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远洋捕捞辉煌不再 青岛远洋捕捞辉煌不再 ■幕后 鱿鱼金枪鱼是“主料” 面临近海岸的资源枯竭,发展远洋渔业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这些年来,青岛的远洋渔业在慢慢地恢复发展中,越来越多的船开出去,遍及四大洋。”郭加利告诉记者,我市远洋渔业渔船的作业区域有严格的限制,现在青岛远洋捕捞上来的深海鱼有金枪鱼、鱿鱼、鳕鱼等10多种,产量以金枪鱼、鳕鱼、竹夹鱼等居多,足迹遍及世界四大洋的20多个海区。 郭加利说,远洋船只按照捕捞对象大致分为金枪围网船,主要在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附近;金枪鱼钓船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赤道附近;鱿鱼钓船在阿根廷和秘鲁海域,其中秘鲁海域鱿鱼钓这些年来效益非常好。再就是合作捕捞海区,其中在非洲加纳捕捞墨鱼和杂鱼,在毛里塔尼亚和摩洛哥捕捞珍贵的章鱼。此外,还有大型拖网船在白令海峡捕捞鳕鱼,在智利捕捞竹夹鱼,也就是青岛市民俗称的“刺鲅鱼”,还有在朝鲜东部海域拖鱿鱼和鲅鱼等。 ■进展 组织大船全球撒网 “青岛远洋渔业发展比较落后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市领导的重视。”张永举说,在2010年底的“三农”专题会议上,市领导要求“加快我市海洋捕捞业‘走出去’步伐,走市场化、产业化路子,加大扶持力度,积极组织高水平的远洋船队,不断提高我市远洋捕捞能力”。 我市发展远洋渔业,不但能缓解近海渔业资源的紧张压力,还能拉动渔船修造、水产品加工、渔港贸易等相关产业发展。我市远洋渔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有条件持续发展。在正常年份,投资远洋渔业生产一般3至5年就能全部收回投资,我市远洋渔业对企业的吸引力日渐凸显,远洋捕捞业将逐渐成为岛城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 业内人士指出,发展远洋渔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国际上沿岸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管理,使我国过洋性渔业发展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通过控制公海大洋渔业捕捞配额等方式,限制后来者的进入和发展。我市的海洋捕捞渔船多为60马力以下的近海捕捞船,装备弱;缺少实力较大的捕捞公司,对捕捞船队管理、捕捞技术更新等经验缺乏;近海捕捞人员过多,缺乏远洋作业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 我市将出台扶持政策 张永举说,我市渔业部门专门到深圳、舟山等调研了远洋渔业,编制了《青岛市远洋渔业发展规划》,提出了青岛远洋渔业发展的两大关键环节:建设远洋渔业基地,扩充远洋捕捞及运输船队。我市渔业部门已经起草了《青岛市关于加快远洋渔业的实施意见》,将参考深圳模式,提出一系列扶持远洋渔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远洋渔业基地建设、远洋渔船引进、新建或更新改造、近海渔船 “并小建大”、入渔许可费交纳、外地远洋渔业企业落户等实施补贴,从而加快远洋渔业发展。 ■反应 捕捞企业造船忙 记者从青岛一些渔业公司了解到,在听到我市要重振当年远洋渔业雄风的消息后,不少企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要大力发展远洋捕捞业。 青岛福瑞渔业公司的刘总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在国内算是中等规模,由于受到金枪鱼捕捞配额影响,今年他们将开辟新的渔场,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开发区的鲁海丰食品集团公司在现有8艘1200马力远洋捕捞船的基础上,将增加20艘远洋捕捞船。