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岛城拥堵日益加剧,晚高峰已延长至19时(资料图) 随机采访的这几位市民,他们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 李先生,30岁,驾龄5年。2007年2月,刚拿到驾照的他开着一部崭新的国产车上路了,车很便宜,办齐了7万元。车子不省油,但百公里10升的油耗对李先生这个新手无所谓高低。他回忆说:“那时候油价好像是4块9毛7,我每次加油都是加100块,我每天跑业务开得不少,但100块能跑5天。后来油价逐渐上涨,100块跑的天数越来越少。再后来每次加油我就加200块,但目前200块也只能跑5天。油价贵不贵呢,贵,咱都是工薪阶层。但就是开习惯了,涨到10块钱也得开。说不好听的,现在打个酱油都得开车,真的是代步工具。” 市民王女士,28岁,驾龄4年。王女士的车只是用来每天上下班的,4年了,车子一共跑了1.5万公里。形象地说,她只是在早晚高峰最拥堵的时候上路。除了周末偶尔开车上街外,她的车周一到周五利用率非常低。她说:“我一个月500块油钱用不了,就是上下班,也有人问我开得这么少为啥不打车,打车比保险在内的养车成本低得多。但道理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上下班高峰青岛就打不到车,真的打不到。所以我宁可堵在路上也不想受出租车的气。”一个月500块油钱,行驶得少也使得涨价对她来说影响不大。 吴先生,26岁,上班3年,月薪4000元。供养一辆荣威550,他感觉压力很大。“我这个车巨费油,百公里14个油。我已经尽量少开了,但每个月怎么也要1200块钱。这回涨价我的负担又重了。”小吴懊恼地说。据小吴讲,起初他每个星期还会把车雪藏一两天,坐公交,几次下来他觉得公交一点不慢,就是比较挤。但有车不开也让周围同事觉得他有点古怪。小吴无奈地说:“如今小青年都开车,没车找对象都不好找,我也随大流就买了。买完发现真的是一种负担,但没办法,开上了就只能硬挺了。” 小彭是个上班不久的女孩子,目前正在学车。油价上涨,很多人都问她还打不打算买车了。她的回答很坚决,“学车都花了将近4000块,学会了当然要开。至于油价多少钱我目前还没有概念,开上车再说吧。”(青岛新闻网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