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青岛头条 > 正文

杭州:为什么有阿里巴巴

来源:青岛日报 2012-04-26 07:39:08

本报记者 邹吉宏 段晓东

  为什么杭州会生长出阿里巴巴?杭州的商业土壤有着怎样独特的养分?杭州的政府和企业这样回答: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无为而治”。浙江民资发达,政府相信市场,从不干预企业的发展,从不人为地给企业的发展设限,这样一个环境,比较有利于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杭州并不满足。绚丽的“三二一”之后,又推出了“十大产业”战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

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这不是说说而已的口号,十大产业,杭州推进得“有模有样”,可以说不遗余力。

  杭州实现了产业涅槃。

  当几乎所有国内城市还在服务业的征途上奋力行走时,杭州已率先实现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连续三年保持“三二一”产业格局。

  这是令人艳羡的结构。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一个很“特异”的现象,实现了“三二一”产业格局重塑的杭州,却始终将“工业兴市”作为城市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从未改变。

  为什么?杭州的答案是:虽然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已超过了第二产业,但是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仍然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正是工业的发展,为服务业的勃兴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只有坚持“工业兴市”,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才能真正做到互相促进,服务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没有先进制造,就没有现代服务。

  10年搬厂,搬出了什么

  服务业,杭州名副其实的第一引擎,当仁不让的首位经济。

  统计数字最为直观地呈现着这一特质。2011年杭州GDP为7011.8亿元,其中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453亿元,以高于GDP增速近一个百分点的增幅,将杭州的三次产业比重,进一步改写为3.3∶47.4∶49.3。而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等领域已确立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更重要的是,服务业已成为杭州市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和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2011年杭州实现服务业税收799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55%,对全市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70%。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不含金融业)从业人员达到111万人,比上年净增8万多人,占全市新增就业人数的81%。

  但是,谈到这一骄人成绩,杭州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工业兴市”战略实施以来,水到渠成的结果。服务业的勃兴,是工业“搬出来”的。

  杭州市经信委产业发展处处长魏义光介绍,2002年,杭州确立“工业兴市”的战略,而其核心内容就是工业企业搬离主城区,向城市东西两侧的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城西科技创业园两大产业区,实现集聚发展。

  这一搬就是10年。

  到目前为止,杭州列入搬迁目录的100多家企业,已基本搬离主城区,400多家规模较小的工业企业也完成了自行拆迁或搬迁。

  漫步杭州的老城区,工业企业已经难觅踪迹,昔日见缝插针、散落各处的工业厂房、众多烟囱,已经被花园式的社区和文化创意等全新服务业业态替代。

  正如杭州市发改委服务业发展处副处长曹金柱向记者介绍的那样,“工业企业搬离主城区,在早已严重饱和的主城区里,腾挪出宝贵的土地资源,使得服务业拥有了发展的空间。”

  当然,搬迁带来的远不止是空间上产业布局的调整。工业在新区,服务业在主城区,这种空间上的分离,却因为工业有了新平台而实现集聚发展、跃升发展,推动其与现代服务业在产业链条上拥有了更紧密的关系——共生和依存关系。

  “很多新生服务行业本身就是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创造出的需求,而有的服务业则是从工业中细分出来的。在杭州,服务业和工业,其实就是鱼和水的关系。”有关专家指出,“像杭州的金融业有个现象,国内有的金融机构杭州全有,而且家家赢利,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杭州实体经济的基础日益雄厚。”

  在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这样两组数据。

  “工业兴市”战略实施以来,杭州工业呈现跨越式的增长。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3128.18亿元。10年间,杭州市工业经济实现了年均20%的增长速度。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双双突破1.2万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位、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位。

  而杭州服务业的增长与工业的增长保持了惊人的同步。2003年,服务业增加值为897.4亿元,2008年突破2000亿元,达到2236.56亿元,2011年突破3000亿元……年平均增幅也将近20%。

  这两条几乎完全同步的曲线,相信比任何言语都有说服力。

  为什么有阿里巴巴

  在杭州的企业丛林中,人们第一个会想到的一定是阿里巴巴。“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马云?”曾经成为许多一线省市的一把手发出的急切追问。

  来到位于杭州滨江高新区的阿里巴巴总部,面对这座有着浓重后现代风格的 “蜂巢”般的建筑,看着那些穿梭忙碌的年轻创业者,会更容易理解这种焦虑。阿里巴巴呈现出的那种充满朝气的氛围,那种未来在握的自信,那种从内到外散发出来的创新的冲动,阿里巴巴所追求的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正是所有城市所渴求的。

  为什么唯独是杭州会生长出阿里巴巴?杭州的商业土壤有着怎样独特的养分?

