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购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近年来为广大年轻人所喜爱,但是随着团购消费量的增长,其投诉量也不断增长。连日来,连续接到读者投诉,内容大多是团购的实际质量与宣传不符。记者对此进行了暗访,发现网络团购真有不少“潜规则”。 天津市民王小姐给本报打来电话,向记者讲述了一次不愉快的团购消费经历。上个月的时候,王小姐在某家团购网站上看到,有一家海鲜自助餐厅推出3折团购,原价68元一位的海鲜自助餐仅要26元。“当时看着网站图片上宣传螃蟹和虾都是新鲜的,去了之后才发现,海鲜实际上都是冷冻后的,而且已经隐隐有一股臭味。”王小姐气愤地说。 在本报接到的投诉中,餐饮类团购的投诉数量最多。市民周先生近日发现,他经常去的一家餐厅也推出了团购,网页上显示的菜品原价为300多元,打折后为188元。周先生说:“即使不参加团购,这些菜也不过是200元的价格,商家有虚报高价的可能。” 随后,记者登录一家人气较旺的团购网站,其首页上有“商户合作”一项,记者随手编写了一个摄影类的团购消息,留下电话号码,但是页面上并没有要求上传相关证件。 不到1个小时,一名自称是“刘先生”的团购工作人员给记者打来电话,询问记者是否想发布团购消息。在询问了一些简单问题后,记者问:“我的摄影工作室刚开,营业执照和代码证正在办,有没有关系?”刘先生说:“这个不受影响的,一般也没有人会查。”“我这儿地方比较小,你们能不能给我找点别人的图片宣传一下?”“你拍一张你们店面的照片,其他的就别管了。” 在电话中,这名“刘先生”还告诉记者一些“诀窍”,“你把原价写高点,这样显得折扣力度大。”“我们可以帮你把团购购买人数弄多一点,但你只要按照实际消费人数交钱就给我们就行。”记者担心会不会有一些差评,刘先生说:“我们会把不好的评价删掉的,只留下好评,或者你自己写评价。” 天津正律行律师事务所李晓华律师表示,任何商家经营都有成本,对于太过便宜的商品或者服务,消费者应该多留个心眼,警惕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纠纷。消费者应该保存好现实中的消费单据和网络上的证据,如果遇到了欺诈和不法行为,可及时向工商部门和消协投诉举报。(记者 袁文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