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头条 > 正文

浙江永康部分单位按老干部爱好专设闲职 退二线变吃空饷

来源:中国网-- 2012-05-19 07:28:20 字号:TT

  永康公职人员“吃空饷”的背后

  如何严查公职人员“吃空饷”现象,并建立长效机制进行遏制,考验各级政府的智慧和勇气

  5月3日,浙江永康市通过其市委机关报《永康日报》,用两个整版刊发了《在编不在岗人员自查情况结果通报》,192名长期“在编不在岗”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被公开点名。

  在官方公布名单中,“吃空饷”的情况被分为:长期病事假或超假不归;停薪留职;借用、借调、抽调人员;中层正职退二线;受到刑事处罚的人员;在家待岗;擅自离岗及其他情形不在岗等八大类。涉及交通、教育、卫生等多家单位。

  一石激起千层浪,公务人员长期病假、停薪留职、中层退二线等现象被公众热议。人们开始追问:192人中究竟有多少人在“吃空饷”?他们如何“吃到空饷”?名单之外是否还有漏网之鱼?

  永康的名单尚在复核之中,自5月10日开始,湖南郴州、广东河源等地也相继展开类似的清查,而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也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对本地区、本部门遵守组织人事纪律、执行工资政策制度情况进行一次自查自纠。

  作为向官场潜规则挑战的先行者,永康市政府的举动牵动着多方神经。

  自查名单引起的风波

  “你们交上来的这个资料不符合要求。”5月11日下午,永康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李中标一边整理着电脑上的Excel表格,一边对着手机说,因为连着充电器,他的身体不自然地歪着,身侧的办公桌上散放着几叠厚厚的材料。最近一周,李中标几乎都是这样忙着一件事——在编不在岗人员情况复核。

  《在编不在岗自查情况结果通报》中,192人的名单涉及交通、卫生等多家单位,而教育系统一共有88人“榜上有名”。

  事实上,早在名单公示以前,很多永康市官员就已经隐隐地感觉到一场“暴风雨”即将到来。

  知情者介绍,今年3月,中共永康市纪委书记蓝群英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有干部反映“有人常年请假,不来上班”。

  纪委过去也针对举报的个案进行过处理,但通常都是责令单位纠正,而最终往往只下发一纸通知单,不了了之。蓝群英说,要提高效能,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随后,中共永康市委书记张伟亚在一次全市动员大会上指出,要破解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岗不谋其事的现象。

  蓝群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4月6日,中共永康市纪委和组织部联合发文,要求各单位对在编不在岗人员进行自查。范围涵盖了永康所有机关事业单位的共1万多名在编人员,其中包括9455名事业人员,2404名公务员,以及541名参公人员。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华康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一次不像以前报上去就完事了。我们学校报上去的名单就被打回来好几次,要求修改。”

  根据要求,各机关单位都要将离岗人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不在岗原因及时间、是否发工资、是否自己交养老金、是否财政拨款、单位等项目一一整理上报。

  为了避免单位瞒报、漏报,蓝群英还决定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号召群众共同监督。

  “其实在编不在岗并不等于吃空饷。”蓝群英说,“这其中情况比较复杂,还需要一遍遍地核查、公示,才能调查出具体吃空饷人员。”

  永康市纪委常委应振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5月7日,永康市纪委、组织部、监察局牵头组成核查组,对此前的名单进行复核,截至5月9日17时,永康市公布了对20家单位73人的核查结果,同时永康市纪委效能室、组织部干部监督科共收到8件举报,其中电话举报3件,来信举报5件,涉及16人,其中5件15人列入本次核查范围。

  “停薪留职”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停薪留职”这原本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转型的产物,至今仍然在永康官场内存在,并以46人位列吃空饷原因中第二大类。

  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人选择辞职,而另一些人则选择了停薪留职,这样一方面可保留公职,另一方面尝鲜市场经济。一旦创业不成,随时可以上岸。随着停薪留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999年开始,全国各地相继对停薪留职人员进行了清理,或者要求返岗上班,或者办理退职。