  面对我们抛出的问题,杭州的政府和企业都给出了相似的回答,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的“无为而治”。浙江民资发达,政府相信市场,从不干预企业的发展,从不人为地给企业的发展设限,这样一个环境,比较有利于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当然,“无为而治”,绝不是“无所作为”。骨子里对市场的尊重,让杭州的政府对市场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能第一时间发现那些代表未来方向、刚刚崭露头角的企业,从而因势利导,帮助、推动企业发展。

  就以阿里巴巴为例,我们了解到,2003年“非典”让电子商务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阿里巴巴就是这个时候进入了杭州市政府的视野。在调研中,杭州发现本土企业加入阿里巴巴这个平台的并不多。由于认准了电子商务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杭州果断决策,以政府、阿里巴巴和企业各出资三分之一的方式,推动杭州企业“触网”,此举既加快了阿里巴巴的发展,也使得杭州企业更快地融入电子商务的大潮,可谓一举多得。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政府出资,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推动企业发展,已被杭州运用得十分纯熟。仅以服务业为例,从2009年开始,杭州就专门设立了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最初的规模为两个亿,逐年增加。以此为依托,杭州逐步建立起了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信贷、外资、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服务业投融资体制,成立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债权基金、网络联保贷款、担保基金、创投引导基金。今年,杭州安排的服务业发展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已经达到了15亿元左右。

  推动企业发展,杭州另一个着力点是想方设法、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杭州在全国首创的服务业协调例会制度,就极具代表性。要知道,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都是一些新兴的行业,它的发展特点和工业完全不同,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层出不穷,而我们现行的“老办法”往往无力解决这些“新问题”。

  制度层面突破尚需时日,可企业的发展不能等。怎么办?曹金柱介绍,服务业协调例会制度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这一制度由市主要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对企业的问题一事一议,拿出具体解决办法,形成案例,以后相关问题就照此办理。像针对服务业资本结构的特点,对服务业的土地供给,就设置特定准入条件,实行定向“招拍挂”,为服务业企业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迄今,杭州已召开市级协调例会13次,协调解决了38个企业提交的77个问题,形成了详细的《案例汇编》。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性矛盾,通过这种方式得以较好的化解。

  “十大”的新能量

  显然,杭州并不满足。

  绚丽的“三二一”之后,杭州又开始谋划新的产业追求。

  我们采访了杭州十大产业办综合部主任张少华。

  “我们去年提出要以产业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集全市之力,重点发展十大产业。”张少华告诉记者,这十大产业包括: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

  这可以说是杭州市结合自身优势,对全市产业发展的再一次聚焦。“杭州缺矿产资源、缺土地资源、缺环境容量,而十大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综合效益好、产业带动强等特征,代表着新的增长路径与发展模式。”张少华表示。

  不是说说而已的口号,十大产业,杭州推进得“有模有样”,可以说不遗余力。

  除了制定了十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计划,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从市发改委等13个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成立十大产业办这些常规动作外,还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去年对“十大产业”的总投入达200亿元,仅领导小组办公室年办公经费就达500万元。

  “我们还确定了各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和重点举措。”张少华说,在明确各产业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撑十大产业发展的六大重大工程和五大保障措施,以及十个产业的专项规划、行动计划、相关考核制度以及有关扶持政策的制定等。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杭州市十大产业实现增加值(剔去重复部分)3010.4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为843.3亿元,先进装备产业的增加值紧随其后,达到841.31亿元。在增加值这一项上,这两大产业远远领跑。而电子商务的增幅,则位居十大产业之首。

  最值得称道的还是文化创意产业。用“创意之都”命名当下的杭州毫不为过,在这里随处都可以感受到文化创意的因子。宋城每天都是摩肩接踵的人流,而它那被称为“全球第三大秀”的演出,更成为不少人在杭州的必看节目。已经办到第七届的动漫节,早已成为了行业的盛事。而那些散落在一个个小门脸背后的不起眼的文化创意公司,则在时刻提醒着人们,一个产业的蓝海正在杭州成型……

  官方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杭州创立了西湖创意谷等十大文化创意园区,涌现出浙大网新、宋城集团等一大批重点文化创意企业,动漫基地数居全国第一。总投资超过60亿元的“香港英皇影视文化村”落户杭州。去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超过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63家。

  今年杭州“十大产业”的目标是,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提高到45%左右;2015年这个比重要达到50%以上。

  伴随着十大产业焕发出的新能量,杭州经济正继续划出“三二一”的精妙弧线。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青青岛社区新版首页上线 全新改版给力网友体验(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