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幼儿园走廊里,别的孩子排队走,有的孩子偏偏喜欢自己“站一行”;20分钟的美术课,在座椅上扭来扭去坐不住;舞蹈课上,不喜欢跟小伙伴们拉手,讨厌与别人发生肢体接触……在幼儿园带过五六批孩子的刘老师发现,班上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本以为是孩子性格的原因,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都是剖腹产出生的孩子。 ”刘老师查了很多资料,学到了一个新词叫“感统失调”。 怪相 简单跳绳难倒一批娃 “有些孩子平时走路没问题,但一到运动课上就露怯,不是跑起来同手同脚,就是不会跑直线。 ”孙春华是青岛红黄蓝万福山庄幼儿园的小班老师,从事幼教工作12年的她告诉记者,从7年前,她就开始注意到班上“特别”的孩子越来越多。吃饭的时候很少咀嚼,不喜欢跟老师、伙伴肢体接触,做游戏的时候手脚不协调,上课时坐不住、不专心、爱做小动作。“比如说简单的让孩子沿着直线走,有的孩子就会走歪了,但是你看他的样子,应该是特别认真地在做训练,不像是调皮捣蛋的样子。 ”让孙春华觉得惊讶的是,简简单单的走直线,本来对3岁的孩子应该不算难,班上的部分孩子却始终做不好。 孩子的表现不仅让孙春华困惑,女儿在市南某公办园上大班的李女士也同样纳闷:“幼儿园举行运动会,孩子们一起表演跳绳,有些孩子始终不会双脚同时离地,我看着觉得特别奇怪。”李女士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当年三四岁就会的游戏,到了女儿这一代怎么成了大难题。因为被家长们反复问及,一头雾水的孙春华和其他幼儿园的老师们一交流,才发现原来很多孩子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偶然的机会我找来家长问了一下,这才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剖腹产出生的。”这样的巧合让孙春华和同事们有些讶异。 揭秘 剖腹产孩子“感统失调” “后来我们每个孩子入园的时候,都会发一份调查表,其中就包括孩子是剖腹产还是顺产这一项。”青岛红黄蓝万福山庄幼儿园园长王蕾告诉记者,一开始老师们还以为孩子的“异常”表现和剖腹产是巧合,但是越来越多的重合度,让老师渐渐地感觉到这可能是剖腹产孩子和顺产孩子的差异。 “幼儿园有时候会请一些专家来给家长老师们上课培训,通过北师大的钱志亮教授,我们才知道了‘感统失调’这个名词。”据王蕾介绍,10年前她从事幼教教学的时候,班上剖腹产的孩子非常少,大概从六七年前开始,班上剖腹产出生孩子的比例不断攀升。 “在我们幼儿园,现在六七成的孩子是剖腹产的,有的班上更是集中。 ” “怪不得老师问我们孩子是不是顺产,原来是这个原因啊。 ”昨日上午,在李沧区蓝海大酒店六楼的礼堂里,李沧区婚育知心大课堂——红黄蓝“慧心妈妈成长学堂”大型公益讲座吸引了来自岛城的400余名家长。 “剖腹产的孩子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经过宫缩挤压刺激、产道物理张力的刺激,欠缺触觉和运动觉的统合训练。”据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钱志亮教授介绍,因为生产方式的不同,剖腹产儿在感觉学习和感觉统合训练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据记者了解,“感统失调”在孩子中出现的概率在15%左右,尤以剖腹产孩子为多。 相关新闻 10岁前引导训练能够恢复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剖腹产,我们就在幼儿园教学中加入了一些感统方面的训练。”王蕾告诉记者,孩子的活动区中设置了万象组合、平衡圆筒等专门的感统训练装备。 “每年入园的时候,我们都会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分批入园,感统失调表现明显的先入园,然后是轻度表现的,最后才是顺产出生的孩子,中间大概隔开一周的时间。 ”王蕾解释说,因为剖腹产的孩子在入园适应上常常会格外难,而且熟悉环境需要的周期较长,这样分批入园可以让孩子们最终达到同时适应的效果。 记者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早教中心、婴幼儿亲子活动中心机构开始加入感统训练元素。在市南区机关幼儿园、市北第五教工幼儿园、青岛常春藤幼儿园、亲亲袋鼠早教中心等多个幼教机构中,记者都曾经见过感统大龙球、滑板滑梯、晃动平衡木、布袋等感统训练教具。而像青岛雅怀幼儿园、市南区早教中心等幼教机构,更有针对感统失调孩子专门的感统训练内容。市北区一位幼儿园园长也安慰家长们不要紧张,她告诉记者,感统失调其实并不是一种病症,只要在10岁前家长和学校适度配合,加强孩子相关方面训练,是完全可以达到顺产孩子水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