位于城阳的太平洋恩利公司,他们的鳕鱼等水产品来自恩利公司在全球的捕捞渔船。今年他们将向岛城市民供应新鲜的海产品。 ■目标 建国际海产品交易中心 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将规划启动远洋渔业基地建设,逐步扩大远洋船队规模,重点扶持鱿鱼钓船、秋刀鱼捕捞船、金枪鱼超低温延绳钓船的购建,全市新建远洋渔船总数达到15艘以上,实现产量1万吨。我市将力争在“十二五”末,新增1000马力以上远洋渔船20艘,远洋渔船总量达到30艘;实施“并小建大”政策,发展450马力以上冷冻捕捞渔船70艘;建成青岛远洋渔业基地,全市远洋渔业年产量达到3万吨以上。 目前,我市已经由市政府牵头,商务、渔业、规划、交通、港航、口岸办等多部门参与,要投资80多亿元,在青岛建设总占地面积160万平方米的国际海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将其打造成为面向东北亚、服务华北,集水产品采购交易、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信息集成、保税、远洋捕捞服务、电子交易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水产品贸易平台,力争到2015年,年交易量达100万吨,交易额150亿元。 我市还将扩展远洋作业船队,通过整合资金、人才、技术实力和市场销售网络等资源,逐步建立起若干家现代化远洋渔业企业,增加规模效益,推进远洋渔业产业化进程。“随着我市远洋捕捞船只的增多,平常市面上不多见的金枪鱼、大马哈鱼、鳕鱼、大刀鱼、鲳鱼、鲈鱼等深海鱼都将及时供应岛城,而且价格将进一步降低,大大丰富市民的餐桌。”张永举说。 ■郭加利·老船长讲述一 ■苦事 海上最多呆21个月 “我们出去一趟,少则3个月,多则21个月,在海上捕捞的日子不好过。”从21岁开始当水手,干过船长、船队总指挥、公司副经理,郭加利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远洋捕捞生活。 在海上除了最想家外,再就是想吃点新鲜的蔬菜,从港口上带的鲜蔬菜不到一个月就吃完了,船员们每天要吃速冻的土豆、芋头,船上自带的淡水喝完了后,就喝没有滋味的海水淡化水。“远洋捕捞的强度很大,我们到北太平洋钓鱿鱼,那时靠人工钓,每天工作17个小时。” 鱿鱼钓船白天要找渔场,用GPS定位,晚上放下海锚,打开诱鱼灯来人工钓鱿鱼,船员们各自抛出一些伞状钓钩、拖钩,很快就能感觉到鱿鱼上钩了,最多时一人一晚上能钓上百斤鱿鱼。钓上鱿鱼后,船员还要分割、速冻、包装,因为大船能抗七八级大风,船员们几乎是风雨无阻抢着生产,只有白天才能有短暂的休息时间。 ■乐事 一钩钓上条大鲨鱼 “曾经有一次,一条大鲨鱼咬钩了,我们5名船员一起往上拖钓线,费了3个小时才把大鲨鱼给拖上来,一称足有400斤,这条鲨鱼让我们好好地改善了一下生活。” 郭加利后来带队赶到了阿根廷海域用机器钓大鱿鱼,在这个狭长的鱿鱼海区里,涌入了400多条大马力船。“你见到过上百斤重的大鱿鱼吗?当时这种大鱿鱼真是不少。”那时,郭加利所在的船队使用了进口的钓机,设定好了程序后,钓线就甩出去,过一会就可以看到,钓线上陆续挂上来大鱿鱼,其中最大的一条鱿鱼有300斤重,足足需要5个人才能抬起来,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种大鱿鱼经常会遇到,“那时一晚上最多能钓上50吨,不过这种大鱿鱼不好吃,都用来加工成鱿鱼丝了。” ■趣事 一句话找到丰产区 郭加利说,当时钓船上有三台“单边带”电台,报务员24小时监听其他船舶的信息,这样就能掌握周边渔场的信息。“有一次一个大连船长问我,老郭你那里情况怎么样,然后找了借口就挂断了。我一听这里面肯定有情况,我就让报务员赶紧调到他们的频率上,原来他们找到一个丰产渔场。”起锚后,郭加利的渔船跑了两个小时,抢在大连渔船的前面赶到新渔场,放下钓线,10分钟后大鱿鱼就开始呼呼地收上来,一晚上捞了20吨大鱿鱼。