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手机客户端下载 | 青岛天气 | 更多网上媒体 | 疾病查询 新闻中心>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把新闻写到群众心坎里

来源:青岛日报 2012-02-10 10:40:51

   同憨厚的百姓拉家常,与困难的群体一起过年,到生产一线一起劳动……龙年新春,《青岛日报》积极深入开展了“新春走基层”活动,把活动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三贴近”的重要体现,作为改进作风文风、提高能力素养的一次生动实践。

    春节期间,青岛日报的记者们舍弃与家人的团聚,深入田间地头,来到工矿企业,走进社区街道,走近寻常百姓,用火热的心、用温暖的笔,感受和传递基层群众的欣喜和感动。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三十多篇翔实、生动且极富感染力的报道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得到群众和有关方面的欢迎和好评。在“走基层”的过程中,记者们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得到了锻炼、教育。

    在此次集中采访活动即将结束之际,本报推出此版文章,意在回顾与激励,即回顾过去的足印,提炼独到的体会,激励记者牢牢地扎根大地、深入基层,写出更多鲜活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

    就像记者们的感言一样:新闻“活水”在基层,我们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往基层的路上。 脚底板下出新闻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最生动的新闻来自基层。“新春走基层”让很多记者体会到好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在活动中,记者锤炼了作风、改进了文风。记者们感到,走基层,在“三贴近”、“三深入”中采写来的新闻最有感染力、生命力和吸引力。

    农民工的欠薪问题一直牵动着记者的心。1月11日一大早,顶着凛冽的寒风,记者崔武来到蚌埠路上的双山保儿村改造项目工地,当看到最后一批40名建筑工人按时足额领到了工资,在工地上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回家过年的情况时,崔武的兴头越来越浓,劲头越来越大,干脆在工地上坐着与他们拉起了家常。

    除夕当天,记者刘振兴来到莱西水集街道派出所,与值班的基层民警们一起上街巡逻,一起帮助求助者顺利回家,当晚还在派出所里与值班的民警们一起包饺子过大年。民警们都没想到在除夕这天还会有记者跟着他们采访一天,一个劲地夸“党报记者真是敬业!”那一刻,刘振兴说自己对新闻“三贴近”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好新闻真的是用脚“写”出来的!

    记者张华为采访台东三路清洁队的队员们,凌晨4点就起床,与保洁队员一起打扫街道,亲自体验他们的苦与乐,将平凡人和平凡事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张华说,一路走来,总感觉有走不完的地方,有写不完的新鲜事、感人事。“只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把心沉下去,把身子扑下去,好的新闻就会源源不断。”

    体验“抓活鱼”的兴奋

    “新春走基层”让记者不仅体验到“抓活鱼”的兴奋,也经历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

    作为党报新闻工作者,《青岛日报》的记者们清楚自己的责任,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他们的身影活跃在企业、农村、街头、工地……“‘新春走基层’是新闻宣传‘三贴近’的一次生动实践,它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感受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给群众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感受到社会上的温暖。”记者李莉莉感慨地说。

    春节期间,记者李莉莉来到低保多残户柳冬梅家,看看他们准备怎么过春节。“很难想象,在城市中还有这么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家庭。”李莉莉说,当时她就想,这样的贫困残疾家庭,该怎么度过这个春节?然而,柳冬梅打开一年的“民生账簿”后,李莉莉长舒了一口气。在这个“民生账簿”上,详细记录了他们一家享受的政府的各种补贴:从物价联动补贴到低保金,从冬季取暖补助到残疾人生活补贴,从廉租房补贴到一次性生活补助……一年下来,各项补贴和救助金加起来有一万多元。从柳冬梅家里出来后,李莉莉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样一个贫困残疾家庭,能过上安稳的生活,都是政府的各项保障机制发挥了作用,让我在严冬中收获了感动和温暖。”

    记者杨晓星为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新年诉求,顶着大雪来到长途汽车站附近的杭州路立交桥,挤进求职的人群,与外来务工人员拉家常,谈愿景。那天的气温降到了零下八度,她却在露天和外来务工人员聊了一上午。“虽然拿笔的手冻得生疼,但听到这些务工人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我觉得这次采访特别值。”

    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记者与人民群众在一起相处、交流,产生了很多共鸣,拉近了党报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记者钱卓说,在“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当看到笔直的村村通马路,宽阔的村前广场,明亮整洁的新村,还有热情地拉着他进屋的大叔时,他对这里的未来充满了憧憬。

    “采访的都是普通乡村,走近的都是普通百姓,但他们留给我的启发却是深刻的。深入农村一线采访,感受基层火热生活,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和思考,更多的是贴近生活所带来的人生境界的升华。”记者韩光亮说。 扎根基层更深更深

    短短一个月时间,大批编辑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写出了30多篇文风清新、现场感强、百姓喜闻乐见的稿件。在深入基层一线的过程中,记者们采访作风更加扎实,感情上与群众更加贴近,语言上更能让群众产生共鸣。可以说,“新春走基层”活动已经从一次活动内化为青岛日报记者们的共识:那就是只有亲身体会,才知情深恩重,只有深入到基层,才能写出鲜活的人物和事迹。

    其实,早在“新春走基层”活动启动之前,青岛日报的编辑记者们就已经把基层和群众作为情感之根、报道之根。“党报青年记者调查”、“党报热线”、“读者接待室”等栏目,架起了报纸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党报青年记者调查”这一栏目更是成了编辑记者访民情、听民声的最直接窗口。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也一直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中,记者们用火热的心、用温暖的笔,感受和传递着基层群众的欣喜和感动。

    “新年里看到很多普通人当上了青岛日报报道的主角,他们在记者的笔下上了版面,入了镜头,真正让读者感受到了日报的报道接地气,重民生!” “我仔细地阅读了日报新春走基层的每一篇报道,无论是窗口单位的热心服务,还是困难群众开心过大年,无论是基层民警坚守岗位,还是进城务工人员对未来的期望,都让人感怀。”一系列来自普通群众的良好反响,是对青岛日报的记者们深入基层一线最好的鼓励和肯定,也对未来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把新闻写在大地上,把新闻写到群众心坎里。为了这个目标,我们愿扎根基层更深更深。 本报记者 贾 臻

-
相关链接

上一篇:转方式调结构