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 正文

辛安东小庄村民变身包租婆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03-19 07:04:31

    人物一 杨新美 55岁 失地农民升级成房东

    55岁的杨新美是东小庄村村民,2000年以前,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以前俺就是个种地的,我们家承包了7亩地,除了种小麦、花生、玉米、地瓜,还种着苹果树、桃树,此外还养了两头猪。”杨新美说,果园和地里的事都靠她自己忙活,老伴则在乡镇上的建筑公司上班。“那时候,上班比种地强,老伴可以补贴家里收入。”杨新美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果园大丰收,一年就挣了上万元,他们家也成了万元户,传呼机、黑白电视都配上了。

    果园变成了工业园

    2000年,工业园项目将杨新美家的果园占了,各种补偿款加起来有十几万元。“说实话,干农活干得挺草鸡,想到以后不用种地了,有种解脱了的感觉。但看到自己种了那么多年的果树,还是觉着有些舍不得。”杨新美说。

    2001年,杨新美眼看着周围的村民升级成房东,也跟风将“吉房出租”贴在了门外。杨新美说,那时只有4间平房,自己和家人还要住其中两间,能租的房子就剩下2间了。一年能租个两三千块钱。“钱虽说不多,但也可以补贴家用。”杨新美说。

    不种地了改扭秧歌

    “家里没地了,得找点事干,不能总在家闲着,老伴凭着在建筑行业积累的经验和人脉,拿着十几万元的补偿款自己创业,购买了吊车、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用来租赁。”杨新美说,老伴在外打拼,她则在家里当“后勤部长”,安心照顾家人。

    2009年10月30日,杨新美家的4间房子换成了两套6楼的楼房,还都带着阁楼。

    “拿钥匙的那天,我们全家都很兴奋,尤其是两个孩子,住上楼房后,村里简直大变样。”杨新美说,她家住套三房,把套二和两个阁楼都租了出去,一年租房收入近2万块钱,比自己退休金还多。

    18日上午,在开发区辛安文化活动中心,村民杨新美在老师的指导下扭秧歌,一招一式比划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

    “现在两个女儿也都大了,老大结婚了自己有房子,老二送到英国读书了,我也有时间出来参加社区活动了。”杨新美说,乡下人干了一辈子的活,突然轻快下来也有些不适应,身体大大小小的毛病也出来了。以前种地就是锻炼,现在通过扭秧歌、健身球、拳剑、腰鼓等活动来锻炼身体,反正有什么活动都参加,认识了更多的人,心情非常好,有说有笑的,身体也比以前强多了。

    人物二 李美珍 47岁 “吃”着房租上网炒股

    村民李美珍和丈夫张锡山共分了5套楼房,除了将109平方米的套三房留下自己住,其它4套楼房全部租出去了,每年仅房租收入就达5万余元。丈夫张锡山在开发区一家企业上班,每月收入2000余元,李美珍则在家里照顾老人、孩子,平时没事就在网上炒炒股,活得很潇洒。

    进入新世纪,东小庄彻底褪下男耕女织的外衣,披上了城市的霓虹五彩。“我从2000年以后,就没再出去干活了,一天做三顿饭,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李美珍告诉记者,以前,她和丈夫开了个夫妻店,做点小生意,攒下了一些钱。18年前,他们盖起了三层半的小楼。“当时,没想到以后能搬迁,只是想着给孩子盖上楼,以后好找对象。”李美珍说,后来村庄改造的时候,家里的三层半小楼换了5套楼房,她自己没想到,租房收入成了她家的“铁饭碗”。

    本来风吹日晒的农民再也不用种地了,跨越“房奴一族”直接成为了城市的主人。以这种方式成功融入城市,是与李美珍有相同经历的东小庄村村民万万没想到的。(记者 刘海龙)

-
相关链接

上一篇:面包强吻大货司机口吐鲜血
下一篇:ipad2青岛实体店2700元已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