“后来越来越多的船都来抢鱿鱼,每条船相隔不到半海里,都没法打鱼了。” “青岛远洋捕捞的底子不错,这些年虽然发展有点慢,但是只要我们一起努力,还能赶上去的。”郭加利说,青岛远洋捕捞发展的历史比较早,盼望着青岛的远洋渔业重整旗鼓,让青岛远洋渔业跟这座海洋城市的地位相吻合。 ■刘洪标·老船长讲述二 回赠韩国渔民白酒 胶南市琅琊镇的船老大刘洪标已经出海36年了,1999年他上了一艘450马力的渔船。昨天上午,记者在胶南市积米崖码头见到刘洪标时,他正在指挥船员们修补渔网。“等水温高了,鱼也能多一些,就该出海了。”刘洪标说。 刘洪标的渔船为450马力,铁壳的,长34米,宽6米,值300万,在整个积米崖码头也算是个大块头了。“像我们这样的船,得出远海,一旦出去至少得跑出去200海里以上。”刘洪标说。 “我记得当时整个青岛地区才9对这么大的船,漂在海上感觉孤零零的。我还想,这船也太少了,什么时候能多一些啊,也好做个伴,互相可以照应一下。”刘洪标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尤其是最近几年,青岛的大型渔船以惊人的速度在递增。 “到去年,就增加到100多对了,通常是一过打鱼期,漂在海上黑压压一片,我们倒是不孤独了,但是鱼确实不好打了。”刘洪标说,对他们这些远洋渔船来说,打鱼最好的光景是在2006年以前。“我们可以出去300海里,那时候一网打上个万把斤鱼是常有的事儿。”刘洪标说。 刘洪标说,1999年夏天的一天,他指挥渔民撒下渔网,渔船拖着网走出去没有几百米,对面突然冲出一条韩国渔船,两条船的渔网缠在一起了。 “我的渔网被撕碎了,我带着一肚子气登上韩国渔船,协商赔偿问题。”刘洪标说,因为语言不通,两家只有互相打手势。“韩国船老大很热情,一个劲地鞠躬道歉,主动赔给我们很多鱼,还送给我们方便面、泡菜等礼物,反而搞得我不好意思了。 后来我上船拿了几瓶琅琊台酒还礼,这件事就算这么过去了。”刘洪标说,此后他们也经常跟韩国渔船发生一些船体碰撞、渔网缠绕等摩擦,基本上都是谁不占理就主动赔一些物品,双方一直和平共处。 大蝠鲼被水族馆收走 在这么多年的打鱼岁月里,刘洪标有过很多美好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2004年秋天,他一网下去感觉沉甸甸的,“当时我就觉得这网肯定有收获,后来拉上来一看,好家伙,打到一个从来没见过的怪鱼。”刘洪标说,这条鱼模样跟老板鱼有点像,宽近6米,长近3米,重3000多斤。“可惜一打上来就死了,后来我找明白人问了一下,才知道这鱼叫‘蝠鲼’。”刘洪标说,他把鱼拉到码头上,他打到一条怪鱼的事儿很快传开了,青岛水族馆专门派人来,花6000元将蝠鲼收走,制成了标本。 远海捕捞招船员更难 “在近海能打到鱼,谁愿意出远海啊,同样是打鱼,出远海更不容易,遇到的困难当然也就多一些。”刘洪标告诉记者,比如同样是当船员,人家肯定首选在那些近海捕捞的渔船上打工。 “那些渔船就出去几十海里作业,而且一般四五天就回来一次,无论生活和工作方面都会更加方便一些。”刘洪标说,因此他们要想招人,只能提高工资待遇。 “同样的大伙计,近海打鱼的渔船每月8000元就能招到,我们至少得一万,即便这样,人家还不愿来呢。”刘洪标说,两年前,他船上有14个伙计,现在只有10个。“没办法,人手一时不好凑,只能大家都多出份力。”刘洪标说,远海捕捞面临的第二个困难就是目前还没有单独的优惠政策。“远海捕捞耗时费力,相比近海捕捞,肯定更辛苦一些,付出的也更多一些,而目前我们享受的待遇是跟近海一样的,这样一些船老大心里就很不平衡,宁愿在家蹲着,也不愿出海。我觉得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一些措施,比如在燃油附加税、渔船检验维修、投保等方面,给予一些单独的优惠政策,提高渔民出远海打鱼的积极性。”刘洪标说,另外,远海捕捞因为出去的时间长,蔬菜、食品、柴油等物资补给也是个困难。“目前这些东西我们只能自己带,用完就得返航,如果海上有一些专门的补给船就好了。”刘洪标说。(记者 陈勇 赵玉勋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