  在永康,“停薪留职”出现了各种名目,并存留至今。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教育系统在此轮自查中发现停薪留职人数最多,共有25人。其中大部分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勤工俭学”。

  彼时,为了改善教学环境,增加教育经费,全国教育界曾掀起一股勤工俭学热潮,上至教育部,下至地方教育局,专门成立了勤工俭学办公室,推动中小学教师勤工俭学。各地政府也开出了“保留教师职务级待遇”“减免税费”等优惠条件。

  成民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原先是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一名教师,1994年向学校提出了勤工俭学申请,投资创办了一家五金配件生产厂。

  华康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那时候学校的三个角都被承包了出去,两个工厂,一个农场。另外两人如今一个已经返校,另一个则已经退休。只有成民的企业越做越大,成为民营企业的佼佼者。

  2000年,随着校办工厂退出历史舞台,成民的工厂也被搬迁,但他本人一直没有回到学校,仍旧在外做生意。

  华康清说,十几年中,成民虽然在外搞勤工俭学,但他仍然属于职校的在编教师,并且享受相关待遇。“这些人出去之前,双方约定人员工资要缴回学校。”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早些年,成民等人缴回的工资由学校统一管理,用来给外聘的教师及技术人员发工资。而在2009年,当地财政局要求,勤工俭学人员的工资要上缴财政。于是这一部分的钱就每年年底统一上缴回财政局的专门账户中。

  在这次名单公示前,华康清也曾经与成民沟通过,告诉他这一次清理可能要动真格的了。根据规定,如不在岗人员在4月中旬能够回到岗位,则可以不再上报。而直至5月初,成民也没有返校。

  在交通系统,停薪留职同样存在。永康市编制办公室主任李岳刚介绍,2002年10月,永康交通系统开始事企分家的体制改革,实行公路管理和养护分开,交通局原来的50多个员工原本要划到养护公司,但没人愿去。最后,这些人有的办理了内退,有的则以“停薪留职”的方式划了过去。

  “退二线”变成“吃空饷”

  八大类吃空饷的现象中,“中层正职退二线”亦引起人们注意。

  目前的名单中,属于“中层正职退二线”这一类的有9个人,他们都是由行政执法局上报的,不在岗原因是“上班不够正常”。应祝山是这9人中的一员,他1971年参加工作,原来是执法局下属市政园林管理处主任,属于正股级干部。2010年11月,组织上宣布,他已经55岁了,可以退二线。

  为了安顿退二线的老干部,很多单位还专门设置了一些闲职。永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胡天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永康有“十大员岗位”,可以根据老干部的特长和爱好来安排。

  “但是无论怎样,退二线的老干部是不可以去别的企业打工的。”从法院退休的老干部老李说,按规定,退二线的老干部应该在原单位正常上班,但很多人通常会选择去别的单位做些闲职或者干脆在外面做生意。

  而这样的人却很少在192人名单中出现。一位已经退休的区长指着报纸上的名单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曝光的都只是些小喽啰,你看看这退二线都是些股级干部,连科级干部都没有。可是哪个单位没有几个退二线的局长、副局长?大家上班都正常么?”

  上述老干部说,永康市委常委、副市长方某如今就已经退二线并且在当地一家知名企业打工,同样,前永康市水利局局长潘某也是退二线之后在外地与人做生意。

  对此,永康市组织部副部长胡天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方某是永康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如今他已经退居二线,目前只有一些重要会议会参加,但是日常工作基本已经不参加了。但由于方某属于金华市管干部,并不在永康市组织部的管理范围。

  而对老干部举报的前水利局局长潘某的情况,胡天忠表示,将会进行查证。

  据永康市纪委介绍,目前干部的工作效能已明显提高,而名单上提到的退二线人员也都已经开始正常上班,并由局领导带队,轮流巡查市容市貌。

  对于已公示的192人如何处理?蓝群英表示,“由于情况比较复杂,将等情况逐一核实确认后,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措施。而且下一步将考虑推出一个长效制度,力争遏制“在编不在岗”的现象。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