑礁有手机信号和电视信号吗?
李文波:2010年,南沙岛礁开始有了移动通信基站,现在南沙所有岛礁及附近值班舰船都能接收到手机信号。除了手机基站的建成外,每个礁上的电脑全部实现联网。
现在,礁堡上的每个房间都安装了液晶电视,能收到几十个电视频道,手机每月能免费打400分钟,淡水洗澡也有了保障。(记者 曹思扬)
上一篇:胶宁高架路15名骑警今日上岗
下一篇:男子为哥们义气坐牢母亲含恨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